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是黄埔7期生,是长期在“蒋营”的16位卧底之一,回归后授少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他是黄埔7期生,曾参加过正定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奇袭马回岭和守卫德安等著名战役,在抗日战场上可谓是九死一生;但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就是他是我党埋伏的“蒋营”中的一名卧底,他从事秘密工作长达18年之久,他被人称作是我党“最著名的16位卧底之一”。

    后来有一次,他与陈赓将军会面,陈将军说:“想不到啊,你竟在老蒋身边潜伏了10多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呀!”他听了陈赓的玩笑话后,也玩笑地说:“你在老蒋身边也不是潜伏了好几年吗?还假惺惺地救过他的命,彼此彼此啊!”然后,俩人哈哈大笑,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那么,接下来龙叔就和大家说说他的故事。

    他叫王启明,是河北威县人。

    1929年,19岁的王启明在保定中学毕业后,就考上了由民国著名将领商震创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后称中央军校北平分校步科)第二期(相当于黄埔第7期),并在这一年加入了我党并担任地下党小组组长,在我北方局的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蒋营”的卧底生涯。

    王启明除了做卧底,本他职工作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在校时,他学习成绩优良,毕业后到部队表现突出,他先后在商震的32军141师721团担任营长、723团团长等职务。

    抗战爆发后,打仗总都冲锋在前,他还受过好几次伤,痊愈之后,立即归队继续抗日。他先后参加了正定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特别是在在马回岭、博阳河右岸和德安城阻击日军,并歼灭日军101师团2000多人,受到了国民政府的表彰,他被授予了一等华胄勋章,冯玉祥将军闻讯后也高兴地作诗一首,曰:“王启明好团长,守德安打硬仗,苦战三昼夜,无数敌人被杀伤。”

    由于王启明在抗日战场上有勇有谋地表现出色,32军军长商震很欣赏他,保送他到重庆的国民陆军大学16期特别班5期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多交朋友、了解情况、争取信任、多抓部队、等待时机。

    毕业后的王启明留校担任研究员和教官。但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谨慎细致地开展活动,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明白,要想在国民党军队里隐藏身份,取得信任,就必须好好学习、认真工作。一定要做到出类拔萃,才能受到了上峰的认可和好评,这样才可以利用关系,搜集情报,完成组织的任务。

    后来,王启明先后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少将科长,少将高参,进入了掌握国民党核心军事机密的要害部门。他把此间得到的一些重要情报,都设法转交给了我党。

    抗战胜利后,王启明被国民党陆军任命为32军的少将参谋长,并被投入到了对付我解放区的战场上。王启明自然不乐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在向董必武汇报后,也同晋冀鲁豫军区取得了联系。组织认为,王启明起义的时机已成熟,命令他组织部队,尽快在战场起义。

    1947年3月,32军在河南汲县被刘邓大军包围,刘邓总部要求王启明立即组织策划部队战场起义,但由于一名团长犹豫不决,错过时机,敌人派兵来援。刘司令立即指示32军地下党组织,把暴露的党员立即撤往解放区。就这样,王启明带着32军特工大队200余人赶往解放区,回归到了自己的队伍。

    回归组织的王启明先后担任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等职。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所说的,王启明与4兵团司令员陈赓将军的那段有趣的对话。

    在解放战争中,王启明先后参加了强渡黄河、潼关、伏牛山东麓、平汉铁路消灭敌整三师、攻克洛阳、皖西皖东、郑州、豫东和淮海等战斗战役,由于他在“蒋营”长期的卧底所积累的人脉资源,也为昆明的和平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1955年,王启明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10月19日,王老将军在昆明逝世,享年93岁。

    单字解释: 他 是 黄 埔 期 生 是 长 期 在 蒋 营 的 位 卧 底 之 一 回 归 后 授 少 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