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演义蜀汉有诸葛,曹魏有司马懿,东吴的谋士谁可以匹敌二人!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武将负责嘎嘎乱杀,谋士负责统领全局出谋划策,大家都知道的诸葛亮就是蜀汉刘备的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回来的,曹操的谋士郭嘉和司马懿,为曹操的曹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十胜十败受到曹操的高度赞赏。而反观东吴这里,谋士也很多,但是出名的谋士人都没了,这里面谁能斗得过曹操和刘备两家的谋士呢?

    孙吴这边的谋士,鲁肃,可以视为孙权麾下最重要的谋士了,放眼整个三国时期,鲁肃也完全可以和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司马懿等顶级谋士相提并论。

    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

    鲁肃曾经向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对”,最早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思。要知道,他可是第一个提出这一思想的人,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早。有了鲁肃这一战略家之后,孙吴的发展一直都很不错,并且是按照鲁肃的计策推进的。就是死的有点早。鲁肃在世期间,一直坚持的策略都是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即便刘备占据益州以后,不愿意归还荆州,鲁肃也尽力在维护孙刘两家的关系,他不愿意破坏孙刘两家的联盟关系,因为只有两家联合,才能真正抗衡曹操。

    鲁肃去世后,东吴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有战略眼光之人,都只是盯着眼前利益,偷袭荆州,击杀关羽,破坏孙刘两家的联盟关系。自此以后,实际上曹魏已经是处于不败之地了,不论孙刘两家如何折腾,都已经回不到了之前的关系,无法做到通力合作,最终被曹魏逐一击破。

    张昭,为了躲避战乱难渡到扬州,在孙策创业的时候被任命长史,抚军中郎将,那时候孙策手下的文臣武将不多,于是孙策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张昭处理。后来孙策遇刺,临死前将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东吴的大臣共同辅佐孙权,安抚百姓和讨伐叛军,才迅速稳定了东吴的局势。

    虽然张昭不能说是孙权的心腹,但是,对于这位老臣,孙权依然十分尊重。张昭虽然对东吴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有糊涂的时候。比如在赤壁之战中,张昭就是主降派的代表,张昭认为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毕竟没有逼迫汉帝退位,如果东吴和曹操抗衡的话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在张昭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向曹操投降。由于受到张昭的影响,东吴的很多人都主张向曹操投降,不过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强力劝说下,孙权还是选择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果不其然,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

    三国时期很多优秀的谋士都是出现在三国中期和后期,张昭相比其他谋士来说比较年长,算得上老一辈的谋士,除此之外,张昭在孙策创业初期确实为东吴做出了很多杰出的贡献。

    陆逊,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千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陆逊凭借的是他个人杰出的智慧与军事才干克服了如此多的困难,先是按剑而起慷慨呈词弹压了不听节制的将领。接着强令不得出战,逐渐消磨蜀军高亢的士气。在驻军半年多的时间里,军令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逐渐赢回了丧失的民心。

    最后终于抓住破绽,一举而大破刘备,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取得了一场重要而辉煌的胜利,挽救了东吴的危亡。虽然严格意义上讲,陆逊不算完全的谋士,但是他还是有能力的。

    跟蜀汉和曹魏两家比起来,东吴的谋士稍微要差一些,能够比肩诸葛亮等谋士的,东吴看起来也没有,但是东吴的人个个能身兼数职,能够在当时雄踞一方,也是能够看得出来他们的能力了。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单字解释: 三 国 演 义 蜀 汉 有 诸 葛 曹 魏 有 司 马 懿 东 吴 的 谋 士 谁 可 以 匹 敌 二 人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