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49年,一湖南老太太被告知:儿子已改名叫杨勇,现是兵团司令员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9年秋季里的一天,一位身穿军装的人长途跋涉,从江西南昌来到了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文家市镇。此时,充满好奇的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想一探究竟。那位军人见状,急忙笑着开口道:“乡亲们,请问杨世骏的家怎么走?”

    “杨世骏”,听到这个名字,年轻的村民直接摇头表示不认识,而年迈的村民则沉思着在脑海里搜索“杨世骏”。看着村民们摇头的样子,那位军人的心情变得有点失落。

    杨勇上将故居

    就在此时,一个年迈的村民问道:“同志,你说的是‘统伢子’吧!”话音刚落,村民们恍然大悟,纷纷说道:“哦,对,就是‘统伢子’!”可是,那位军人却挠了挠头,说道:“乡亲们,我只知道人叫杨世骏,不知道你们说的‘统伢子’。”

    年迈的村民说道:“‘统伢子’的大名就叫杨世骏,你去他们家里问一问,就知道找的人对不对了!”就这样,在村民们的带领下,那位军人很快来到了“统伢子”的家门口。

    有性子急的村民站在门口喊道:“刘大娘,您家来客人了!”没过一会儿,一位老太太从屋里走了出来。那位军人见此情况,立即上前搀扶老太太,并开始自我介绍:“大娘,乡亲们,我叫魏鸣森,是咱们二野五兵团先遣部队的侦察科长!”

    老太太一脸疑惑地看着魏鸣森,围在一旁的村民们也不明就里,等待着魏鸣森把话说完。侦察科长魏鸣森笑了笑,继续说道:“刘大娘,请问您的小儿子是不是叫杨世骏呀?”

    听到“杨世骏”这个名字,老太太顿时激动了起来,她拉着魏鸣森的手急切地问道:“(杨)世骏,(杨)世骏,他怎么样了?我的‘统伢子’啊!20年了,你终于有消息了……”说着,老太太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侦察科长魏鸣森见状,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问了老太太家里的一些情况——杨世骏的父亲已经去世,家里除了老母亲之外,还有两个哥哥。

    家庭信息一一对上之后,侦察科长魏鸣森兴奋地对老太太说道:“刘大娘,是你儿子杨世骏派我来的,他人在江西南昌,已经改名叫‘杨勇’了,现在是咱们二野五兵团司令员!”

    听到侦察科长魏鸣森的这句话,围在旁边的村民们顿时欢欣鼓舞、鼓掌庆贺。被称作“刘大娘”的老太太也高兴极了,她伸手抹了抹眼泪,笑着将魏鸣森请进了家里。此时,村民们也先后涌入老太太的家中,大家的欢声笑语不时从屋子里传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都知道,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是我军一位优秀的高级将领,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那么,杨勇上将和母亲刘老太太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母子情深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杨勇上将

    杨勇,原名杨世骏,小名统伢子,1913年10月出生于湖南浏阳县文家市的一个贫苦家庭。杨勇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杨勇的父亲名叫杨贵蟾,他曾参加过清末萍浏醴起义,后因被官府通缉而带全家从文家市镇躲避到偏远的清江冲(今清江水库一带)。

    清江冲,是杨贵蟾妻子刘世珍(杨勇母亲)的娘家住地。躲避到此之后,杨贵蟾和妻子刘世珍租了一间破瓦房,开了一家名叫“清江店”的小饭铺,并以此养家糊口。过了几年,待风平浪静之后,杨贵蟾和妻子刘世珍又搬回到文家市镇上的老宅,同样以开小饭馆谋生。

    小时候的杨勇非常调皮,母亲刘世珍为此操碎了心。有一次,杨勇和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谁也攻破不了杨勇把守的“阵地”。游戏结束之后,小伙伴们便嚷嚷着让“大将军”杨勇“犒劳三军”。

    过足打仗瘾的杨勇心里高兴极了,他不由分说就跑回家,将母亲刘世珍储放在阁楼里的腊肉割下来一大块,然后带到外面和小伙伴们用小铁锅炖着吃。吃饱肚子之后,小伙伴们纷纷回家了,可是杨勇却犯愁了,他担心被母亲刘世珍责骂,所以一直不敢回家。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母亲刘世珍发现腊肉被人割了一大块,而且杨勇一直没有回家,她顿时明白了过来,这肯定是杨勇干的坏事。母亲刘世珍心里非常着急,到处去找杨勇。最终,在一个小水塘旁边,母亲刘世珍找到了浑身湿漉漉的杨勇。

    只见杨勇举起一串从水塘里抓到的小鱼,冲着母亲刘世珍笑着说道:“娘,我用这一串小鱼换你的腊肉,你不要生气了!”看着衣服、裤子皆湿的杨勇,母亲刘世珍心疼极了,她急忙冲过去一把将杨勇搂进怀里,说道:“娘哪里是心疼腊肉啊,娘是怕你在外面学坏了!”

