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79年,辽宁八旬老人反映“西安事变”真实情况,叶帅批示:速办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日军自“九一八”事变之后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可是面对野心勃勃的日军,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将共产党视作仇敌。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督战,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兄弟竟然发动了兵谏。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为了挽回和蒋介石的关系,竟然主动要求送蒋介石飞回南京。当时去西安斡旋此事的周总理顿感不妙,可惜等他感到机场去劝阻张学良的时候,蒋介石的飞机已经起飞了。

    正如周总理担心的一样,张学良在南京一落地就被扣押起来,从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软禁生活。杨虎城将军也没有幸免于难,他先是被送到国外学习解除了兵权,回国后直接被软禁,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前将他秘密地杀害在了戴公祠。

    张学良被软禁,杨虎城被杀害,参与西安事变的人又不多,所以关于西安事变的很多细节都不清楚。后来有一个叫孙铭九的人。

    自称是西安事变中捉蒋第一人,由于没有更多的资料可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孙铭九就一直被当做是捉蒋第一人来宣传报道。

    1979年,远在辽宁的83岁老人看到了一则关于孙铭九活捉蒋介石的报道之后十分生气,因为他才是捉蒋的第一人,为了反映西安事变的真实情况,他给叶剑英元帅写了一封信。看到这封信之后,叶帅直接批示速办,后来很快就查明了这位老人说的是事实。

    东北少帅的三件大事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1年,日本军队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手握重兵的张学良竟然奉行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政策,将东北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人,是一件让国人倍感耻辱的事情。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伪军炸死之后,年仅27岁的接管了奉系军阀,一个星期之后就宣布东北易帜,使得蒋介石不费一兵一卒在名义上完成了东北的统一。

    由于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比较密切,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也一度好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

    西安事变中被活捉,又被逼迫答应联共抗日,蒋介石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如果不是碍于种种因素,蒋介石也恨不得杀了张学良以泄愤。但是蒋介石软禁张学良的时候他才36岁,失去自由的他也结束了政治生涯,对于之张学良来说也是一种致命的报复。

    为了能够活捉蒋介石,张学良也对兵谏一事做了周密的安排,至于具体负责执行的人员,他心中也有人选,那就是一直跟随自己的王玉瓒,此时担任的是平津卫戍司令部上校营长。

    蒋介石抵达西安之后驻在华清池,他随行的警卫人员负责贴身警戒,而王玉瓒带领的一营则是在外围负责警戒工作,是离蒋介石最近的队伍。

    捉蒋行动的具体过程

    蒋介石抵达西安之后,张学良又再一次谏言先抗日后剿共,可是蒋介石依旧一意孤行。12月11日,张学良从华清池出来,让王玉瓒跟随自己走。王玉瓒跟着张学良来到他的住处,张学良还遣走了身边的其他人员,只留下他们二人。

    看到张学良谨慎的神情,王玉瓒就知道肯定要有大事发生。果不其然,张学良让他把蒋委员长“请”过来,并且叮嘱要抓活的,不能打死他。此时西安的守卫军都是张学良的部下,只要能够解决蒋介石的警卫人员就能活捉蒋介石。

    为了避免态势扩大,这件事情必须速战速决。王玉瓒的一营有1200人,蒋介石警卫员只有十几人,虽然在人数上占有优势,可是为了保证活捉蒋介石的行动万无一失,王玉瓒还是通知了在华清池附近巡逻的二营配合行动,而二营营长就是孙铭九。

    王玉瓒将具体的行动时间定在了12日凌晨4点,此时正是人最瞌睡的时候,趁此时下手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一切都部署完成之后,王玉瓒打响了捉蒋行动的第一枪,随后一营人员和蒋介石的警卫员就发生了枪战,等到孙铭九带领的二营人员赶到之后,蒋介石的警卫员已经被控制住了。

    随后王玉瓒和孙铭九等人共同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但卧室里空空如也,不见蒋介石的踪影。细心的王玉瓒发现蒋介石的被窝还有余温,衣帽架上的大衣也还在,于是就推测他刚逃走不久,而唯一能躲藏的地方就是后面的骊山。

    历史真相的真实还原

    好在骊山的面积并不大,王玉瓒等人就迅速地部署了搜捕活动。随后就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发现了狼狈逃窜的蒋介石,此时蒋介石嘴里叫嚷着要见张副司令,其他人员没有敢轻举妄动,直到王玉瓒将蒋介石押到车上,直接带到张学良面前。

    王玉瓒完成了张学良交给自己的任务之后就带着事先准备好的5000元回到了家乡,因为他害怕遭到蒋介石的打击报复。等到风头过去了之后,王玉瓒又参加了抗日战争,但是关于西安事变的事情他决口不谈。

    直到1979年,已经83岁的王玉瓒才发现后人冒领了他的功劳,此人正是当年配合行动的二营营长孙铭九。为了还原那段历史的真相,王玉瓒老人给叶剑英元帅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详细地描写了西安事变的过程,其中的一些细节是首次提到。

    叶帅收到王玉瓒的信之后十分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冒领功劳的事情,还关系到历史的真实性,于是就批示速办。后来经过调查人员的调查合适,证明了王玉瓒老人所说的全部属实,而孙铭九确实参与了捉蒋行动,但并不是捉蒋的第一人。后来组织还专门出了一份证明,肯定了王玉瓒在西安事变中的功劳。

    小结:

    虽然在“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做出了令军人蒙羞,让国人不齿的行为,但是后来张学良却幡然醒悟,多次劝谏蒋介石先抗日。面对坚持己见的蒋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冒死发动了兵谏,最后蒋介石被逼答应联共抗日,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随着时间张学良被软禁,杨虎城被杀害,很多西安事变的细节性问题都成了历史谜团。1979年,叶剑英收到了以一封反映西安事变真实情况的信,是一位83岁老人写的,看完之后他批示速办。经查证后,西安事变得很多细节都明确了。

    单字解释: 年 辽 宁 八 旬 老 人 反 映 西 安 事 变 真 实 情 况 叶 帅 批 示 速 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