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90岁老人亲眼所见,颠覆历史,学者:难怪石达开会兵败大渡河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中华历史,饱经沧桑,在四川中西部,有一条名为大渡河的水系,本是长江支流岷江的正源,但在这条古老的河流上,却发生过让人感慨悲歌的往事。1935年,革命领袖曾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让这条河流闻名遐迩。实际上,在距今约150年前,太平天国著名领袖、一代军事家石达开曾在大渡河落幕。

    太平天国虽然以燎原之势席卷半个中国,但若论洪秀全、杨秀清之辈,恐怕是乏善可陈,唯有石达开,文韬武略,堪称一时人杰。太平天国中后期优秀的将领李秀成曾说过:“独服翼王,言其谋略甚深。”而另一位年轻将领陈玉成则说:“太平天国诸人,若论将才,唯有石达开、冯云山耳。”可见,石达开确实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在太平天国的苍穹中耀眼地划过,给人留下太多褒奖之词。

    很多人容易把石达开想象成一位老谋深算、老于世故的政治家,其实,石达开一生最耀眼的战绩,都发生在30岁之前。石达开少年英勇,行走江湖,广留侠名。在洪秀全起事之初,对石达开之名如雷贯耳,不远千里派冯云山邀请石达开“入伙”,这一年,石达开才16岁。金田起义后,石达开任翼王,称五千岁。

    此后,石达开利用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攻打长沙、夺取益阳、占领岳州,汉阳、汉口、九江、安庆、芜湖等镇,凡翼王所到之处,皆归太平军。特别是石达开重创湘军水师,让清朝名臣曾国藩脸面尽失,差点投水自尽,成为曾国藩一生都不愿提及的旧事。就连审判他的四川布政使刘蓉也感慨,石达开真是奇男子。

    然而,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的转折点,也是石达开的转折点。当时太平天国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但农名起义的局限性很快暴露,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开始骄奢淫逸,并且发生内讧。天京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等人已死,石达开的家人被韦昌辉戕害。石达开本想做一个忠臣,但洪秀全对他各种设防,甚至有除掉他的意思。石达开不愿弑君夺位,又不愿投降清廷,只有率师离开,另辟新局。

    有人说,石达开带走了太平军大量的力量,其实这是臆测,据考证,石达开临行时,只带走了不足万人,而且手下也没有高级将领,基本上算是“净身出户”。此后,石达开转战江西、浙江、湖南等地,进入云贵,虽然又招募了不少将卒,但这几年,石达开没有打过什么大的胜仗,为了生存,只能攻打小城镇,以续均需。石达开急需一块稳定的根据地,所以,他想效仿刘备,进入川蜀。但川蜀之地早有防备,石达无法攻克,只得先退到云贵,再找机会。

    石达开32岁这年,他打算拼死进入四川,在抢渡大渡河时,被清军擒获,一代英才,就此陨落。据《中国近代史丛刊》记载,石达开来到大渡河时,暴雨顷至,河水暴涨,船不能渡,而后有追兵,再加上粮草用尽,陷入绝境,石达开不得不和清军谈判,最终清军背信弃义,石达开因此而死。

    但在1989年,南京的一位退伍老兵回忆了一段往事,却让人十分揪心。据这位老兵回忆,1935年,红军大渡河,找当地百姓帮忙引路。一位90岁的当地老人,名叫宋大顺,他曾短暂地加入过太平军。宋大顺告诉红军,他18岁那年,石达开来到四川,他和几个乡邻一起加入了石达开的队伍。不久,石达开来到大渡河,河水湍急,石达开派1000余人抢先渡河,但忽然下令,大军暂停渡河,为了怕被敌军偷袭,所以又下令让已经渡河的1000多人再渡回来,而宋大顺当时就是这1000多人中的一员。

    众人对石达开突然停止渡河表示不解,原来,石达开最宠爱的小妾在当天生了个儿子。第一是因为小妾身体虚弱,若强行渡河恐怕会丧命,第二是生儿子乃是大吉之相,要全军庆祝。所以石达开犒赏三军,暂缓渡河。后来石达开被清军包围,很多士兵被逼入大渡河,顺流而下,宋大顺就是这样才侥幸逃了出来。

    无独有偶,在一本名为《擒石野史》中也记载曰:

    是夜,达开妇诞一子,乃犒赏将卒,修养三日,此其败之主因也。

    若真如宋大顺所言,石达开因为生儿子的原因不渡河,最终被擒,这样的原因让人揪心。但这些资料皆出自口述或野史,虽然不可全心,但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所以有学者表示:难怪石达开会兵败大渡河,石达开的兵力本身不多,有一些士兵已经抢渡成功,后军却没有完全渡河,肯定有内在因素,不能全部说是河水暴涨所致。

    单字解释: 岁 老 人 亲 眼 所 见 颠 覆 历 史 学 者 难 怪 石 达 开 会 兵 败 大 渡 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