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志愿军部队为何“混编出战”?“山头现象”埋下隐患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作者:莫孤烟

    1951年3月,志愿军第3兵团入朝参战。尽管官兵士气高昂,对打胜仗充满了信心,但该兵团在组建过程中却存在一系列问题,意味着他们此行绝非一帆风顺。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3兵团并非1949年全军整编时的3兵团。老3兵团组建于1949年2月,下辖10军、11军、12军,也就是原中野的2纵、3纵、6纵,兵团部的干部从这3个纵队和皖西军区抽调,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副司令员王近山、杜义德。到了1950年4月,3兵团的番号就撤销了,部队分别隶属川南军区(10军)、川东军区(11军、12军)以及几个军分区,开展剿匪斗争。

    【志愿军部队举行抗美援朝动员大会】

    而志愿军的第3兵团,下辖12军、15军和60军。这三个军都来自西南地区,分别隶属原二野3兵团、4兵团和一野18兵团,是一个全新的兵团。接到入朝作战命令后,才临时集中整训。

    志愿军3兵团的指挥机关是以原来的4兵团兵团部为主,加上少部分3兵团的干部合并而成。但兵团司令员陈赓因病未能到任,由副司令员王近山代理工作,而且兵团其他主要干部杜义德、王蕴瑞等都是原3兵团的。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兵团部的干部大部分都是原4兵团的,陈赓用起来自然轻车熟路,但王近山他们用起来就不那么熟悉和顺手了,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解放初期的陈赓】

    不但兵团部是临时组建的,所属三个军的9个师,也是打乱原有的建制之后重新组建的。

    12军下辖31、34、35师,其中34师和35师是原12军的老部队,31师则是从11军调过来的,军长是原11军军长曾绍山,政委则是12军政委李震。15军下辖29师、44师、45师,其中44师和45师是15军老部队,29师则是从10军调来的。

    60军的情况最复杂。该军下辖179师、180师、181师,其中179师、180师是原60军老部队,而181师则来自61军。60军军长原本应是张祖谅,但张祖谅因病未能赴朝,61军军长韦杰调任60军军长。179师和180师合编了较多蒋军起义部队,其中180师的起义人员达一半以上,而且两个主力团的团长被调走,师长上任不久,留下了隐患。

    出征之前,无论是王近山还是韦杰,对60军都有些没底,他们曾专门咨询了原18兵团政治部的耀邦主任,得到的信息是179师军政素质过硬,可以信赖,但180师缺少战斗考验,班子不算强,有些担心。

    之所以在战前出现这样反常的混编情况,说明当时国内各部队存在一定的乐观情绪,将入朝作战考虑得过于简单。受媒体宣传的影响,有的官兵以为美军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出国作战就是打胜仗立战功去的,大家抢着去。首长们为此犯难,总不能大家都去吧,总要有部队留下来,于是把各师混编起来组成志愿军部队,以便让各个军都有机会入朝立功。

    3兵团的战时抽组编制较杂,导致不少首长对于手中的部队不甚熟悉,加上战前准备时间太少,仓促上阵,没有磨合期,因此造成3兵团特别是60军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受到严重损失。战前王近山说,3兵团保证抓几千个俘虏,没有把美军放在眼里,这当然是一种鼓舞士气的话语,但也可能助长了部队的轻敌情绪。

    类似的教训,之前也有过。在金门之战中,参战的3个团来自不同单位,彼此不太熟悉,影响配合,上岛之后各自为战,缺少统一指挥,教训极为惨痛。上级这样安排的原因之一,也是考虑到在大陆没有大仗可打,要让各个部队都上去“捞一把”。志愿军3兵团组建时,也有这样的心理。

    其他兵团的混编情况,没有3兵团这么明显,但临战前拆分新部队、划到老部队的做法却很普遍。例如三野9兵团,把30军的88师调进26军,89师调进20军,把32军的94师调进27军,这3个师在长津湖战役中表现差异较大,89师表现最好,当然问题并不出在部队自己身上。

    94师在入朝之前,接到命令说放下所有武器,到沈阳后接受苏联武器,结果到了之后苏联反悔,武器没拿到,几乎是赤手空拳过了鸭绿江,之后拿着临时配发的武器仓促上了战场,肯定影响了执行阻击任务,因严寒导致的伤亡达3500多人。

    88师也有教训。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把26军当预备队,26军又把88师当预备队,结果战局远比想象的艰难得多,20军和27军血战数日伤亡巨大,远未达到预期目的,宋时轮命远在百里之外的26军投入战斗,26军又让距离最远的88师长途奔袭阻击美军。88师15个小时后出发,路上遭遇美机轰炸,师首长与各团一度失联,任务未完成,部队损失大。

    88师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换了谁未必能执行得更好,88师这个“外来户”,扛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难以完成的任务。

    山头问题永远都有,在我军也存在,这种临战前将不同建制部队的混编,放大了这一问题。违反了战争的规律,就会受到惩罚,这是一个规律。

    有人会认为,志愿军部队是由久经战争考验的老战士组成,战斗力有保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解放后,我军有大量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入朝作战的部队补充了大量的新兵,其中起义部队的比重很大。以27军为例,该军除了吸收一些江浙地区的知识青年外,重点是把在四川起义的原蒋军122师、301师官兵补充了进来,人数达5655人,再加上94师的加入,使得该军在入朝之前人数增加到5万人。

    我军部队大多要承担生产任务,像42军和66军当时就几乎成了农垦部队,影响了部队战备训练。加上新兵过多,临战准备不足,各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是很大的,这在历次战役中各军的表现中就能看出来。

    单字解释: 志 愿 军 部 队 为 何 混 编 出 战 ? 山 头 现 象 埋 下 隐 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