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县委书记口吃,毛主席听得很吃力,对地委书记说:你来当“翻译”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老覃在前天和昨天分别写了《1958年,毛主席问寿张县委书记:寿张原来叫寿阳,为啥改叫寿张了》《地委书记大谈“人造肥”,毛主席忍不住说:你来说说,都有什么成分》两文,讲的是:1958年8月9日,毛主席召集了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夏征农、聊城地委书记朱永顺、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寿张台前村支部书记刘秀印进行座谈的一些经过。

    此外,老覃特别补充一下。在毛主席这次来济南前,刘少奇曾在上个月(即1958年7月)的14日至18日到山东省寿张县视察。当时,有报导说:刘少奇参观台前社时,台前社的社干部向他汇报“玉米、谷子,亩产3万斤至5万斤,地瓜30万斤”,宏伟社的社干部也不甘示弱,汇报“籽棉亩产1.5万斤”。《人民日报》刊登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便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本来,毛主席这次视察山东,是计划重点视察寿张县的,但因连日大雨,道路泥泞无法成行,这才改在省交际处一号楼会议室召开这个座谈会。

    老覃在昨天的《地委书记大谈“人造肥”,毛主席忍不住说:你来说说,都有什么成分》一文中讲到:当聊城地委书记朱永顺大谈寿张县关门口村大搞“人造肥”的事情时,毛主席侃侃而谈,给众人详细讲述了这个制造“人造肥”过程中出现的化学反应,生成什么成分,听得众人目瞪口呆。

    大家都想不到,作为“文科生”出身的毛主席会懂得这么多化学知识。

    事实上,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所学知识包罗万象,对百科知识都能信手拈来一点也不足为奇。

    老覃早年在《1958年,农科所改进了双铧犁,毛主席高兴极了,亲自驾牛试了一把》一文中就提到:1958年元旦刚过,即在1月5日,毛主席曾到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观看新改进的双轮双铧犁,临走前,还不忘向所长楼宇光借了一批关于土壤方面的书籍回去阅读。

    话说回来,寿张县既然是毛主席这次来山东重要的视察对象,那么,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和全国劳动模范台前村支部书记刘秀印这两个人,就是毛主席在省交际处一号楼会议室召开的座谈会的重要发言人了。

    刘传友是台前县吴坝乡十里井村人,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小区抗日联防队长,到了1941年5月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中共寿张县三、七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常委。

    他在1952年4月担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在组织领导农业生产上很有一套,闻名全省,因此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不过,他的口才不佳,“口吃”严重,发言讲话,结结巴巴,磕磕绊绊,别人听起来很吃力。

    这不?他在汇报寿张县的工作时,语不成调,话不成句,常常一个字眼要重复上好几遍。

    毛主席听得很认真,他竖着耳朵细听,生怕漏过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字。

    但是,刘传友讲了十多分钟,毛主席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不得已,他把目光转向了“老熟人”——聊城地委书记朱永顺,打了个手势,对朱永顺说:“朱永顺同志,你来,你给我当‘翻译’吧。”

    毛主席这轻轻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刘传友也笑了。

    毛主席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朱永顺在笑过后,当仁不让地当起了“翻译”,他和刘传友,以及刘秀印一起,围绕着如何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粮食指标和棉花指标如何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等情况。

    毛主席一边听,一边作笔记,还时不时加入到讨论中。

    这个座谈会的汇报工作一共进行了1小时50分钟。

    座谈会结束后,毛主席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裴孟飞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以及历城县委第一书记吕少泉等人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历城县北园农业合作社、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单字解释: 县 委 书 记 口 吃 毛 主 席 听 得 很 吃 力 对 地 委 书 记 说 你 来 当 翻 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