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外国女记者:天安门上的主席画像会一直保留吗?小平回答让她折服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80年,意大利《晚邮报》女记者奥林艾娜·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提了一个尖锐辛辣的问题:“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会一直保留吗?”

    邓小平听完翻译施燕华的传话,思索片刻,当即特别坚定地说:“当然,我们会永远保留!”随后就此展开了精彩的回答。

    八十年代初期,虽然国内暂时平息了政治动荡,但是关于中国以后怎么走,往何处走的问题,依旧不太明确,国际社会也对此持观望态度。

    同时,国内外舆论都对中国政治路线的调整仍有诸多猜测和怀疑,特别需要一位重量级人物出来公开表明态度。

    法拉奇是意大利人,也是一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女记者,常以尖锐刁钻的提问而著称,深受世界大众的一致好评。

    早些年,法拉奇曾采访过甘地、阿拉法特、霍梅尼、基辛格等多位国际风云人物,并经常问得一众能言善辩的大佬们张口结舌,难以招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基辛格作为美国国务卿,在接受完法拉奇的采访之后,曾经特别后悔地表示:我当初答应接受她的采访,就是一件特别愚蠢的事情。

    法拉奇对于神秘的东方大国非常向往,心里也一直特别好奇,想来采访我国领导人。

    不过,当时我国并未完全对西方国家开放,所以她曾经两次向我国外交部递交采访邓小平的申请,但最后都遭到了拒绝。

    法拉奇并未因此泄气和妥协,当得知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确定将在9月间访问中国的消息后,整个人立刻精神焕发。

    要知道,法拉奇的父亲和佩尔蒂尼是多年的老朋友,两人一直都有联系。而法拉奇作为意大利女记者,也曾经多次采访过佩尔蒂尼,两人也算是老熟人。鉴于这层关系,法拉奇迅速打了一通电话给佩尔蒂尼,请求他破例开一次“后门”,以总统的名义代自己向中国提出采访申请。

    为了不让意大利媒体同行“捣乱”,法拉奇还要求不让其他国内记者一起前往北京,表示她自己需要“独家专访”。

    佩尔蒂尼接到法拉奇的电话,心里不免有些左右为难,或许是实在抹不开面子,或许是经不住法拉奇的“劝说”,最后还是答应会尝试与中国方面进行联系和沟通。

    1980年8月15日,佩尔蒂尼的秘书亲自给我国外交部新闻司打了电话,比较委婉表达了派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请求。

    新闻司司长钱其琛了解情况后,考虑到意大利这通电话的“特殊性”,赶忙整理了一份材料报告,特意请邓小平批示。

    此时,邓小平正在反复思考着国内如何改革的重要问题,而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和决心也是重中之重。

    当他看到钱其琛递上来的请示报告,认为机会来了就要牢牢抓住,当机立断,马上挥毫泼墨就把这事给批准了。

    三天后,法拉奇在家里简单收拾了行李,兴高采烈地踏上了意大利飞往北京的航班。

    8月21日,法拉奇经过一天的休整后,接到了外交部的通知,随即赶往人民大会堂118厅。

    不久,邓小平带着钱其琛、翻译施燕华和一名记录员也走了进来,大厅的摄影记者被允许拍了几组照片,然后全部都被请出了会场外。

    按照规定,两人相互微笑着握手问好,拍照合影、彼此寒暄,这才正式开始了采访。

    法拉奇为了活跃现场气氛,坐下后主动提了邓小平生日的话题,说道:“明天是您老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

    邓小平则幽默的回答:“明天是我的生日吗?!我一直好像不太关心什么生日。”

    “我是看你的传记才知道的,恰好我父亲与你同年,今年76岁了。”法拉奇继续说道。

    “是啊,我都已经76岁了,已是迟暮之年,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的关心。”

    邓小平幽默随和的回答,顿时让法拉奇对眼前的这位老人感到特别好奇。

    法拉奇不改以往犀利的提问方式,一开口就提到了天安门广场毛主席像,随即单刀直入地问道:“以前我听说,中国各个场合都会挂毛泽东画像,但这次我来到北京之后,却只看到天安门上挂着他的画像,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就是,你们会把他的画像永远保留下去吗?也就是说是否会一直坚持悬挂下去呢?”

    施燕华坐在旁边听了,不由眉头一皱,心说这个法拉奇的问题够刁钻的,想着翻译给邓小平听的时候,尽力在措词上缓和缓和,但一时也找不到恰当的词语,只好把原话直接翻译了。

    邓小平略微思考,就极其坚定的回答:“当然,我们会永远保留下去。”接着又进行了说明和解释。

    他说,毛主席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对于这样伟大的国家领导人,以前我们到处挂他的画像,反而显得不严肃,也不庄重,所以现在改变了怀念他的方式。

    对于我国人民来说,毛主席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而天安门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特殊意义,所以会永远保留他的画像,借此永远怀念他的丰功伟绩。

    法拉奇认真听完了邓小平的回答,不由自主地点点头,紧接着问道:“那为什么上面还要挂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等人的画像呢?据我所知,赫鲁晓夫就把克里姆林宫上面斯大林的画像撤下来了。”

    “不,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的方式,来对待毛主席,我们不会这样做,全国人民也不会答应。”

    邓小平立刻不假思索的回答,似乎对于这个问题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法拉奇稍微犹豫了一下,有些鲁莽生硬地向邓小平问道:“这个问题可能不太礼貌,但请你不要生气,因为这也是很多西方人的看法,他们都把你比作是中国的赫鲁晓夫,请问你对此怎么看?”