    杨勇从小就和母亲刘世珍感情深厚,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刘世珍坚持将杨勇送到学堂读书,并盼望着他能够出人头地。1926年,13岁的杨勇进入里仁学校(原文华书院)读书。那时候,性格坚毅、从不服输的杨勇,参加了学校里的劳动童子军,并担任队长。

    文家市会师旧址

    1927年9月19日,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文家市。第二天清晨,起义部队在里仁学校操场召开会师大会,毛主席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当时,杨勇和几个亲密的小伙伴爬上学校操场的围墙,骑在墙头上认真聆听毛主席的讲话。

    毛主席慷慨激昂的讲话,深深地打动了杨勇的心,尤其是当毛主席讲到秋收起义部队这块“小石头”终究能砸烂反动派那口“大水缸”之时,杨勇的内心深受鼓舞,他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同时也萌生了跟着起义部队去砸反动派那口“大水缸”的念头。

    会师大会结束之后,杨勇就急忙跑过去要求参加起义部队。杨勇遇见到了谁呢?时任特务连党代表的罗荣桓。当时14岁的杨勇像模像样地给罗荣桓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说道:“长官,我要参军,你带上我吧!”

    罗荣桓看了看杨勇,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岁数了?家住在哪里?”

    杨勇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道:“我叫杨世骏(杨勇),小名统伢子,我家住在文家市镇中街,今年14岁!”

    罗荣桓想了想,说道:“14岁?正是读书的年纪嘛!你要好好读书,等长大了再参加起义部队吧!”

    杨勇不服气,说道:“我都快毕业了,而且还是儿童团的团长呢!今天是我带头参加起义部队的好机会,请您一定要带我去啊!”

    罗荣桓有点不忍心,他劝说道:“你家里人会同意吗?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提着脑袋过日子啊!”

    杨勇回答道:“我娘非常支持我,我的两个哥哥都参加了革命工作。不信,您去我家看看,问问我娘吧!”

    说着,杨勇就把罗荣桓往自己家里拉。罗荣桓打心眼里喜欢面前的这个小伙子,于是就跟着来到了杨勇的家里。

    母亲刘世珍见杨勇领回来了一个起义部队的长官,心里非常高兴,急忙招呼罗荣桓在家里吃饭。杨勇母亲刘世珍乐呵呵地说道:“我们家是开小饭馆的,做一顿饭并不难!”

    为好好接待罗荣桓这个贵客,杨勇母亲刘世珍杀了一只母鸡,并做了几道当地的特色菜肴。见杨家人如此热情,罗荣桓有点不好意思,他一边大饱口福,一边夸赞刘世珍的手艺好:“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鸡肉!”

    吃完饭之后,杨勇满心期待地望着罗荣桓,等待着罗荣桓带他参加起义部队。可是,罗荣桓却耐心地向杨勇母亲刘世珍讲起了暂时不能带上杨勇的道理。在分别之时,罗荣桓准备付饭钱,可是刘世珍无论如何也坚决不收。

    此后,罗荣桓转过身来,对委屈的杨勇说道:“你还小,好好读书吧,过几年我一定来文家市接你参加起义部队!”

    就这样,杨勇流着眼泪送别了罗荣桓。第二天,杨勇和几个小伙伴一直跟在秋收起义部队的后面,目送起义部队翻过了文家市镇旁边的高升岭,向井冈山进发。

    从左到右:杨成武、杨得志、杨勇

    时间很快过去了,到了1930年6月,17岁的杨勇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当红军的愿望。当时,经过当地苏维埃政府的介绍,工作积极、表现优异的杨勇被选派到由彭老总领导的红五军随营学校政治队学习。在这里,杨勇如愿加入了党组织。

    从这个时候起,杨勇开始了崭新的革命生活。当时,杨勇一直认为自己的名字(杨世骏)太过文雅,于是他想来想去便为自己改了名字——杨勇。因为,杨勇觉得只有这个名字,才能不断激励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红军战士。

    从随营学校毕业之后,杨勇被分配到了红八军政治部宣传队,先后担任分队长、大队长。有一天,杨勇带着一名战士回到文家市镇,看望自己的母亲刘世珍。当时,母子二人多月未见,一见面就开始互诉思念之情,场面非常感人。

