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1968年,总参谋长黄永胜约邓华一叙,邓华为何反应冷淡,没有去?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68年10月,久未回京的开国上将邓华,接到通知参加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提起邓华,很多读者并不陌生,抗美援朝战争后半段,主要就是由邓华将军主持大局,彭老总当时已经离开了志愿军指挥前线。在“立国之战”中有重大贡献的邓华,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可谓实至名归。不过59年后邓华的处境不太好,因为受到一些事件牵连,被迫离开军队前往四川工作。

    59年庐山会议和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华不愿批判对“大跃进”提出意见的彭德怀元帅,因而被划为“右派分子”,降职到四川出任副省长,主管此前并不熟悉的农业领域。性格特征、上下级感情,以及一时一地的运势,往往也会影响到一位名将的军政生涯。邓华自然不愿离开工作几十年的人民军队,但也得服从组织安排,他一直希望能够接到一纸调令,重回军队工作,哪怕是担任一些基层职务,也心甘情愿。

    1968年,邓华倒是迎来了一个“机会”。他的老战友、同为四野名将的黄永胜,得知邓华要来北京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专门派人去请邓华,表示“总参谋长有些军队事务,请邓副省长一叙”。黄永胜在军事生涯早期,曾和邓华做过军政搭档,两人互相很了解。六十年代,一批四野将领获得晋升,身为开国上将的黄永胜,地位尤其显赫,被提拔为全军总参谋长。

    按理来说,已经蛰伏多年的邓华,得到这一消息似乎该感到高兴:毕竟是老战友主动邀请自己,况且黄永胜此时的军权很高,其背后更有老四野统帅的器重和支持,也许这会是邓华扭转不利处境的一次“契机”,回归军队也不是奢望。出人意料的是,邓华对于这个邀请却不置可否,大会结束便动身返回成都,没有去见黄总长。

    不是邓华不想回军队了,而是他与黄永胜之间,此前另有一段渊源。1959年邓华维护彭总,不承认一些莫须有的事情,当时负责在小组内审查邓华的,正是黄永胜上将。为了完成任务,黄永胜在邓华没有认可的情况下,将所谓的审查报告递交上去,最终邓华被列入“军事俱乐部”的一员,撤职调离军队。并不是说邓华的遭遇因黄永胜而起,但这位相熟多年的老战友,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没有起到好作用。

    邓华将军性情方正刚毅,1959年的“前车之鉴”,令邓华不愿轻易相信一些干部。经过此前数年的“特殊”历练,他对于军事指挥之外的局面,也有了更成熟和长远的判断能力,眼前的实惠未必就是好事情。所以当68年黄永胜向自己示好时,邓华并没有对位高权重的老战友表现出热情,关于军队工作还是地方工作的问题,他只以中央的正式通知为准,而不打算私下会晤军队重要将领。特别是所谓的“军队事务”,邓华早已不插手了,黄永胜为何要专门找他谈?

    事实证明,这一次邓华的做法非常正确,而且极为关键:就在短短3年后的1971年,四野相关将领因突发事件受到审查,很多人被撤职甚至严肃处理。其中原总参谋长黄永胜,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后保外就医,于1983年离世。

    邓华如果在1968年和黄永胜等人产生关联,尤其是获得额外的照顾,那原本就顶着“右派”身份的邓华,很难再对组织解释清楚。1977年,阔别军队已久的邓华被调往军事科学院,后来又重新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而他在59年的事情也获得了完全平反,终于有了一个好的结果。

    单字解释: 年 总 参 谋 长 黄 永 胜 约 邓 华 一 叙 邓 华 为 何 反 应 冷 淡 没 有 去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