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王耀武1946年就知道蒋军必败:解放军有三个优点,我们只会王婆骂街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9年10月1日,起义将领陈明仁到山东济南去看望被俘的杜聿明和王耀武,他最先见到的就是王耀武。

    王耀武当时正在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陈明仁看到衣履整洁神态安祥的王耀武大吃一惊:这么短时间,王佐公变得像一个端方沉着的智者,脸上的商人气息怎么不见了?

    与电视剧《特赦1959》演的不同,在真实的历史中,王耀武和杜聿明都是后来才去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去的时候也不可能戴着械具穿着棉袍,事实上他们在山东过得很舒服,整天看书学习,还能自己做喜欢吃的饭菜,王耀武当时与杜聿明、文强(刘安国的历史原型)有明确分工:文强负责做湖南菜,王耀武负责买菜洗碗,杜聿明身体不好,等着吃就行了——他们被俘时身上有多少钱,都归他们个人所有,可以随意购买生活用品,杜聿明一次送给后到几天的文强十包骆驼香烟,就是自己买的。

    当年各地战犯管理所的名称不同,王耀武、杜聿明、文强所在的解放军官训练团,每天鸡鸭鱼肉运进来,饭菜香气飘出去,再加上穿着没有领章帽徽的一群人出操训练,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一个高级训练班呢。

    这里顺便说一句:那些蒋军少将中将被俘的时候,年纪都不大,三十五岁的沈醉、四十五岁的王耀武,可能比看这篇稿子的读者也大不了多少,放在现在,还都是青壮年。

    沈醉和王耀武都是二十八岁授衔少将,但王耀武的少将含金量显然要高于沈醉:沈醉是因为把戴笠伺候得舒服,才当了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也就是个大管家,而二十八岁的王耀武,则是从少尉排长到连长、上尉连长、上校团长一步步打过来,才当上少将旅长的。

    王耀武是黄埔三期毕业,康泽在战犯管理所为了表明自己是战将而非特务,也特意强调自己跟王耀武同期。

    王耀武在黄埔三期生中地位最高,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九十的黄埔一期生,文强见了他也得称一声“学长”或“佐公”,王耀武见了陈赓将军,也可以很亲热地叫一声“学长”。

    实事求是地说,王耀武当年在国共两方面的人缘都很不错,陈毅元帅也说王耀武“人品不恶”,是蒋集团中少有的明白人。

    在抗日战争期间,王耀武的表现堪称耀眼,张灵甫对他感恩戴德心服口服,黄埔一期的李仙洲给王耀武当副手,也没有半点怨言。

    张灵甫因多疑而错杀妻子被关进大牢,就是王耀武出面找老蒋救出来的:“这个人作战很有本事,现在抗战正需要人,莫不如让他出来戴罪立功。”

    老蒋很给学生面子:“那就交给你,要好好教育他,让他重新做人。”

    王耀武很有识人之明,张灵甫到了王耀武的七十四军五十一师,改了姓名(原名张钟麟)也改了脾气,在抗战中打得不错,但是他跟王耀武相比,无论是能力还是战功,那还真不是一个档次。

    王耀武抗战有功,那是双方公认的。王耀武内战无能,也曾被老蒋骂得晕头转向,他自己在回忆录中也承认,老蒋已经对他动了杀机,自己一句话回不对,就可能被拉出去毙了。

    王耀武不想打内战,只想带着自己做生意赚钱买的两台美国拖拉机回家种地,但是老蒋坚决不允,却又不给他太多兵力,所以王耀武能躲就躲,能跑就跑,最后跑进了解放军官训练团,才变得心宽体胖大智若愚,好像什么事情都看看开了。

    1959年战犯管理所递交的特赦报告,原本是拟在一年内分三批对其中的一百四十四名战犯予以特赦释放:第一批杜聿明、郑庭笈、陈长捷、曾扩情、杨伯涛、邱行湘等五十名在国庆节前释放以便参加国庆观礼,第二批王耀武、宋瑞珂、胡临聪、卢浚泉、罗历戎、沈醉等五十名,第三批宋希濂、李以劻、陈金城、庞镜塘等四十四名在国庆节后释放,都回家过年。

    后来经过审慎考评,按照学习期满十年、确已改恶从善的标准,决定每年特赦一批,第一批特赦三十三名,其中蒋军战犯三十名、伪满战犯二名、伪蒙战犯一名,从功德林走出去的,除了原本就在第一批名单上的杜聿明、郑庭笈、陈长捷等人外,又增加了功德林战犯学习委员、黄埔三期的王耀武和功德林战犯文体委员、黄埔一期的宋希濂,以及卢汉龙云的旧部、滇军干将卢浚泉,总共是十名。

    第一批榜上无名的战犯对某些“同学”比自己先出去有些想法,但是王耀武在第一批特赦,连沈醉和徐远举、周养浩等人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王耀武抗战有功,内战“无能”。

    我们细看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史料,就会发现王耀武抗战有功是真的,内战无能却不准确:王耀武不是无能,而是他原本就不想打内战,再加上被老蒋束缚住了手脚,他才表现得毫无亮点,而我军高级将领,对他还是比较重视的。

    王耀武不想打,自然就“打不好”,他认为打得怎么卖力都没用,还不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熬到老蒋败逃,他再另谋出路。所以在内战期间,王耀武自己坚持固守或南撤,坚决反对主动进攻,部下被老蒋越级调往前线,他也暗地里拆台,以日三电催促李仙洲、韩浚(叶立三的历史原型)回防济南。

    王耀武之所以只想守不想攻,是因为他很精明地看到了解放军的三个优点,是不可战胜的,自己主动出击就等于送死。

    早在1946年3月1日,王耀武在济南宴请“军调三人小组”的时候,面对我军将帅,就总结出了解放军(当时还未改称,但为了方便起见,咱们还是沿用改名后才称呼)的三大优点,并表示蒋军在这三个方面远不及我军,真打起来必败无疑。

    当天中午王耀武宴请的,除了三人小组成员,还有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王耀武和陈老总握手言欢,同桌吃饭互相敬酒、碰杯。

    王耀武酒过三巡,借着酒劲直言不讳表示对陈老总的敬佩:“你说的是对的,我们就是这一套(陈笑王耀武王婆骂街,王耀武承认蒋方惯会吹牛),你们却不同。你们有三大好处:一是你们读书,经常可以看到你们很高级的长官在报纸上写文章,讨论问题,国民党这里有谁看书呢?有时间都吹牛拍马去了;二是你们和老百姓关系好;三是你们军队打仗士气高,我们不如你们。”

    要不怎么说王耀武是蒋军难得的聪明人呢,他用短短的三句话,就总结出了我军的三大优点,看出了战争胜负走向。从那一刻起,他心中的枪实际就已经放下了:既然老蒋发动的不义之战必败无疑,他又何必负隅顽抗?

    1980年7月9日,中央统战部和全国政协为王耀武补开了追悼会,其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这是对他抗战有功的肯定,也是对他内战消极的褒奖。有人说莱芜战役要是王耀武指挥,我军取胜就可能付出不小的代价,笔者不是完全赞同,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王耀武打仗还是有一套的,至于他的指挥能力有多高,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肯定能给出一个跟公允的评价吧?

    单字解释: 王 耀 武 年 就 知 道 蒋 军 必 败 解 放 军 有 三 个 优 点 我 们 只 会 王 婆 骂 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