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43岁牺牲的朱瑞将军:长女入哈工大嫁中将之子,次女继承父亲遗志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随着军事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炮兵在战场上所发挥的力量越发地重要,

    纵观中国近代史,无数先烈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而我国的炮兵部队也在烽火狼烟之中,不断前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炮兵部队的实力迅速发展,这背后离不开战士们的努力,也离不开“人民炮兵的奠基人”朱瑞的专心指导。

    年少有为

    1905年,龙河乡的郎中朱心顺喜得贵子,他与妻子为孩子取名为“瑞”寓意着一生平安吉祥,事事顺遂。

    朱瑞出生的年代已经是清王朝末期,彼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但因为朱家曾经是名门望族,所以即使家道中落,家境也不算困难。

    幼年时期的朱瑞家庭生活美满,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是他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欢乐时光。

    朱瑞八岁开始上私塾,随后又到区立小学读书,在学习过程中,聪明的朱瑞深受老师们的喜欢,而在此期间,他也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恩师孙伯文。

    孙伯文早些年间曾经跟随过孙中山,因此对革命思想理解十分透彻,当他见到勤奋好学的朱瑞时,非常喜欢将革命思想讲给朱瑞听。

    虽然年纪还小的朱瑞还不明白其中的奥秘,但对革命的好奇已经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1918年,朱瑞在区立小学顺利毕业,随后他前往县立宿迁第一高小求学,在第一高小的学习生活中,朱瑞亲眼见到了太多不同平的事件发生。

    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同学中生活衣着,亦俱见穷富等差,我看见社会中的不平,心中时感不快。自己同情穷者,厌恶有者。”

    从第一高小毕业后,朱瑞因为土匪打劫而耽误了县中招生考试,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前往美国教会所设立的培新中学进行学习。

    培新中学设立的学习科目与传统的中式学堂有所不同,在这里朱瑞接受了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

    加上新思想的热潮来袭,他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活动。

    后来,培新中学的洋人校长因打骂学生而遭到学生们的反对,朱瑞与其好友马汝良共同组织了一场罢课活动,来捍卫学生的权利。

    但这场罢课活动的结果并不好,朱瑞也因此被开除学籍。

    在朱瑞大哥的介绍下,朱瑞来到南京钟英学校学习,1924年,朱瑞成功考上广东大学,在校期间,他多次发表文章,其文章深受中共粤区学委的好评。

    1925年,朱瑞在中共粤区学委的推荐下,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学习,同年朱瑞加入苏联共青团。

    1927年,蒋介石在国内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时间白色恐怖席卷了整个中国。

    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朱瑞等在外留学的学子,选择在苏联继续深造,朱瑞也因此进入到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

    克拉辛炮兵学校是苏联炮兵的摇篮,在这里朱瑞学习到了许多有关于炮兵部队的军事知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朱瑞都能在年级比赛中成为佼佼者。

    这也为他之后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经过上级同意,朱瑞、陈家齐、腾功臣三人被派遣回国到上海,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回国后的三人却与党组织断了联系。

    半年时间里,朱瑞天天在街上寻找接头人,最后遇到了邓颖超,这才被带回到中央军委机关,回归到大部队,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0月,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张慕陶被捕后,朱瑞主动请缨,前往武汉顶替长江局军委参谋长以及秘书长一职。

    朱瑞的举动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一腔孤勇,为党尽心尽力。

    在国民党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肯放过一个共产党员”的局势下,朱瑞提笔给家中的大哥写了信。

    信中写道:“此去远行,生死未卜,此后便不再向家中报信”

    1931年二月,武汉与上海的秘密联络通道被毁,朱瑞回到上海任中央军委兵运破坏科科长。

    宁都起义期间,在朱瑞以及战友的共同努力下,国民党第二十六陆军成功弃暗投明,加入红军队伍,为我军增添了一支实力强大的部队。

    统战有方

    红军长征时期,朱瑞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党无私奉献。

    1936年4月,红军东征结束后,朱瑞跟随着大部队回到陕北,但此时的国民党仍旧没有放弃“剿共”,并且加大了兵力,要对我党的陕甘根据地进行新一轮的围剿。

    5月18日,毛主席下令要对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的陕甘宁边界地区进行西征,而此时的朱瑞被派为中共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西线负责人,承担了对东北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任。

    为了统一抗日战线,朱瑞名人在东北军要经过的途中搭起了一座牌坊,牌坊上写着“山海关”三个大字。

    牌坊的廊柱上写着一副对联,内容为“不打敌人打朋友,岂把他乡当故乡。”

    来到这里的东北军一看见山海关三个大字,就瞬间联想到了家乡,思乡之情顿时遍布了整个东北军,部分士兵已经集结在一起,要求统一抗日。

    朱瑞的举动让红军战士们认识到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性,6月20日,红军西征队伍与东北军在西营地区对峙。

