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除了毛岸英之外,还有三位“特殊后生”也入朝作战,一人壮烈牺牲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11月25日,入朝作战仅34天的毛岸英,就在美军战斗机的燃烧弹下牺牲。

    消息传回国内后,毛主席悲痛万分,社会各界也多有震动。

    除了毛岸英之外,朝鲜战场上还有三位和他类似身份的“特殊后生”,他们都是我党高级将领的子弟,同样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其中一位甚至牺牲。

    这三位英雄都是什么身份呢?他们又是怎样参战的呢?

    神炮将军

    1950年10月,北朝鲜军被联合国军打得连连败退,向我国求援,中央统一了意见,决定入朝作战,由彭老总担任志愿军总指挥,负责前线战事。

    在炮兵指挥官的人选上,彭老总推荐了自己的老部下匡裕民,这位著名的“神炮将军”再一次奔赴新的战场。

    匡裕民是老革命了,因为家境贫寒,1926年就加入了家乡的农会,深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参加过农民起义,有很丰富的战斗经验。

    1927年,匡裕民跟随家乡的革命军攻打泰和县城,由于起事仓促,匡裕民一方并没有重武器,缺乏攻坚手段,迟迟无法打开城墙缺口。

    一直在钻研这件事的匡裕民站了出来,用自制的土炮给城墙上的敌人制造了大量杀伤,从此开始和火炮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0年,匡裕民参加了红军,因为有打炮的经验,所以被分配到了总部的炮兵连,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第二次反围剿爆发后,红军采用围点打援,攻其必救的方法,兵围广昌城,想要打下这座坚城,迫使敌人撤退,给反围剿的胜利制造转机。

    虽然队伍里也有几门缴获的火炮,但是都是射程近,威力小的小炮,除非打得特别准,否则根本无法威胁到敌人。

    炮兵们试了几次,都无法打掉国民党军队的火力点。

    这个时候,匡裕民抢过战友手中的迫击炮,伸出大拇指朝着城墙的方向比划,然后猛地放出一颗炮弹,刚好砸在敌人火力点的位置,那挺机枪顿时哑火,战士们趁势冲了上去。

    此后数个机枪点,都是匡裕民攻破的,一发炮弹打下去,必定会有效果。

    这场战事之后,匡裕民就获得“神炮手”的美名,匡裕民打炮打得准逐渐被指战员们认可。

    就连彭老总也得知了匡裕民的名气,将他要到了自己麾下,逐渐成为了彭老总的心腹爱将,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满了全场。

    匡裕民不仅自己发炮发得准,还颇具领导才华,更能教导炮兵,在多所炮兵学校任职,为我国培养除了很多炮兵人才。

    朝鲜战争爆发后,匡裕民跟随彭老总入朝,在组建的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任职主任,在几乎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用极顽强的毅力打击联合国军,有力的支持了前线的多次行动。

    可以说在抗美援朝前期,匡裕民就是志愿军炮兵总指挥,他用多年来养成的敏锐观察力抓住了一个又一个机会,给予敌人重大打击,为最终的胜利做出极大贡献。

    匡裕民入朝时带着自己的大儿子,本来是让他积累战场经验,但是在我军的第二次战役中,匡裕民的儿子不幸牺牲,在异国他乡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匡裕民的儿子牺牲的时候,他正在指挥战斗,所以他没有时间伤心,只能强压下悲痛,而另外一位将军田维扬的痛苦不逞多让。

    残疾的高干子弟

    田维扬同样是老革命,1927年参加农民起义,随后在国民革命军中被编入红军,参加了反围剿战争,在长征中担任团长。

    只不过抗日战争时期,田维扬大多在敌后游击战场,还有一段时间在党校学习,因此职位并没有增长,就在团级和旅级干部上打转。

    解放战争爆发后,田维扬奔赴东北担任师长,打了一场决定锦州之战命运的阻击战,在塔山一战成名,获得了巨大的加分。

    然后在和桂系王牌的战斗中,田维扬率部取得了追歼战打劫,一举消灭了白崇禧的精锐部队,有力打击了桂系军阀的嚣张气焰。

    也正是因为这样,田维扬才能以解放战争师长的身份,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朝鲜战争初期,田维扬正在两广地区执行剿匪任务,没能进入援朝作战的名单,但是他把自己的儿子田明升送上了战场,让他代替父亲为国出征。

    田维扬和儿子见面的次数很少,他常年在外打仗,根本没有时间回家,等到全国解放了之后,他才回家见了妻子和儿子。

    虽然没有太多相处时间,但是那份情浓于水的亲情就摆在那里,田维扬在送儿子上战场的时候,动情的说道:“你要记住你的父亲是田维扬,到了战场上绝对不能当孬种!”

    田明升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有宣布身份,就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战士,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靠着勇敢果决博得了战友们的一致信赖。

    然而在一次进攻作战时,一发炮弹落在了田明升身边,炸断了他的一条腿,尽管军医全力抢救,也无法救治回来,田明升只能截肢。

    这个时候田明升的身份才暴露出来,战友们都很惊讶,谁也想不到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竟然是高干子弟,这样的反差令人侧目。

    但是就是这样的难得,才能显现出来田维扬和田明升父子的不一般,一位高级将领愿意让儿子上战场,他们的觉悟超出了普通人。

    当田明升转业回家的时候,田维扬见到的就是拖着假肢的儿子。

    短暂的震惊后,他平静地安慰儿子:“不要灰心,少了一条腿,照样能活出模样!”

