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部下尖锐批评谭震林:我喊报告,老蒋还给我还礼,你却没起身!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军武风云录#

    作者:莫孤烟

    无论在新四军,还是在华东野战军,都流传着一句名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谭老板来训话。绰号“谭大炮”的谭震林,以原则性极强、御下极为严厉而著称,受到他批评的人不计其数,即便是高干,在他跟前也时常下不来台。

    1946年12月,蒋军整编74师大举进攻涟水,华野6纵16旅奉命阻击。谁知74师师长张灵甫用兵狡黠,从侧翼行军,绕过了16旅的防线,顿时反客为主,涟水城连连告急。16旅阻击不成,又开始星夜驰援,等赶到涟水城下时已经疲惫不堪。

    谭震林下令立即发起反击,他的用意是乘敌立足未稳,一鼓作气杀进去。但6纵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均反对这一主张,他们都认为敌军以逸待劳,这个时候发动进攻不是时候,主张先做休整,再寻找战机。谭政委勃然大怒,下死命令立即发起反击。16旅打得英勇顽强,但无奈敌强我弱,天时地利尽处下风,付出很大代价却久攻不下,无奈之下只得撤出战斗。

    谭政委对16旅进行严厉批评,说涟水失守是华野的一大耻辱,相关责任人该撤职的要撤职。16旅上上下下对此很不服气,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6纵在涟水之战中蒙受了重大损失,保卫涟水的目的也没有达到,毫无疑问是一场败仗。但失利的原因更多是来自战略上,正如叶飞多年后所说:使用主力钳制敌军,实在难以理解;在无险可守的地带死守,更是难以解释。6纵接到增援命令时,战局已经非常严重了,当16旅急行军70里路赶到涟水时,敌军已经占据了西城。官兵们连气都没喘匀就投入了战斗,更遑论整编74师绝非善茬,苦战失利在所难免。因此让16旅来承担责任是没有道理的。

    在几天之后的总结会上,谭震林诚恳地说,批评16旅是错误的,该批评的是他自己。话还没说完,会场就响起热烈掌声。据6纵政委江渭清回忆,谭震林做了自我批评,6纵官兵从上到下气就顺了。几个月后,孟良崮大捷,6纵击毙张灵甫,报了涟水城下的一箭之仇。

    不争功、不诿过,能开诚布公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军的优良传统。那些在官兵中极具威望的干部,都是这一优良作风的践行者,谭震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48年2月,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发起昌潍战役,围困昌乐,强攻潍县。为了配合作战,兵团政治部起草了一个瓦解敌军的电报,提出该地区的蒋军以及地方衙门里的各级人员一律“既往不咎”,立了功还可以受奖。在作为电报发出的同时,政治部把这个内容的材料印成传单,下边的部队还开展了对敌方广播。

    山东兵团政治部下发这个电报,其用意是想尽快让敌人投降,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可电报在内容上犯了政策上的大问题。电报发出后第二天,西柏坡发来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明确指出,对罪大恶极的敌人和其他一些敌方人员,不讲区别地宣布“既往不咎”,是直接违反我军“首恶必办”规定的,最终将是一种欺骗。

    总部直接给予这样的批评,这在山东兵团是很少见的,兵团政治部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气氛十分紧张。犯了错误,自然要承担责任,特别是大战在即,即便是一份短短的电文,那也是字字千钧。众人纷纷议论,这一回的处分绝对轻不了,起草电文的人更是紧张得彻夜难眠。政治部主任谢有法深感责任重大,立即收回传单,停止对敌广播,同时准备向总部作出检讨。

    一天开会,首长们都在场,有人提起这份电报。谢有法说:“电报是我们起草的,我们犯了错误,要向主席检讨。”谭震林站起来说:“哪个要你们检讨?电文是我签发的,自然由我负责,我个人向主席检讨,不要你们政治部负责。”

    有人说,谭政委一天日理万机,大多数文件只能是粗看一下就签发,哪有时间字斟句酌?这个责任还是要由政治部来负,谭政委没必要作检讨。谭震林坚持说,谁签发的就谁负责,让政治部的同志不要背包袱,吸取教训,做好今后的工作。

    人们这时候还不知道,开会之前谭震林已经亲自写好了检讨,电文已经发到西柏坡了。他深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没有一句埋怨下属的话。

    有人说谭震林“护犊子”,谭对此予以否认。他的解释是,自己承担了责任,总部最多也就是批评他几句,像他这样出生入死多年的人,经历的事情太多,挨批评早就是家常便饭。可要是让下面的人承担责任,那谁能承受得了?

    这些事,让许多干部肃然起敬。谢有法几十年后说起这件事,还感叹不已。

    批评别人,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而被人批评,则可看出一个人的品格。

    淮海战役期间,华野开会,会上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一位干部突然发言道:“谭政委,你待人接物很不像话,还不如老蒋!”此话怎样?原来这位干部当初曾做过地下秘密工作,和南京当局高层过从甚密,也曾经面见过蒋氏。他说,当初他去总统府见蒋的时候,蒋还给他起身还礼。可他有一次去见谭震林,喊了声“报告”,谭却没有起身,这一点真还不如老蒋。

    能给“谭大炮”提这么尖锐的意见,以往恐怕还没人敢。话一说出,一屋子人面面相觑。谭震林一言不发,只是微笑着做记录。事后有人对谭震林说,那个人的批评太不像话,怎么把你和老蒋相提并论?这样的人要进行严肃批评。谭震林则说,他说得有道理,我在这方面确实要注意一些。

    谭震林有句名言:对来自上面的批评,要敢于兜着;对来自下面的批评,要能坐得住,甚至还要能当下级的“出气筒”。当了“出气筒”的“谭大炮”,威望非但没减反而大增,这不仅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气度格局,更是领导艺术的体现。

    单字解释: 部 下 尖 锐 批 评 谭 震 林 我 喊 报 告 老 蒋 还 给 我 还 礼 你 却 没 起 身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