    然而,让杨勇和母亲刘世珍都没有想到的是,当杨勇和那名战士准备离家的时候,突然被闻讯前来的敌人盯上了。怎么办?杨勇向那名战士使了个眼色,紧接着两人猛地跑了起来。最终杨勇跳过了一条水沟,这才摆脱了危险,而那名战士则牺牲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

    自从这一次离家,杨勇再也没有回去过,也没有见过母亲刘世珍,直到将近20年后的1949年。在离家的日子,杨勇先后参加了井冈山斗争、红军长征、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并从一名红军战士最终成长为了我军高级将领。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杨勇从一位同乡战士的口中得知了父亲病故的消息,母亲刘世珍背井离乡,以帮人洗衣烧饭,做鞭炮引子为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性格坚强的杨勇很少见地流泪了,他深深思念起了母亲刘世珍。可是由于军务在身、战事紧急,杨勇根本抽不开身回家一趟。

    后来,杨勇跟随部队踏上长征之路,更不可能有机会回家看望母亲刘世珍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杨勇先后担任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率领部队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9年秋天,时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的杨勇,奉命率领部队从江西南昌转战大西南,向贵州进发。当时,第五兵团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湖南长沙,而兵团司令部还驻扎在江西南昌。有一天,先头部队的侦察科长魏鸣森来到江西南昌,向杨勇汇报先头部队的行动情况。

    汇报完情况之后,侦察科长魏鸣森就准备返回湖南长沙了。此时,杨勇心事重重,对着侦察科长魏鸣森说道:“你回去的路上,过了江西慈化镇,顺便了解一下文家市的情况。如果有可能,请你去我家看一看。我离家将近20年了,不知道我母亲如今怎么样了!”

    侦察科长魏鸣森看着杨勇,说道:“司令员,请你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办好!”杨勇点了点头,说道:“杨勇这个名字是我自己改的,家里人都不知道,我在家的名字叫杨世骏,家里除了我母亲之外,我还有两个哥哥!”

    听完杨勇家里的情况之后,侦察科长就急忙起身返程了。不久之后,就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一幕——身穿军装的侦察科长魏鸣森辗转来到了文家市镇,并在这里见到了杨勇的母亲刘世珍。直到此时,刘世珍老人才知道离家将近20年的儿子杨世骏已改名叫杨勇,而且还当上了二野五兵团司令员。

    杨勇与苏振华,右一为杨勇

    此后不久,杨勇率领第五兵团司令部来到江西慈化镇,计划向大西南转进。当时,第五兵团政委苏振华对杨勇说道:“司令员,目前部队没有多少事情,要不你抽空回去看看吧!这里离你家已经很近了!”

    苏振华政委的一番话,让杨勇顿时想起了将近20年未见的母亲刘世珍,紧接着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就这样,怀着对母亲刘世珍的深深思念,归心似箭的杨勇带着几名警卫战士从江西慈化镇出发了。

    来到文家市镇外面的山坡上,杨勇望着文家市镇里面的景象感慨万千,他远远地指着文家市镇里面的一棵大树,对警卫战士们说道:“快看,那棵大树,我家就在那棵大树的下面……”说完这句话,杨勇手舞足蹈,高兴得像个孩子!

    走进文家市镇,杨勇带着警卫战士们绕来绕去,专挑小路走,警卫战士们对此非常不理解。杨勇笑着说道:“回家是一个平常事,但是我们这里有个习惯,就是如果在外面有了一官半职,回家之时都要放鞭炮欢迎。我们是人民军队,绝不能搞那一套,咱们走小路,尽量不要惊动人民群众。”

    杨勇“偷偷摸摸”地回家了,推开家门走进去,刘世珍老人见一群当兵的来了,着实被吓了一大跳。这时候,杨勇急忙上前紧紧拉着母亲刘世珍的手:“娘,我是统伢子啊,我回来了!娘,我想你啊!”

    说着,杨勇的泪水夺眶而出。刘世珍老人听到熟悉的声音,又从头到脚不停地打量着儿子杨勇。将近20年了,变化太大了,刘世珍老人差点没有认出自己的儿子。过了一会儿,刘世珍老人终于看清楚了,她带着哭腔喊道:“统伢子,统伢子,你走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也不回来看看啊!你知道娘有多么想你嘛!”

    时隔将近20年,母子二人再次团聚,杨勇和母亲刘世珍的脸上挂满了笑容,眼角却流淌着晶莹的泪水。杨勇对母亲刘世珍说道:“娘,革命胜利了,我也回来了,您老人家应该高兴才对啊!”母亲刘世珍一边抹眼泪一边说道:“高兴,你回来了,娘就高兴了!”

