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28年,红四军在井冈山成立,下辖五个团的团长都是谁?结局如何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28年4月28日,毛委员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掀起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朱毛会师后,将两支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由朱德担任军长,毛委员担任党代表。

    红四军共下辖两个师:第十师,师长由朱老总兼任,下辖28、29两个团;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下辖31、32、33三个团。这五个团的团长分别是谁,在日后又都是什么结局呢?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第28团团长:王尔琢。王尔琢,湖南石门县官桥村人,出生于1903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王尔琢1924年入党,是一位资历非常高的老革命,深受周主任的器重。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王尔琢进入粤军中,参加过东征陈炯明、平定商团叛乱、北伐战争等一系列战争,显示出了极强的军事能力,坐到了26团长、74团参谋长的位置。

    1927年8月1日,王尔琢在马回岭跟随周士第参加了南昌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第25师第74团参谋长。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王尔琢跟随朱老总担任断后任务,参加了血战三河坝、赣南整军、湘南起义等一系列大事件,成为南昌起义余部的第三号人物。

    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被任命为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协助朱老总、毛委员指挥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两次反进剿、反会剿作战,功勋卓著,第28团也打出了“飞兵二十八团”的美誉。

    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部的第二营营长袁崇全叛变,企图带着两个连投奔国军。王尔琢亲自率领警卫排追击,将两个连劝回了红军队伍。袁崇全丧心病狂之下,对着王尔琢扣动了扳机,这位井冈山初期的名将,就这样遗憾地牺牲了,年仅25岁。

    第29团团长:胡少海,湖南宜章人,出生于1898年。胡少海是富家子弟,其父亲是宜章当地的名流,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生在这样的家庭中,胡少海却同情下层人民,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朱老总发动湘南起义时,胡少海冒充国民党军官,一举赚开了宜章县城,成为湘南起义能够成功的关键人物。红四军成立时,胡少海被任命为第29团团长,成为井冈山早期的一位高级将领。

    胡少海参加革命后,父亲怒不可遏,与其断绝了父子关系,并登报发出了悬赏令,声称愿意花五百大洋买胡少海的项上人头。为了革命,胡少海付出的牺牲和承受的压力,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1930年8月5日,胡少海在跟随毛委员、朱老总南下闽西时,在漳平永福圩牺牲,年仅32岁。

    第31团团长由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兼任。张子清,湖南益阳桃江镇(今桃江县)人,出生于1902年。张子清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曾在湘军中担任军官。虽然是旧军官,但张子清的父亲思想先进,自幼便对张子清进行了革命教育,并非常重视对他的个人素质培养,将其培养成一位文武双全的全才。

    1920年,张子清考入湖南讲武堂,1925年入党,被组织上派往广州政治讲习所学习,不久又前往广州农讲所深造,由此结识了毛主席,与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27年,张子清被调到警卫团,担任第三营副营长,同年跟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

    在文家市转兵、三湾改编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事件中,张子清坚定不移地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与余洒度、苏先骏等人的盲动路线展开了积极的斗争,促使了队伍成功转战到井冈山。

    井冈山初期,张子清是毛主席最为倚仗的军事骨干,但在接应朱老总上山时,张子清脚踝被子弹击中,从此,伤病便始终折磨着他。由于条件所限,张子清先后进行了两次手术,都未能取出子弹,因为缺少麻药,张子清忍着剧痛完成了手术,做出了“刮骨疗毒”的壮举,被毛主席誉为当代关云长。

    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后,张子清留了下来,与彭德怀一起留守井冈山。由于叛徒的告密,井冈山根据地失守,张子清转移到永新县南乡洞里村蕉林寺养伤。1930年5月,张子清因伤口感染而去世,年仅28岁。张子清曾经是毛主席最为倚仗的军事将领,如果能够活到五五授衔时,他肯定会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帅。

    第32团团长:袁文才。袁文才原本是井冈山农民武装的首领,他早在大革命时期即已入党,性格豪气干云,义薄云天。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到井冈山时,袁文才积极迎接毛主席,给革命队伍创造了一块稳固的落脚地。

    红四军成立后,袁文才被任命为第32团团长,后来又升任红四军参谋长。1930年2月23日,袁文才牺牲,年仅32岁。

    第33团团长:邓允庭。邓允庭,湖南郴县月峰乡人,出生于1879年3月。邓允庭自幼家境贫寒,但他人穷志坚,一直坚持学习,小时候便阅读过三字经。后来,邓允庭在同村私塾老师邓宇振的无偿帮助下,念了六年私塾,积累了不错的文化功底。

    长大后,邓允庭闯荡全国各地,学了一身过硬的功夫。后来,邓允庭得到九峰山大寨主的邀请,成为了九峰山的二当家。几年后,大寨主去世,邓允庭成为首领,他打出了“劫富济贫”的旗号,扩充武装,成为一支实力强劲的军事力量。

    1927年,我党在郴县组织暴动,邓允庭积极率部响应,并与当时驻扎在粤北地区的朱老总取得了联系,从此加入了革命组织,并入了党。湘南起义发动后,邓允庭被任命为第七师师长。

    1928年4月,邓允庭率部跟随朱老总抵达井冈山,红四军成立后被任命为第33团团长.1931年4月,邓允庭牺牲,终年54岁。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单字解释: 年 红 四 军 在 井 冈 山 成 立 下 辖 五 个 团 的 团 长 都 是 谁 ? 结 局 如 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