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钱穆:中国的国都,绝不可设在江南,何出此言?有何道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一国之都,兴许能定夺国势大运。而国都的选址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上下五千年悠悠岁月,古朝的古都分布各处,选址无一不是经过君王大臣细细考量讨论所决。

    而当中国需要稳定选择国都之时,著名的近代学者钱穆先生站出发言,他认为中国的国都绝对不可以设置在江南,他的考虑又是什么呢?

    学史明今

    纵观中国悠悠千年历史,最为久远的古都多设在内敛的河南陕西一带,而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古都的选址也转移到了长安洛阳一带。

    在古代时期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关中自古帝王都”,古代的选址多得看天相观风水,居中多被认为是君王之塞,且处于整块大陆的中心,作为交通网络的延展与中心,四处流动都较为方便。

    更考虑到边塞边疆的治安问题,居中既能四方兼顾边疆的状况,又能防止边境的威胁直锁咽喉,外敌的侵入直接就能影响到古都的安全。

    与如今选址相同的一个朝代便是明朝,明朝便将其古都定在了当今北京的位置上。

    观古书可得知,大多数较为强劲的古都都会定在北方,虽然在经济重心南移以后南方的经济实力有所上涨,但不可置否的是以南方为都的朝多易积弱。这对于熟读古书的国学大师钱穆而言,自然看在眼里。

    今日之都

    在新中国建国召开会议之前,不少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建国的大事。其中对于国都的选址便是十分重要的定夺。

    在中国建国之前有一段众人熟知的历史,便是解放战争。而与共产党竞争的便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而国民党的政府便定在了南京。

    江苏南京,小桥流水,风景悠然,细腻侬语,是江南好风光。在召开会议的时候,对于国都的选址有着几个城市的备选,其中江苏南京便是其中之一,但为什么经过讨论以后将国都选在了北京呢?

    作为一国之都,安全是一块大石,必须优先考虑,只有国家保证安全,后续才会有发展的空间。

    虽然解放战争已经胜利,敌对势力也退居台湾,但无人可以保证曾经是国民党临时政府的南京还渗透着多少残余的民心与势力。

    且江浙一带的资本家与临近的上海都是作为原本资本主义的力量,在政治层面上考虑,这对于一个新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显然不是合适发展的温床。

    在当时的北平,依靠东北老工业区,处于华北老解放区,大量的工人阶级与劳动力才是适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合适位置。

    钱穆先生之文章

    钱穆先生对于国民党定都南京一事,发布了一篇文章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也讲述到了对于国都的选择。

    他由西方文化开始引入,他提出,西方的国家政府,大多是从温带向寒带地区迁移,他将其比作逆流而上。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则多从洛阳陕西等地迁移到江浙一带,他认为这是顺流而下,是应当十分注意的,是应当放于警惕的。

    首先我们的文化发展,必须由内磅礴激发,不是依靠外界。中国地域辽阔,每一次的动乱都会导致人民四处的逃散。但是如同鸟吃下果实将种子播种一般,每一次的迁移都会带来新的文明。

    他认为,新中国的政府就相当于头脑,应当置于“冷的地方”,要放在“大门口”,摆在“前面”。

    他觉得,若此等要塞放置于安稳舒适,温暖柔软的江南,将会引来大危机。北方相对于发展势头正旺的江南,人民生活水平本就不高,新建的国家政府若不能给予他们向前发展的力量,若不能成为领跑的领头羊,谈何国家发展呢?

    南部具有经济实力与眼界,本就有能力与想法会向国家的要塞靠拢,这样既能带动北方的经济发展,又能团结关注较为偏远的人民,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且因为中国的幅员辽阔,气候等的差异十分明显,以南京为例的江南地区,本就发展得枝繁叶茂,从人才的积累至经济的发展,但花期再长也终会有凋谢的那天,该区域还能否承载一个新生的政府的繁荣前景,这是十分值得考虑的事情。

    在钱穆先生的文章中也提及到了另一位十分著名的领导人——孙中山先生。孙先生亦认为,“建国的中心应该在西安”,对此,钱穆先生也表示十分赞同,并大力赞扬了先生其中的气魄与远见。

    更有提及到,共产党的革命果实也是从延安开始,将火苗散播到了北方农村,才能够燃起漫山遍野的熊熊烈火。

    他将如今的江南地带比喻做十字路口,无数的车流人流拥挤于此,“已像无转身余地”,是没有办法再度承载发展出更猛烈的生机了。

    人合适的居所一定不会选择在车流量巨大的十字路口,而是选择在较为临近的郊区,无论选择前往何处环境都有选择的空间与余地,可以前往热闹繁华的地方,再次回到僻静之地时又能触发个人的思考与创造。

    同时钱穆先生还提及到了西北地区文化的普及度较低,若无法解决,会如同一个从西北指向东南的大箭头,有朝一日会影响原本繁华的地区。

    结尾处,他再度引用了孙先生的观点,一个国家中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与发展,这是万万不可的。较为落后的北方与西部内地,为了国家的大观,必须要兼顾其发展。

    钱穆先生的磅礴话语,点醒了大众,他言曰,在一个文化繁荣集中的地方,人民会缺少想象,缺少宏伟的大梦想,只有去到了一个文化并不发达,甚至可以称得上落后的地区,才能在想象中创造,从而达到发展。

    结语:

    钱穆先生纵观古今书籍,横看中外之观,写出此篇囊括自身观点的文章。饱含对问题的殷切关注,对国家发展的殷切希望。

    文章中贴切的比喻,饱含深意的指代,无一不体现出这位老先生将国家凝结于心的热血。家国是永恒的话题,定都这一大事自然引发这位学者的深刻思考,但从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融于血肉的深情。

    单字解释: 钱 穆 中 国 的 国 都 绝 不 可 设 在 江 南 何 出 此 言 ? 有 何 道 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