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表面的善,却隐藏着虚伪的恶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01

    我们在看史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皇帝减免田赋的一些记录。比如在《明史》里面,就有大量的相关记载。

    洪武元年,朱元璋继位的第一年的七月,免去了吴江、庆德、太平、宁国、滁州、和州等地的田租。

    洪武二年,又免去了应天、太平、镇江、宣城、广德等地的租税。

    仁宗朱高炽继位之后,隆平发生了饥荒,户部请求把国家的粮食借给农民,以解燃眉之急。仁宗回复:赶紧把粮食免费发下去,还搞什么借粮!

    即便是万历帝这样名声较差,热衷于敛财的皇帝,也在万历十七年,发内库四十万两救灾;万历二十年减去京畿、浙江、河南的田租;二十六年免去浙江的田租。

    这样例子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这些例子来看,皇帝们还是很看重民生的。但我们如果仔细去看其中的一些内容,就会发现一些端倪,一些被隐藏的信息也就慢慢地显露出来。

    有两条信息是这样的:

    明英宗继位的第一年的三月,把教坊司的乐工3800人被放了出来。

    三月戊寅,放教坊司乐工三千八百余人。

    《明史·英宗本纪》

    八月,又减去了光禄寺膳夫4700人。

    八月丙午,减光禄寺膳夫四千七百余人。

    明英宗一继位就接连减免了8500人,真是一个大大的善举。

    但也正是英宗的这次行动,我们才发现,原来皇宫的一个演奏团就超过了3800人。我们也从中知道,负责御膳的光禄寺人数远远超过了4700人,因为还要留一下批人做饭,不可能全部减掉。

    这是何等的奢侈!而要知道的是,皇宫中像光禄寺和教坊司这样的机构还有上百个

    这里还会有一个疑问:光禄寺和教坊司的这些人是什么时候进到皇宫里面来的了?翻遍整部史书都没有发现任何的记载。是的,这些人什么时候进宫的不得而知,只记载了皇帝减免了他们,然后大书特书。

    那英宗为何要减免这么多人呢?因为英宗继位之时年仅9岁,还是一个孩子,他也不喜欢什么音乐,对吃的要求也并没那么挑剔。

    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况是:前面的皇帝喜欢音乐,而后面的英宗根本就不喜欢这些,前面的皇帝爱好吃喝,后面的英宗不感兴趣。所以,就下令让这些人员出宫,然后这件事情就被史书记录为皇帝的爱民之举。

    02

    那关于减赋这件事,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翻开太祖、成祖、仁宗、宣宗等皇帝的本纪,根本看不到他们任何加税的情况,只有减免的情况。

    崇祯三年,崇祯帝终于决定免去灾荒最严重的陕西两年的赋税。这下老百姓算是得到了实惠,一免就是两年,也算让百姓休养生息了。但真实的情况是,免税的年份是崇祯元年和崇祯二年,现在是崇祯三年,今年的税还是要交的。这对老百姓来讲,等同于没有免,因为灾荒,陕西早就饿殍遍地,流民四起,人都没饭吃,哪里还有钱来交税呢!

    到了崇祯十五年年初,崇祯帝下令,免除天下十二年以前的所有欠税。也是这一样一条信息,我们才知道当时的天下已经凋敝至极。也就是说,当时很多地方的欠税已经超过了三年以上,在崇祯十五年,崇祯十三年之前的税还积欠很多。但崇祯只是下令免去了十三年之前的赋税,而是十三年到十五年的欠税还是要交的。

    当他们不断地说着减低税赋的时候,每年的税收却是在不断地增长。

    要真正知道崇祯到底是不是在减税,降低百姓负担,还是得用数据来说话。

    根据《明代中叶后太仓银岁出银两研究》一书里面的统计:崇祯元年太仓岁入是706万两,崇祯四年是1225万两,到了崇祯十五年已经高达2300万两。崇祯十五年的税收已经是崇祯元年的三倍之多。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减税!天天喊减税,收到口袋里面的钱却一天更比一天多!

    03

    朱元璋曾经说:我用太监,就是用来扫扫地,洒洒水,不会让太监的人数过多。

    此曹止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托,毋令过多。

    《明史·职官三》。

    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明朝在内宫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衙门。这二十四衙门存在的目的就是照料皇帝的生活起居的一切。今天,我们很多年轻人都爱吃甜品,喝奶茶,皇帝也一样,所以宫中也有甜食房,专门为皇帝制作甜品。皇帝的事,事无巨细,就是帽子和围巾,也是专设巾帽局;皇帝吃饭,就是醋这一种调料,也要设尚醋局来进行管理。

    这样下来,人自然是少不了,明朝的太监人数有多少呢?康熙曾经夸张的说,有八九万之多,但实际上,应该在一万多人。朱元璋所说的只需要洒水扫地之人,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

    人们都说崇祯帝是一个勤俭的皇帝,一继位就罢免了苏州织造局。这个苏州织造局不是一个小部门,有工人超过万人,这一件减免,也算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减少了国家的开销。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是,自朱元璋继位的第一年起,就已经建立了苏州织造局,这个部门的存在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了。250年的沉重负担不去讲,一朝罢免,那就要在史书上记录!

    我们眼睛里面能够看到的东西,很多都是别人特意让我们看到的!

    单字解释: 表 面 的 善 却 隐 藏 着 虚 伪 的 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