    当时,杨勇已经36岁了,母亲刘世珍很关心他是否成家?又问媳妇是哪里人?有没有孩子?杨勇一一为母亲刘世珍作答:“娘,你不用操心了,儿子已经成家了,媳妇叫林彬,是山东人。现在已经有两个男孩子了……”

    母亲刘世珍听得喜笑颜开,高兴得合不拢嘴。为了能让儿子杨勇吃上家乡的饭菜,刘世珍不顾年迈,坚持要亲手做饭。吃着母亲刘世珍亲手做的饭,看着母亲刘世珍慈祥的面容,杨勇的眼眶湿润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一次回家,杨勇一共住了五天。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杨勇始终陪伴在母亲刘世珍的身旁,孝心满满。分别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母亲刘世珍依依不舍地拉着杨勇的手,嘱咐道:“统伢子,家里的一切都不用你操心,你在外好好干,要精忠报国。”

    就这样,眼含热泪的杨勇告别了母亲刘世珍,回到部队踏上了转战大西南的征程。与母亲刘世珍这一别,再见面就是10年之后。1959年,杨勇从朝鲜战场回国,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戎马生涯将近30年,直到此时,杨勇的家庭生活才算稍微稳定了下来。

    杨勇上将家庭合照

    家庭生活稳定之后,杨勇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将母亲刘世珍从湖南接到北京来,一家人共同生活。负责去接刘世珍老人的,是杨勇的妻子林彬,老人是第一次见到儿媳妇,她越看越喜欢,心里笑开了花。乘坐火车来到北京,杨勇带着孩子们早就等候在车站了。

    一家人见面之后,林彬笑着对孩子们说:“这是婆婆,你们快叫婆婆啊!”年仅3岁的女儿一脸疑惑,对着妈妈林彬问道:“婆婆是谁?”林彬回答道:“婆婆就是你爸爸的妈妈啊!”

    幼小的女儿大吃一惊:“原来爸爸也有妈妈啊,我还以为只有小孩子才有妈妈呢!”小孩子的这句话,立即让大人们哄堂大笑。这时候,女儿摇晃着爸爸杨勇的胳膊,说道:“爸爸,婆婆是你妈妈,你快叫妈妈啊!快叫啊!”

    笑容满面的杨勇刚张了张口,就停住了。原来,当着孩子们的面,杨勇一时间不知道是该按照习惯喊“娘”,还是该按照孩子们的习惯喊“妈妈”!这急得杨勇一个劲地抓耳挠腮。见儿子杨勇如此反应,刘世珍老人也不停地笑:“算啦,算啦,咱们快回家吧!”

    在一家人团聚的日子里,刘世珍老人虽然有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女的陪伴非常幸福,但是她早习惯了农村生活,根本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杨勇为了照顾母亲刘世珍的习惯,就购买了好几大捆麻,而刘世珍老人不管用得着用不着,一有时间就开始搓麻绳。

    到了1962年,刘世珍老人无论如何也要回湖南农村,儿子杨勇没有办法,只好把母亲送了回去。在送别母亲刘世珍之时,杨勇泪如雨下,说道:“娘,您保重身体,儿子一有时间就会回去看望您!”刘世珍老人也流下了泪水:“统伢子,不要为娘操心,好好干工作……”

    此后,刘世珍老人安安静静地在湖南农村老家生活了两年,于1964年因病去世。消息传来之后,杨勇伤心不已,哭着喊道:“娘,娘啊,儿子不孝啊,无法为您老人家养老送终……”原来,工作忙碌的杨勇根本抽不开身回去为母亲料理丧事。

    刘世珍老人去世之后,亲戚们准备将丧事举办得隆重一些,毕竟老太太是开国上将的母亲。于是,亲戚们要求杨勇最少邮寄500元钱,最好能够邮寄1000元钱,这样才能把刘世珍老人的丧事办得风光点,还说要请戏班子唱三天大戏。

    不过,让亲戚们没有想到的是,杨勇却回复道:“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附和旧的乡俗,再说国家现在还是困难时期,丧事要从简,绝对不能大操大办!”后来,亲戚们收到了杨勇邮寄而来的200元钱,以及一封加急电报:“寄去200元钱为母亲买棺木,老人入土即为安!”

    杨勇上将的故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83年1月6日,杨勇上将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让我们向杨勇上将致敬!

    单字解释: 年 一 湖 南 老 太 太 被 告 知 儿 子 已 改 名 叫 杨 勇 现 是 兵 团 司 令 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