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粟裕磨刀霍霍打桂军,为何忽然改打张灵甫?偶然性改变历史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作者:莫孤烟

    1947年春,蒋军调整战略方向,派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指挥24个整编师45万大军,对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此举被称作“重点进攻”。

    蒋军既要攻,也要守,徐州和济南这两个大据点必须重兵把守,鲁西南地区的守备和策应也要留够人,因此,蒋军的这45万人只能对半分,17个整编师25万人组成机动兵团,追着华野主力打,其他7个整编师20万人担负守备任务。

    蒋军聚成一团,难有歼敌良机,华野主力只得一路退却。从4月初到5月初,华野副司令员粟裕先后策划了5次歼敌计划,可惜都没能实现,战果不大。

    战机的出现,要靠军事才华、靠主动谋划,也要等待敌情变化,敌不变,我亦不变。到了5月10日这一天,敌情有了变化:隶属蒋军1兵团的第7军和整编48师率先行动,目标直指沂蒙山腹地的沂水。此举,是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一手谋划的。

    第7军和整编48师都是桂系的主力。桂军装备一般,但作风顽强,极能吃苦,惯于死打硬拼,一旦杀红了眼,极难对付,相比于一般蒋军嫡系部队,战斗力更强。汤恩伯对桂系部队的特点是清楚的,让他们打头阵,既有战斗力保证,又能保存嫡系军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如果桂军拿下沂水,对进攻蒙阴的三个主力整编74师、25师、83师是有力的配合,战局瞬间就能打开。

    【抗战时期的桂军】

    按说,这桂系部队自成体系,向来只听命于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个桂系巨头,但第7军军长钟纪和整编48师师长张光玮都是踌躇满志之人,急于想立下军功,为李、白长官长脸,为桂军争光,因此作战积极性很高。再者,桂军之前在泗县之战中曾经重创我军,所以信心满满,对汤恩伯的命令并不抗拒。

    钟纪是黄埔四期步兵科毕业,和林彪、胡琏、张灵甫为同学,曾当过军校校长,抗战爆发后赴前线带兵,在桂军第7军(军长张淦)172师当师长(其兄钟毅为173师师长,在枣宜会战中殉国,2014年入选“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947年9月正式升任第7军军长。

    张光玮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抗战时期在172师当副师长,抗战胜利后调任48军军长,48军改编成整编师后,他便是师长。

    【北伐时期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钟纪和张光玮求战心切,未等汤恩伯正式下达全线进攻的命令,就已经率军北犯了,矛头直指沂水。桂军之前在我军手下没吃过亏,完全没有畏战心理,加上兵员齐整,精力旺盛,因此推进速度相当快,5月10日这天已经推进到河阳一带,距离沂水已是举目可见。

    第7军和整编48师的快速推进,使得他们处于相对孤立的位置。粟裕感到这是一个打破僵局的机会,如果集中兵力重创这股敌人,折断汤恩伯的右翼,不仅会减轻我正面方向的压力,还会打乱汤的部署,迫使其改变部署,从而寻找新的战机。

    粟裕将这一想法向华野司令员陈毅作了汇报,陈毅并未表示反对,但从内心来说并不想打桂系部队。之前他在泗县吃过桂军的亏,知道桂军难打,取胜把握不大。再说桂军装备远不如嫡系,即便打胜也没多少缴获,油水太少,得不偿失。所以在陈毅心中,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打桂军为好。

    【陈毅和粟裕】

    粟裕其实也没有彻底吃掉桂军两个军(整编师相当于军)的打算,从当时的情势看,也没有这样的条件,他是想通过局部攻势打乱敌部署,然后在乱战之中再寻战机。目前看来,只有桂军这一路能打,所以陈粟也就下了决心,于当夜11点拟好命令,下发各纵队执行。

    粟裕的部署是集中2纵、7纵和8纵去攻击第7军和整编48师;4纵和9纵在坦埠一带隐蔽待机,准备歼灭从蒙阴向东开进的蒋军援兵;3纵和10纵在莱芜、博山之间实行机动防御;1纵之前连打好几仗,伤亡较大,继续休整,事实上是总预备队。

    从这个部署来看,粟裕确实没有彻底歼灭第7军和整编48师的意图,进攻桂军的2纵、7纵和8纵都不算华野一等主力,而粟裕最为信赖的1纵和6纵都没有安排任务。如果说是围点打援的话,打援的兵力又明显不够。所以这一仗的发动确实有些勉强。

    【华东野战军在机动行军】

    5月11日,蒋军1兵团各部纷纷开进,暂时无法判断是全线进攻还是局部攻势。情报部门使出浑身解数搜集战场信息,粟裕准备率前敌指挥部向东线转移,靠前指挥。

    就在粟裕马上就要动身时,情报处长朱诚基打来紧急电话,说他们在一个村子里抓了个俘虏,从他身上搜出一份命令,显示汤恩伯兵团将在次日上午发起全面进攻,整编74师打主攻,整编25师和整编83师在两翼配合,直取华野司令部所在地坦埠。半个小时后,朱诚基气喘吁吁地跑到司令部,把电文交给粟裕,把审讯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这一情报非同小可。综合各方信息,粟裕判断这一情报应当属实。而就在此时,延安总部也给粟裕发来电报,说蒋军的另两大王牌第5军和整编11师正从莱芜、新泰一带出动,向东南方向开进。尽管情报还不是非常清楚,但蒋军发动全线进攻的态势已很明了。

    【华野部队在训练中】

    汤恩伯之所以突然变阵,是因为蒋军已确知坦埠是华野司令部所在地,之前已派飞机轰炸,擒贼先擒王的道理谁都懂得。棋下到这一步,双方都是明棋,已无多少回旋余地,迟早要来一次硬碰硬的决战。

    这一偶然发现的情报,直接改变了粟裕的战役部署,在陈毅的支持下,取消了原定打桂军的计划,改为“猛虎掏心”,在百万军中取张灵甫的首级,从而引发了影响历史进程的孟良崮大战。

    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一系列的偶然事件表现出来的,而这些偶然事件,恰恰是学习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单字解释: 粟 裕 磨 刀 霍 霍 打 桂 军 为 何 忽 然 改 打 张 灵 甫 ? 偶 然 性 改 变 历 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