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贺子珍胞兄贺敏学,职位曾比粟裕高,为何建国后却成为“包工头”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贺敏学,是贺子珍的哥哥,曾被毛泽东称赞为“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的人。

    在革命年代,能从主席口中收获如此之高的评价,是非常罕见的。

    此外,贺敏学也是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以副省长之职名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物。

    但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越的老战士,却在建国后被分派到上海工地上,当起了灰头土脸的包工头。

    满门忠烈的贺氏家族

    贺敏学出生于1904年,他是家中的长子长孙,父母原指望他延续书香,光耀门庭。

    可是他生来顽皮好动,对《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书很感兴趣,有时还喜欢舞弄棍棒。

    1927年3月贺敏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彼时,大革命正处于低潮,白色恐怖蔓延全国。

    贺敏学入党后第一天开会,居然发现自己的妹妹妹贺子珍和贺怡也在场。

    他这才知道,两个妹妹早就比自己先一步入了党。

    不久之后,中共永新临时县委在县城左家祠成立,贺家三兄妹分别担任青年部部长、妇女部部长、妇女部副部长职务,成了当时有名的“红色之家”。

    1927年6月10日凌晨,反动武装向永新县城发动突袭。国民党右派早就视贺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杀之而后快。

    正在乡下工作的贺敏学被反动分子逮捕,关进了牢房。

    在狱中,他通过从牢墙缝隙递条子等办法,与身陷囹圄的其他共产党人取得了联系。

    经过精心谋划,7月26日,在黎明前的夜色中,永新暴动开始了。

    贺敏学和外面的革命志士里应外合,带领80多个狱友越狱,将反动派打得抱头鼠窜。

    永新暴动是一次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地主阶级的农民暴动,极大地鼓舞了湘赣边界人民的斗争勇气,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在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曾言“暴动队始于永新”,就是指的这一事件。

    可是革命的代价总是沉重的。

    暴动过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贺家恨之入骨,发誓要赶尽杀绝。由于当时贺敏学三兄妹已经带着父母逃离永新,敌人迁怒整个贺氏家族,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报复。

    贺家寄养在舅妈家里的小女儿贺仙圆,惨遭剜眼致死;

    另外,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悬赏5万银圆,缉拿贺敏学三兄妹。

    在整个革命斗争中,贺家先后有10多位亲人为革命献身,可谓满门忠烈。

    自投身革命以来,贺敏学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与了一系列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山东军区参谋长、苏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0年底,贺敏学原本打算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朝鲜作战。

    可是陈毅却坚持要他留下来,担任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为大上海“看天”。

    贺敏学壮志满满,正准备在空军队伍里一展身手。

    然而1952年8月,一纸调令下来,上级通知:由贺敏学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建筑工程部副部长。

    这项任命让贺敏学感到意外。他是个军人,半生戎马,怎么突然给安排了个建筑工作?

    当时还有人调侃他:“你的职位原来比粟裕还高,现在怎么当起包工头了?”

    不过贺敏学不是会抱怨的人,在接到组织命令后,他二话没说,走马上任,老老实实到建筑工程部报到。

    从空军司令到“包工头”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

    上海作为我国沿海的重要城市,它的兴衰无疑将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晴雨表。

    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中央决定华东两个师开进上海,受华东建工部领导,承担上海的基本建设任务。

    贺敏学作为半路出家的建工干部,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

    工作展开后,他经常走街串巷,实地察看被战火毁灭的废墟和年久失修的民房。

    在走访过程中,让广大市民苦不堪言的石库门房子引起了贺敏学的注意,他很快向华东军政委员会汇报了改造棚户区、承建工人住宅的意见。

    在征得批准后,他抽调了一批工程兵,又招收一些闲散在社会上的失业建筑工人,组成了一支两万余人的建筑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棚户区。

    为了能让工人阶级住上好房子,贺敏学真正做到了殚精竭虑。

    他每天除批阅大量文件外,还要亲自核算生产计划、工程进度。白天在办公室开会、到工地抓工程质量,晚上甚至深夜还要去工地了解情况,忙起来的时候时常顾不上吃早点,把牛奶带到办公室用开水烫了喝,有时还三餐合为一餐吃。