    邓小平听了,不由爽朗地哈哈大笑几声,然后回答道:“我跟赫鲁晓夫打了近10年交道,对他这个人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非常愚蠢的事情。”

    紧接着,邓小平就列举了赫鲁晓夫对中国所做的种种“坏事”,比如突然中断援助项目、企图干涉中国内政、要求在中国设军事基地等等,似乎对于赫鲁晓夫的做派颇为不满。

    或许是觉得这样的例子无法说服法拉奇,邓小平最后补充道:“我们在这个问题可能达不成共识,这样吧,你还是保留你的意见,我也不保留我的,就不谈他了。”

    ……

    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邓小平似乎对法拉奇的犀利提问并不反感,最后竟然主动对她说:“你好像还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我的午饭时间到了,不如下次再约时间吧?”

    法拉奇自然求之不得,马上回应道:“真的吗?那太好了,谢谢你。”

    多年以后,施燕华回忆当时采访时的场景,依然万分感慨,表示自己曾随中国代表团参加过联合国大会,也曾在中美建交时做过翻译,还曾为周总理做过翻译,但是为邓公做翻译,堪称是翻译生涯中最具挑战的一次。

    面对法拉奇一个个刁钻的历史问题,邓小平不仅对答如流,没有拐弯抹角,而且思路清晰,没有丝毫犹豫,最后竟然还主动提出让法拉奇继续采访,这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8月23日,法拉奇再次前往采访,一上来就提到了邓小平“三上三下”的问题。

    邓小平也没有回避,直接了当地说了对当年那些事情的看法,最后总结说:“我知道主席是了解我的,所以一直对他抱有希望,比如在江西的时候,他就专门安排人保护我的安全。”

    随后,法拉奇与他谈及了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事情。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了深刻分析,并比较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等相关问题,表示中国会坚持四个现代化,鼓励私人投资,未来建设方针仍然以毛主席的想法为主,即自力更生,争取外援为辅,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补充。

    两人你来我往,彼此欣赏,聊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两个小时……

    采访即将结束之际,法拉奇突然问道:“邓先生,您这么能干,为何不做主席呢?”

    施燕华愣住了,想了好大一会儿,才如实把原话告诉了邓小平。

    邓小平听了,似乎见怪不怪,并没有因此感到特别吃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停顿了十几秒之后,微笑着回答道:“不管我在什么位置,其实都不会影响我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国家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所有老百姓的,未来的建设,还要靠无数年轻人。”

    法拉奇也知道采访时间到了,于是问了最后一个问题:“请说说你对自己的评价。”

    邓小平稍作思考,回答道:“我也犯了一些错误,如果功过能够对半分的话,我就觉得很不错了。但有一点可以讲,我这一生问心无愧!”

    说罢,邓小平站起身握手告别,对着法拉奇风趣幽默问道:“怎么样?我考试及格了吗?”

    法拉奇连忙站起身握手,忍不住点头回答:“是的,精彩极了!”

    当天下午,法拉奇回到下榻的北京民族饭店,开始仔细整理采访材料。

    施燕华赶去协助整理文稿,以保证两种语言的正确性,同时也对内容把关,按照外交惯例,法拉奇的文稿必须经中方审阅认可,才能最后发表。

    此时,法拉奇的心里依然非常兴奋,一边整理,一边嘴里不时发出感叹声,对施燕华说道:“邓一点都不回避问题,并对每个问题都能给予了充分的回答,他似乎对一切问题都了如指掌,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我喜欢他,喜欢他的智慧,喜欢他精彩的回答。”

    施燕华连忙竖起大拇指,连连点头同意,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对法拉奇的看法非常赞同。

    8月3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头版刊登了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报道,各国报纸纷纷转载,瞬间引起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

    法拉奇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吝啬对于邓小平的溢美之词,表示邓小平在自己采访生涯中,是唯一一位面对复杂问题,仍然能够泰然自若,并坦率智慧地把每个问题都回答得恰到好处的领导人。

    国内媒体也对于这篇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邓小平对于历史问题的精彩回答,符合全国人民的心里预期,照顾了民心、军心、党心,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出色的政治领导才能。

    9月,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正式访华。邓小平与他会晤之时,谈及法拉奇,特别真挚地夸赞她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女性工作者,并希望佩尔蒂尼能够转达自己的祝福。

    不久,法拉奇就给邓小平写了一封长信,表示采访邓先生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夙愿。采访前曾经一度担心语言方面的障碍,会因此妨碍自己完成这个梦想,但是自从去到北京采访后,发现这个担心是完全多余的……

    邓小平则是回信道,如果有机会的话,欢迎法拉奇再次来华采访,或许可以见到更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人,他们才是中国的未来,对于四个现代化会有更精彩的回答。目前我虽然身体还不错,但毕竟年纪大了,现在每天只能工作八小时,再长了就会疲倦,经常会想到给年轻人让路的事情。

    谁也无法否认,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发展方针,才让我们的祖国获得了长期繁荣发展,最后让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正如后来人们总结的那样,这次法拉奇来华的采访报道,实际上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风采,还让世界更加全面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现状,为今后的共同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外交基础。

    单字解释: 外 国 女 记 者 天 安 门 上 的 主 席 画 像 会 一 直 保 留 吗 ? 小 平 回 答 让 她 折 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