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廖运周三兄弟,两位国军少将一位中将,连续率领两个110师起义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民国时期,安徽省凤台县廖家湾出了三位国民党军将领,他们就是廖运泽,廖运周,廖运升。三人都是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期间,三人都立下过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期间,三人又率领部队起义,为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兄弟年龄最大的是廖运升,黄埔四期毕业,其次是廖运泽,黄埔一期毕业,年龄最小的是廖运周,黄埔五期炮科毕业。他们三人还有一个堂叔,年龄比他们都小,但是辈分比他们大,那就是国军少将廖传枢,毕业于黄埔六期炮科。廖家三兄弟都是黄埔出生,因而被称之为“黄埔三鹰”。

    三人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廖运周,廖运周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廖运周加入起义军,担任25师第75团团部上尉参谋兼警卫连连长。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南下潮汕失利,廖运周又回到家乡拉队伍,先后在阜阳,正官组织武装起义,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多次武装起义失败后,廖运周奉命长期隐蔽,只与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兼军事部书记朱瑞单线联系。廖运周最开始的汤恩伯的部下,但是1938年武汉战役期间,担任656团团长廖运周通过和哥哥廖云泽的关系接近黄维,还向黄维借了了8门炮,伏击了日军27师团的前卫部队,击毁日军坦克20多辆,击毁卡车数十辆,打死打伤日军数百人。此战后,廖运周在国民党军内部的名气直线上升,军委会还下发了嘉奖令。

    黄维也很看重廖运周的才能,廖运周于是在上级的指示下,脱离汤恩伯系统,投入黄维的麾下,成为黄维的心腹将领。此后,廖运周由于作战战功,先后担任85军110师副师长,110师师长等职务。

    解放战争期间,廖运周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经常和官兵唠家常,有的时候还送给官兵一些礼物,以团结最广大的官兵。廖运周利用自己和国民党上层将领的关系,将一些反动分子推荐到其他部队,这些人大部分都升了官,不仅不怪廖运周,还觉得他为人仗义,可以信任,对他十分感激。

    在调动反动军官的同时,廖运周还谨慎发展地下党员,110师参谋长兼329团团长刘协候,330团团长金汉章,侦察连副连长杨振海,师整训处主任汪月涛,师后勤处长徐仁同等人都是地下党员,有时候110师开会,可能只有一两位将领是国民党员,其他都是共产党。国防部派来的副师长欧阳圃,发动气焰十分嚣张,他在110师开了两次会后觉得这支部队气氛不对劲,但是又找不到证据,最好跑到汉口的休养所休息,不敢回到部队里。

    蒋介石对110师并不是十分放心,他让保密局派了十几名特务到部队里,廖运周便暗中支持官兵和这些特务对抗。但是想在国民党军中控制这么一支部队并不容易,如果管理部队太严格,会引起其他部队的怀疑,如果放松对部队的管理,那么官兵们会烧杀抢掠,欺压百姓,给老百姓造成很大的灾难。

    廖运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让部队可以抢劫,但是部队只能抢当地的地主土豪,只能欺压当地的地痞流氓。后来这些大地主联合起来告廖运周,廖运周也是受到了85军军长吴绍周的一顿骂,并没有损失什么,将这支部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淮海战役期间,110师所在的黄维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在了双堆集。这支部队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下辖第10军,第18军,第14军,第85军一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尤其是18军,还是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非同一般。而当时中野也只有12万人,且装备简陋,重武器不足。

    双堆集战役刚开始的时候,黄维并不服气,他制定了一个突围计划,决定组织四个师强行突围,当时中野的包围并不严密,如果真是组织四个师突围,很有可能突围成功。在这紧急关头,廖运周站了出来,对黄维说:“如果司令信得过,我们110师打前锋,即使牺牲整个110师,我们也要保卫兵团突围。”

    黄维听了后很感动,对他说:“危难见真心,板荡识忠臣。廖老弟,只要你突围出去,我绝对不会亏待你的。”黄维还让廖运周随便挑武器,大口径火炮优先配备110师,结果廖运周在中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的接应下成功突围了,转过头来就用这些重炮向黄维开火。

    淮海战役后,110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四十二师,廖运周任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担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在北京逝世。

    廖运周起义的时候,他的两位哥哥,廖云泽和廖运升在暂编第一师中任职,廖运泽的资历是比较深的,他毕业于黄埔一期,和周恩来,叶挺的关系都很好。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南下的时候,廖云泽曾率领部队拼死阻挡国民党军的追击,但是后来部队被打散了,也丧失了周恩来,叶挺等人的联系。抗战期间,廖云泽多次率部重创日军,1944年的阜阳保卫战中,廖云泽指挥骑八师和军特务团顶住万余名日军的进攻。

    解放战争期间,廖云泽曾担任第八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廖运升担任第一纵队副司令。1949年1月,暂编第一纵队改编为暂编第一师,下辖两旅四团。当时廖运周已经起义了,蒋介石对廖云泽和廖运升兄弟俩十分不信任,廖云泽被调到广州,担任闲职。

    但暂编第一师是廖运升,廖云泽兄弟组建的,淮军又有浓厚的宗族观念,为了稳定军心,蒋介石又不得不任命廖云升担任暂编第一师的师长,后来蒋介石舍不得110师的番号,把暂编第一师番号改为110师,廖运升仍然担任师长一职。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之后,廖运泽,廖运升立刻派人和弟弟廖运周联系,请解放军派人前来协助起义,1949年5月4日,廖运升率领110师在浙江义乌率部起义。

    廖氏三兄弟起义之后,蒋介石快要气疯了,在全国通缉他们三人。廖运升起义后担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秘书长、副局长、房管局局长等职务,廖云泽则到了香港,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85 年4月,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廖运泽被选为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负责联络江苏、安徽、山东、江西的黄埔学生。

    单字解释: 廖 运 周 三 兄 弟 两 位 国 军 少 将 一 位 中 将 连 续 率 领 两 个 师 起 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