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将军回家途中,和一个老农闲聊了一路,到家后才发现是自己的父亲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有位名人曾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战争年代,是英雄在战场上保卫国家才换得后来和平的生活环境。

    在那个社会动荡不堪的时期,那些英雄有时候会忍受着家破人亡或者其他损失所带来的悲痛,在他们眼中,祖国的利益才是最大的。

    有这样一位大将军,他年仅12岁就果断选择参军,在27岁的时候就能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败美军精锐。他在军队里一待就是二十余年,期间一次都没有回过家,在他三十岁的时候有了空闲时间才终于决定回家看看。

    在路上与一位老农闲聊,越聊越觉得熟悉,后来竟发现眼前的人是自己的老父亲。这个事一点都不夸张,将军数年在部队里待着,他在国家面前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这位将军是王扶之,他是一名长寿的开国大将。

    少小离家去当兵

    1923年9月24日,王扶之在陕西省的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出生了。他刚出生不久母亲就撒手人寰,只留下父亲带着他艰难地讨生活。王家世代都靠着几亩农田生活,这显然是不能维持整个家庭的支出的,贫困使得小王扶之自出生起就非常懂事。

    他与父亲为了生活去了延安,在那里通过亲戚的帮助,父亲有了一份工作。而小王扶之则被送到了学校读书,只是短暂的三个月的读书经历就已经是王扶之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

    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他只得辍学。三个月固然很短,但是却给他带来了思想的深刻启蒙。

    因为他身处在农民之中,偶然他接触到了工农红军。红军们无畏勇敢的行为给年幼的他带来了强大的触动,他不想当农民,虚无地过完这一生。于是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选择加入了红军。

    这其中发生过一件趣事,当时是1935年,在报名时为了能够顺利进入,他谎称自己有17岁。因为他身体素质强,个头大,当时没有人怀疑。在军队待了几年之后,有一次军长对他来玩笑说他是个小孩,王扶之立刻大声狡辩说自己真的是十七岁。

    这下他曾经的谎言被戳穿,人们一直笑话他。好在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影响,此后继续在军队里受到训练与管理。

    用生命在保卫国家

    他的年纪虽然是里面比较小的,但是他吃苦耐劳、勇敢无畏,经过了几年的磨炼之后他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他参加过劳山战役,最初这些小兵刚作战时是没有枪支的,只能用刀、石子等。

    尽管王扶之同样没有枪支,但是在战场上不怕牺牲的他捉住了一个敌军,并且成功从他手中获得了一直枪支。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把枪支,他由衷地感到自豪与高兴。

    从十二岁,他就一直待在军队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如今身在何方。战斗连连不断,他实在没法分心回家看望自己的父亲。早些年在战队中的磨炼让他受到上级的重视,逐渐从小兵上到了队长、团长直至后来的大将军。

    在他27岁的时候,这是他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当时国家刚统一不久,世界还非常不稳定,美国向朝鲜进军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政权统治。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国的老兵们又投身到了这场新的战斗中。王扶之作为开国大将,自然也是奉命带领军队前往。

    当时中国的兵力、武器等都不敌美国,但是在他们众多人的努力之下,还是将敌军连连击退。王扶之在这一过程中四次击败美国精锐,他是在用生命争取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回家时认不出老父亲

    王扶之将军在三十岁时被国家评为了开国大将之后,内心对自己的父亲非常思念。几十年未见,他甚至都不知道父亲是否还在世,而他父亲自然也是不知道他的生死。在给父亲准备好礼物之后,他回了家。

    只是几十年没有回来,他看着这些路,既熟悉又陌生,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走了。正在踌躇不前之时,他幸运地遇到了一名赶牛的老者。

    老者似乎看出了他的窘迫,忙热心地上前询问他想去哪里。他们边走边聊,老者问他来自哪里,他说自己刚从军队中回来。

    老者像是看到了一丝希望,他颇为感慨的说,自己的儿子在12岁的时候也参了军,此后再无音讯,按照年岁来算,他现在应该有三十岁了。

    老者对儿子的思念溢于言表,这深深触动了王扶之。他认真地思考老者说的话,竟然发现自己也是12岁就当了兵,现在同样是三十岁,还和这位老人同乡。

    难道自己正是眼前这个老人的儿子?王扶之在得知了老者的名字之后,不仅潸然泪下,原来眼前的人是自己的父亲!王父起先知道真相之后也是非常震惊的,但是他还是感到很欣慰,最起码儿子平安回来了。

    小结:

    开国将领王扶之自12岁时就一直在军队中接受着严格的训练,12岁到30岁,期间接近二十年。王夫之在这近二十年里都从未回过家,也没见过父亲一眼。

    终于在凯旋归来并封上将军之后他才得以回家看望深深思念的父亲。多年未归,他不知道自己的家怎么走。路上遇到的相谈甚欢的老者,到最后发现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王扶之高兴着也无比愧疚着,父亲的白发已经长满了,从年轻到年老,他从来没有陪在父亲身边一刻。这“不孝”的背后,是王扶之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他是父亲的儿子,同样也是人民的儿子,小小年纪时就当了报效祖国的兵。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敌人面前勇猛无畏,但是在深夜里他是一个内心脆弱的念家游子。

    王扶之他将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即使自己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回过家!这样的大将军有很多,正是因为国家有了他们,民族才有希望!

    单字解释: 将 军 回 家 途 中 和 一 个 老 农 闲 聊 了 一 路 到 家 后 才 发 现 是 自 己 的 父 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