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是正国级干部之子,5岁出国留学,26岁因恋爱失败卧轨自杀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自杀,到底是想明白了,还是没想明白?连死亡都不怕,还怕活着面对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心中都会理解出一个符合自己三观的答案。陈晓达,毛主席五大秘书之一、官至政治局常委、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之子,也是长子。

    5岁就赴苏联留学生活的陈晓达,竟在26岁因恋爱失败卧轨自杀。实在可惜,学有所成,却未能报效祖国,匆匆离世。

    1940年,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朱德的女儿朱敏、罗亦农的儿子罗西北、王若飞的儿子王继飞、陈伯达的儿子陈晓达等,一同从延安出发去苏联学习。由于他们父辈的身份重要且特殊,所以临出发前,为了不暴露身份,组织上给他们每个人都编了一套普通的“身世”,让他们背诵记牢;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也不能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世。

    这群不大的孩子,由组织安排护送,坐汽车经西安、兰州,到乌鲁木齐,然后越过中苏边境,进入苏联。当时新疆的军阀盛世才,因与我党关系恶化,所以这群孩子过新疆时,遭遇了两次十分严格的审查。万幸的是,组织上早有准备,事先计划足够周密,因此没出任何差错地进入苏联境内。

    1941年春,孩子们到达了最终目的地莫斯科,进入苏联第一国际儿童院生活学习。苏联第一国际儿童院是第三国际主办的大型儿童院,从婴儿保育开始,可以接受连续十年的教育。该儿童院的主要招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党派领导人和革命烈士的子女。

    儿童院很好,饮食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等都远超国内;抛开思乡念亲,他们可以在这无忧无虑地成长、学习。1941年6月,陈伯达等人刚刚入学,苏德战争的炮火就在苏联大地出现。陈晓达几人在先到莫斯科的哥哥姐姐们的帮助下,辗转进入苏联大后方;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他们继续坚持学习。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陈晓达等人相继完成中学学业,转入各自目标的大专院校继续深造。1950年,毛主席、周总理访苏期间,与苏联当局达成一项协议:“凡18岁以下的孩子都送回中国。18岁以上的青年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回国。”

    陈晓达在苏联留学期间,其父陈伯达在1949年、1951年两次随毛主席访苏的闲暇时候,都去看望了儿子。十年不见,陈伯达见到儿子陈晓达长高了,一口流利的俄语,心里很是高兴。见到父亲的陈晓达,亦是兴奋不已。陈伯达多次嘱咐孩子:“毕业后要回国工作,国内的建设事业需要人才。”

    陈晓达点头表示赞同。1958年夏天,从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陈晓达,按照父亲的要求,回到北京,积极参加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回国后,陈晓达被分配到核工业部工作。在此期间,他从生母诸有仁的口中,得知父母离异的原因和经过,遂对父亲产生不满,父子俩为此产生过两次争吵。

    1960年,陈晓达因女友的突然分手,心情异常难过;又有父母离异的痛苦尚未舒缓,所以想找父亲陈伯达谈谈,开导一下自己。可陈伯达误以为儿子又是来追问、责怪自己与前妻诸有仁的事,没好气地训斥了几句,说完一甩手就没理他了。

    陈晓达难过至极,一时想不开,选择在北京西直门通往丰台的铁路上,卧轨自杀,时年26岁。诸有仁听到这个噩耗时,直接昏迷过去,此后十多年都没缓过来。陈晓达自杀一事,一开始瞒着陈伯达,直到一年后才知晓;陈伯达对此声泪俱下,后悔不已,认为儿子自杀自己有很大的责任。

    可惜,如此人才还未给祖国做出什么贡献,就因情爱自我了结。真是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单字解释: 他 是 正 国 级 干 部 之 子 岁 出 国 留 学 岁 因 恋 爱 失 败 卧 轨 自 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