    即便儿子残疾,田维扬也没有徇过私,更没有走过后门,他就让田明升按照正常的复员流程,从来没有主动提及过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田明升回到老家种地,安稳地度过余生,没有获得任何父亲的荫蔽,即便后来田维扬成为贵州军队一把手,也没有变更过一丝一毫。

    战场相认的父子

    匡裕民被称为“神炮将军”,这是因为他在长期的实践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颜伏将军不一样。

    他是知识分子出身,靠科学技术指挥炮兵作战,而且同样将儿子送到了朝鲜战场。

    颜伏的家境不错,小时候上过私塾,受过系统的教育,后来凭借聪慧的头脑,考上了北大哲学系,属于高级知识分子。

    在北大上学的时候,颜伏就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深深地被其内核鼓舞,并在之后的时间里一直为着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努力。

    因为这份执着,颜伏三次被当局逮捕,只不过没有暴露自身身份,所以很快就被释放。

    1936年,颜伏赶往革命圣地延安,中途在山西短暂停留,参加了阎锡山新军的培训班。

    由于文化水平高,平时表现优异,颜伏很快就被送往延安抗大,一直在那里深造,直到毕业才被放出来任职军部参谋。

    颜伏是进步青年,笔杆子快,脑瓜子灵,所以被领导当作宝贝一样呵护着,但是颜伏不这样想,他想去一线打鬼子,用实际行动救国救民。

    所以1940年,颜伏终于得偿所愿,进入新四军三支队,开始游击战斗,每次都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还凭借强大的组织能力获得了部队领导的青睐。

    皖南事变爆发时,颜伏在去治病的路上,侥幸逃过一劫,他随后辗转找到了党组织,继续投入战斗中,在血与火的淬炼中磨砺心智。

    解放战争阶段,颜伏担任副团长,率兵攻打泰兴县城,一次冲锋就拿下了城墙,获得上级领导的称赞,颜伏也随后获得晋升。

    随后的莱芜战役,颜伏再次领军向前,疾风骤雨般的进攻,没有给敌人一点喘息的机会,直接拿下阵地,战后叙功的时候颜伏当属首位。

    虽然是书生出身,但是在战场上颜伏不输给任何人,他因此成为粟裕手下有名的悍将,官职一路走高,建国后担任新组建的炮兵师师长。

    抗美援朝开始后,颜伏率部进入朝鲜作战,用手中的炮兵火力给前线战士提供帮助,尤其是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据的坑道大部分是炮兵用优势火力夺回来的,颜伏的功劳十分大。

    1951年10月,朝鲜战场局势缓和,颜伏这才有机会思考一些其他的事情,他早年间为了不连累家人,和妻子登报离婚,留下了一个儿子颜邦翼。

    后来随着战争进程的加速,颜伏一直没有机会找回儿子,这个时候他突然从作战部的参谋那里得知了一个名叫颜邦翼的孩子就在志愿军队伍里,而且在家属那一栏填的还是颜伏。

    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颜伏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鼓励他好好作战,听首长的话,不要胡思乱想,等到战争结束后他们父子俩再好好聊聊。

    这对战场相认的父子让人感动,他们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朝鲜战争结束后,颜伏和颜邦翼终于相见,分散多年的父子团聚了。

    英魂不朽

    抗美援朝被誉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次异常激烈的战争打消了外部敌对势力对中国的窥探,给新生的人民国家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样的,这次战争也十分惨烈,但是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超出想象的精神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为最终赢得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战争爆发的前夕,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就主动请缨,希望可以以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入朝作战,言辞恳切,意念非常坚定。

    彭老总很为难,毛岸英是毛主席最出色的儿子,大家对他寄予了厚望,但是他却要主动上战场,这样的请求不是他能决定的。

    毛主席也沉默了,他低头思考了一段时间才说道:“岸英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他就应该上战场,那么多母亲把自己的儿子送进军队,他不能搞例外!”

    就这样,毛岸英跟随彭老总一起上了前线,在指挥部担任作战参谋,完全不透露自己的身份,和普通战士一起工作战斗。

    彭老总并没有有意保护毛岸英,他需要感受最真实的战场,好好磨砺。

    但是仅仅入朝34天,毛岸英就在美军的飞机轰炸中牺牲,在中外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谁也不会想到有这样的情况,即便毛主席早就做好了听到噩耗的准备,但是当消息真的传来的时候,他还是不由自主地哽住了。

    还有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位高干子弟,他们的父辈都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在军队里有相当多的人脉关系,可以将他们提前转移出需要入朝作战的部队。

    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支持儿子像普通军人一样,在敌人的炮火中进攻,匡裕民的儿子甚至因此牺牲在战场。

    这样的觉悟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他们用最朴素的爱国情怀支持着这样的动作,这些革命先辈是当之无愧的榜样。

    我们生活在现代和平社会,没有机会接触战火,这是无数先烈为我们争取而来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给后代带来了祥和与平静。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新一轮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这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给国家添乱,从革命前辈的精神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身,为中国的强大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单字解释: 除 了 毛 岸 英 之 外 还 有 三 位 特 殊 后 生 也 入 朝 作 战 一 人 壮 烈 牺 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