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如何处理他的老婆和女儿的?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年羹尧,是清朝十分出名的一位武将,雍正时期相关的影视作品中,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带兵打仗十分英勇,却也因为功名在身,被雍正忌惮功高盖主。

    又因为他本人行事又嚣张跋扈,最终难逃一死。他究竟做了什么让雍正不得不杀他,下旨处死年羹尧之后,他的家人有没有受他连累呢?

    皇亲国戚,功劳颇多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是康熙时期的臣子,家族随满清征战,为清朝的基业付出良多,原本是汉族的年家也顺势改为满族。

    出身于世家的年羹尧自幼聪慧,二十出头便顺利入朝为官。年家得康熙盛宠,自然少不了年羹尧立功的机会。

    年羹尧曾先后担任四川总督和川陕总督,前途无量,而此时的年家与后来的雍正帝之间也开始产生了更深厚的联系。

    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嫁给了当时还是亲王的雍正,做了侧福晋。年家也正是成为了雍正的助益,为后来九子夺嫡之中,雍正的胜出付出良多。

    若无年家背后的军权助力,雍正想要顺利即位,怕是没那么容易。

    与影视作品中的年氏形象不同,雍正娶了年氏之后,便极尽宠爱,从雍正对年贵妃的态度就能看出,年贵妃是其心中所爱,自年氏嫁给雍正之后的是一年内,雍正的所有子嗣都是年氏所出。

    更是在即位之后,将年氏封为年贵妃,朝冠形制与皇后相同,荣宠一时。

    年家也随着雍正帝的即位,继续水涨船高。当然,雍正能给年贵妃如此殊荣,也有年羹尧的因素在里面。

    当时雍正刚刚即位,社稷未稳,兵权的稳定十分重要。雍正对年贵妃越好,年家就越满意,便会更加忠诚于雍正,这对雍正的皇位百利而无一害。

    雍正即位后,思考良多,一来年家为雍正顺利登基提供了助力,二来又有年贵妃这备受宠爱的存在,年家不仅被雍正抬了镶黄旗,年羹尧也再次升迁,几乎整个西部的管辖权都落到了年羹尧的手里。

    当然,年羹尧并不是个贪图一时享乐之人,坐镇西北之时,他再次立下赫赫战功,平定战乱,收复青海,再次被雍正晋升为一等公爵,也成为了雍正时期权势最盛的臣子。

    但在自己身份地位水涨船高的同时,年羹尧也越发自命不凡,开始了自己作死的道路,他都做了哪些事,让雍正容不得他呢?

    嚣张跋扈,目无君主

    手握重兵,备受盛宠,家中妹妹又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种种原因加持,让年羹尧盛极一时,也让他越发地看不清自己臣子的地位,行事开始越发嚣张。

    朝中大臣曾多次将参他的本子递到雍正面前,年羹尧仍然不知收敛,甚至越发瞧不起这些眼红他权势的大臣。

    雍正念及他的军功,又因对年贵妃用情至深,顾及她的感受,并没有因此发落年羹尧。

    在年羹尧的眼中,雍正的这个态度,就是默许纵容,放任他继续如此行事的意思。他便开始仗着军功,手握重兵,在朝中横行霸道。

    但功高盖主的罪名一直悬在年羹尧的头上,雍正一时不发,不代表永远不对年羹尧发难。

    一个手握重兵,又军功在身的臣子,在朝中扶植自己的势力,甚至多次狂妄行事,任哪一位君主都不可能不怀疑他有谋逆的心思。

    更何况雍正向来多疑,对年羹尧的忍耐,也在他日渐狂妄的行事中,消耗殆尽。

    皇位坐得越稳,年羹尧也从当初的重臣,转换身份成为雍正皇位稳定最大的威胁。虽然此时尚未直接对年羹尧动手,但雍正已经开始有意打压年羹尧。

    雍正二年,年羹尧进京请训,行事狂妄引得朝臣越发不满,雍正表面隐忍不发,只道,“为君难,为臣不易”,对于功高盖主这件事情轻飘飘揭过,实则是在暗示打压年羹尧。

    但年羹尧并未读懂雍正的言外之意,完全没有向皇帝请罪的意思,这也让雍正坚定了除掉年羹尧的决心。

    雍正三年,年贵妃因病去世,雍正悲痛之余,对年羹尧最后的那点顾忌也没有了。丧事未过一个月,雍正便开始着手发落年羹尧。

    多条罪名罗列,整整列了九十二条,而这些罪状也都属实,如果不是雍正隐忍不发,单列出几条罪名,就能够判他斩首了。

    在罗列的年羹尧罪名之中,最重的罪名,就是他意图谋反,无风不起浪,年羹尧的种种作为,基本能够证实他有谋反的意图。

    他先是口出狂言,“我这辈子可不止封王,我有川陕两省,兵强马壮,天下名流也都归附于我,谁能挡得住?”