    为了能够将东北军变为友军,朱瑞多次亲自到东北军的营地内,与东北军的将领进行谈判,在105师的营地内,朱瑞亲自为士兵们讲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听完朱瑞的讲解,士兵们纷纷热泪盈眶,并且要坚持打回东北老家,不再打红军,红军与东北军二者冰释前嫌。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后,朱瑞被调到红二方面军内担任政治部主任。

    朱瑞上任后,在上级领导的同意下,开始对部队中出现的游击散漫的不良习气,以及松懈麻痹的消极思想作出了整顿工作。

    经过朱瑞的一把狠抓,全军上下士气高涨,思想稳定,这件事情一过,红二方面军的士兵们对朱瑞都非常敬佩。

    炮兵之父

    抗日胜利之后,朱瑞认识到中国在炮兵力量上的薄弱之处,于是便向毛主席请求,要亲自为我国的炮兵事业添砖加瓦。

    他不计较职位高低,很快地便担任起了延安炮兵学校的代理校长。

    1945年,延安炮兵学校改名为东北炮兵学校,整个学校按照上级指示,全员动身,于11月底达到东北沈阳。

    但是当时的东北局势混乱,国民党对我党虎视眈眈,很有可能不顾一切大肆进攻,而此时的炮兵学校没有任何装备,可谓是两手空空。

    就在这时候,朱瑞提议各级干部分散到东北各个地区搜集装备。

    从绥芬河到满洲里,士兵们在极寒之下,一边抵抗着土匪的骚扰,一边搜集日伪军遗留下来的武器。

    经过六个多月的努力,战士们收集到了700多门火炮,12辆坦克,炮弹五十多万发,各种武器零件和器材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装备中,大多数都是损坏的,为了快速建设部队,朱瑞将修理炮火的工作摆在了首位,他也经常和部队士兵们一同修理不同规格的炮火,让炮兵在训练中有设备保障。

    直至1946年,东北炮兵已经组建了十多个炮兵团,他们在实战中成长得非常迅速,同年五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了炮兵调整处,而朱瑞则是亲自担任处长。

    此时炮兵的编制,训练装备、作战系统等多个方面已经有了具体规定。

    次年在朱瑞的坚持下,炮兵建设再一次加强,炮兵被单独作为一个兵种,与炮兵相关的战斗措施也在不断地完善。

    辽沈战役之前,东北已经有16个炮兵团,各种炮火4000余门,炮兵的力量也得以加强,成为我军主要军事力量。

    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前夕,朱瑞率领炮兵团,一举攻破义县防守,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义县被攻破后,士兵们发现了一门新类型的炮火,于是便请朱瑞到现场察看,由于当时战场还没有打扫,朱瑞不慎踩到了敌人的地雷。

    只听“嘭!”地一声,朱瑞的身影便倒在了战场上,再也没有起来过,一代英雄就此陨落,享年43岁。

    继承遗志

    朱瑞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壮举将会永远铭记在中国红色史诗上。虽然朱瑞不在人世,但他的子女却继承了遗志,继续为中国建设而奋斗终生。

    朱瑞的第一任夫人陈若克即是他的爱人,也是他的战友,但奈何情深缘浅,陈若克在抗日战争中不幸被敌人杀害,就连他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也无法逃脱日寇的白刃。

    朱瑞很长时间都走不出失去妻子和孩子的悲痛中,可能是上天怜悯朱瑞,在很长时间过后,他遇到了第二任妻子潘彩琴。

    潘彩琴为朱瑞生下了两名女孩,分别起名为朱淮北和朱东北。

    因为工作原因,朱瑞经常与妻子两地分居,在小女儿朱东北刚满一周岁时,朱瑞在辽沈战役中壮烈牺牲。

    朱瑞的英雄事迹一直伴随着朱淮北和朱东北姐妹二人成长,在父亲的影响下,二人皆是立志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1962年,朱淮北顺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她将继承父亲的意志,继续在我国炮兵建设上发光发热。

    在朱淮北的努力下,许多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炮兵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一些军事上的战略难题也得以突破。

    除了事业上的优秀之外,朱淮北在感情上也是一帆风顺。

    她的丈夫是朱明将军的儿子,也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二人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共同话题都很多,一直恩爱如初。

    朱瑞的小女儿朱东北在学业完成后,顺利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并且留在了总参谋部炮兵研究所进行相关工作。

    比起炮兵上的理论操作,朱东北更加偏向于实践研究,她积极提出各种课题,并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完成了一系列的炮兵建设改革,让炮兵部队适应现代化战争所带来的改变。

    朱瑞的一生虽短,但他却用实际行动改变了我国炮兵的发展历史,他的子女也在相同的位置,一生呕心沥血,为国家事业而终生奋斗,这背后的传承精神叫人不禁为之敬佩。

    单字解释: 岁 牺 牲 的 朱 瑞 将 军 长 女 入 哈 工 大 嫁 中 将 之 子 次 女 继 承 父 亲 遗 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