    在他的带领下,曹阳工人新村工程按期竣工。

    安排进新村的第一批住户是当时上海市评出的1002户劳动模范家庭。

    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头一遭住进了为自己建造的新村,谱写了上海城市建设新的一页。

    1953年底,中央决定在上海举办一次以苏联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并建造一幢专门的展览馆。

    展览馆计划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工程。

    贺敏学亲自兼任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

    施工期间,上海就没有太平过,先后经历了连续2个月的雨季、8级台风,以及几十年难遇的潮汛和严寒。

    可是建设部队全体激情昂扬,谁也没有在困难前退缩。

    历时10个月的风雨,展览馆终于在1954年底竣工了。

    新落成的展览馆风格独特,气势宏伟,工艺精致的程度难以用笔墨描绘,连苏联专家都赞不绝口。

    这幢有特殊意义的建筑被命名为“中苏友好大厦”,和国际饭店、杨树浦发电厂的烟囱成为上海有名的三个制高点,誉满全国。

    中苏友好大厦也成为了贺敏学在上海当“包工头”期间立下的一座丰碑。

    上海《建工报》称他是“开创上海建筑业的元老”。

    哪怕在很多年以后,上海老市民也一直没忘他们的“贺司令”、“贺部长”。

    后来贺敏学病重,上海建筑界还特派代表专程到福建表达了工人们的思念和问候。

    不计个人得失

    1954年6月,贺敏学离开上海,赴京参加会议。

    一个周日,外甥女李敏(贺子珍和毛泽东之女)到饭店看望舅舅。

    毛泽东听说大舅子来北京了,十分高兴,让女儿转告他来中南海做客,还特地派司机去接他。

    贺敏学在李敏的带领下,走进了丰泽园菊香书屋。

    这是他和毛泽东自中央苏区分别后相隔20多年后的第一次会面。他们既是亲戚,又是战友,彼此相见亲切而坦率。

    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笑盈盈地上前同贺敏学握手,请他落座,并给他递烟。

    两个人先是简单谈了一下贺子珍的事情,而后毛泽东询问贺敏学这些年都做些什么工作,家属情况怎么样。

    当时毛泽东和贺子珍已经分手多年,另外娶了江青。

    但是在贺敏学看来,眼前这个人还是一如既往地亲切可靠。

    他敞开心怀,诉说了这些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

    毛泽东耐心听完,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你有三个第一: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

    所谓武装暴动第一,就是之前提到的永新暴动事件;

    所谓上井冈第一,系指永新暴动后,贺敏学即率暴动队上了井冈山,在开国将帅中,是当之无愧第一个上井冈山的人;

    所谓渡长江第一,是贺敏学指挥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八团渡江,是全军最早过江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么功勋卓越的一个人,在建国后并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

    恰恰相反,他的职位低得令人不敢相信。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首次给干部定级。

    当时贺敏学担任建工部西安建筑工程管理总局局长一职,定的是行政7级(部长级)。

    对他这样的老革命来说,这个定级已经偏低了。

    可贺敏学还是认为自己顶级过高,找到组织主动降低一级,只要了个8级(副部级)。

    他的理由是,很多同志的级别偏低,我调低一级,可以调高好几个一般干部,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这种无私的精神,让很多人对他肃然起敬。

    1958年,贺敏学奉命南下福建,此后多年都在福建工作。

    他的副部级职务,一干就是几十年,从来没往上升过。

    后来连老上级陈毅都感吃惊:“贺敏学怎么连省委常委都不是?”

    1988年4月26日,这位淡泊名利、处世低调的英雄,以病逝于福州,享年84岁高龄。

    在群星璀璨的开国元勋中,贺敏学的资历和功绩都不输他人,在新中国建设中的成就也是有口皆碑,但他从未替自己争取过任何特殊待遇。

    始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福建人心中“人民的好省长”。

    单字解释: 贺 子 珍 胞 兄 贺 敏 学 职 位 曾 比 粟 裕 高 为 何 建 国 后 却 成 为 包 工 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