    甚至有一次他半夜叫来了门下的邹鲁,告诉他自己房顶上冒出的白气,乃是“王气”,让邹鲁算算自己哪天起兵最吉利。言谈举止无不是在透露自己想要谋反的心思。

    在家中,他挥霍无度,家中上到主子,下到仆人,吃穿用度都远远超过他这个职级该享有的程度,家中装潢,年羹尧甚至用上了龙纹。

    能够维持家中如此巨大的开销,年羹尧自然少不了中饱私囊,贪污受贿。在用人方面,年羹尧更是任人唯亲,将自己的亲信四处安插。冒领军功本是大罪,可年羹尧为了给自己的亲信安排职位,根本不在乎这些罪名。

    因为年羹尧查收官场用人之事,让吏部和兵部十分不满,表面上年羹尧只是举荐,实际上为了安排自己人,他甚至参奏将原本在职的人免职,方便给自己人腾位子。

    这些罪名一一查证,将年羹尧这些年来的作为查得明明白白,年羹尧这时候才知晓,雍正表面上纵容他,实际上他的每一项罪名,雍正都清楚得很,就等到了实际,雍正没有顾忌时,对他下手。

    年羹尧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死罪难免,那他的家人有没有受他的连累呢?其余年家人又都受到了怎样的惩处呢?

    祸连家人,从轻发落

    年羹尧犯的罪过,足以诛九族。但估计是惦念薨逝的年贵妃,雍正并未对年家人痛下杀手。在年羹尧伏诛之后,雍正下令“年羹尧子孙,永世不得入朝为官”,已经为官者,革职发配苦难之地充军。

    年羹尧的子孙后代之中,只有次子年富一人,因为同年羹尧一样嚣张跋扈,跟随父亲参与了不少事情。又在年羹尧获罪之后,自处奔走,想要为自己的父亲脱罪,触怒了雍正。

    雍正越看年富越像他那个罪孽深重的父亲,便也连带着将他株连,被判斩首。

    年羹尧总共十一个儿子,除原配所生的大儿子早殇,年富被斩首之外,其余的儿子虽然被革职发落,但都算保全了性命。

    他的女儿也都受到波及,其中一个女儿原本待字闺中,就要出嫁,因为被父亲波及,被夫家退了亲,一生孤苦。

    他的父亲年遐龄已经耄耋之年,官至太傅,受年羹尧连累,雍正念及他是老臣,一直对大清忠心耿耿,又是年贵妃的父亲,免除其死罪只是革了他的职。只不过白发人送黑发人,年遐龄在儿子去世后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雍正感念他从前的功劳,在他去世后,还了他太傅之名。

    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同样被牵连革职,虽是亲兄弟,年希尧的行事作风却与弟弟大相径庭,忠厚本分,老实肯干,又对雍正忠心耿耿。

    虽也被革职,但雍正知道他是个可用之人,考察一番之后确认他与年羹尧不同,便再次起用他,官至二品内务府总管,后来官至从一品,得以平稳终年,是年家人中结果最好的一个。

    而年羹尧的发妻早逝,后来的续弦纳兰氏,虽为年羹尧生儿育女,但却并没有相关的记载,有记载的正妻,是另一位爱新觉罗氏。

    单单听姓氏就知道,此人乃是皇亲国戚,辅国公苏燕之女,对年羹尧倾心许久,在年羹尧死后,她被娘家接回,却因为自己对年羹尧倾尽了真心,不愿再嫁作他人妇。

    至于年羹尧的那些妾室们,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她们皆被年羹尧牵连,大多都被发配了边疆。边疆苦寒,不堪忍受的客死他乡,但更多的则是继续为女为婢,继续为人妾室。

    虽然年羹尧罪孽深重,但除了他和儿子年富之外,基本都保全了性命,没有受到株连,只不过再过不了从前那般荣华富贵的日子罢了。

    这其中,或许是雍正感念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对满清江山有功,他自己也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巩固了大清的江山,收复了青海。年羹尧非死不可,但这些亲眷却有情可原,所以雍正对他们网开一面。

    又或许是思及年贵妃,二人毕竟是兄妹,年羹尧的亲属,自然也是年贵妃的亲属,他不愿对自己的岳丈一家赶尽杀绝。

    不论怎么说,雍正对年家的处罚,算得上是从轻发落。但雍正的目的其实也达到了,对皇位威胁最大的年羹尧一倒台,朝中那些蠢蠢欲动的官员们自然受到了震慑,自此安分守己,对雍正坐稳江山大有裨益。

    单字解释: 年 羹 尧 被 处 死 后 雍 正 如 何 处 理 他 的 老 婆 和 女 儿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