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日本鬼子”一词,究竟触碰了谁的神经?为何引起了如此大争议?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最近,有网友发现,自己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日本鬼子”四个字之后,会立即被该平台屏蔽。

    也就是说,该社交平台将“日本鬼子”这个词条,列入了违禁词。

    网友对这种做法既无奈、又愤慨,他不明白老百姓口口相传几十年的“俗语代称”,怎么就忽然成为违禁词呢?

    我们之所以会用“日本鬼子”,对日本人进行代称,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曾经对中华大地所犯下的罪行吗?十四年的屈辱,无数同胞的血泪,难道中国人已经忘却了吗?

    国仇家恨不只是说说而已说起抗日战争,很多人习惯性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为开始节点,可实际上,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可不仅只有八年。

    国际上公认的抗日战争,以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为开始讯号,从那天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正式从西欧大陆蔓延到了东亚地区。

    没有人知道,这14年的地狱生活究竟折磨了多少生命。

    太多的人流离失所,太多的人背井离乡,很多惨死在日本人军刀下的平民都没有留下姓名。

    而战争所引起的次生灾害,比如流民作乱、土匪抢劫、大范围饥荒等,也对这些脆弱的生命造成了二次伤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经对抗日战争时期伤亡人口总数做过大致统计,最终结果显示,由于这次战争中国至少损失了5000万人口。

    很多人可能对5000万人口没有一个具体概念。

    截至目前,全中国范围内,常住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市只有9个,想象一下,这9个省市里面其中一个省份的无辜百姓全部了无生机,究竟是一场怎样的人间惨剧。

    如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遍布中国各地的烈士陵园。如今繁荣而又现代的南京,依旧为30万冤魂留出了一片清净之地。

    有些事是不可以被遗忘的,有些罪行也是可以被美化。

    那些亲眼看到过炼狱,经历过不幸的老人尚在人世,美化侵略历史的歪风邪气难道已经等不及了吗?

    “日本鬼子”称谓影响民族关系?既然要在社交平台上封禁“日本鬼子”这个称谓,总要拿出合适的理由来吧!

    对此相关平台给出的解释是,“日本鬼子”一词这还有侮辱性质的称谓,如果毫不节制地加以使用,很可能会对中日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一个称谓就可以动摇两国之间的关系?这种说法未免也太过片面了些。

    首先,请不要混淆概念。

    “日本鬼子”这个称呼本身并不涵盖任何的侮辱意义,它是对于那些曾经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施暴者的通称。

    “鬼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指的是那些残害人类的精怪。

    换句话说,能够被称之为“鬼子”,首先需要犯下“鬼子”所犯的罪行,那就是残害中国人民!

    战场上两军交战,部分战士为国捐躯这些都不算“残害”。

    肆无忌惮地迫害战俘,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进行虐待、强暴或者是杀害,更甚者将无辜百姓当成实验室中的小白鼠,对他们进行灭绝人性的实验项目。

    能够犯下这些罪行的人,为什么不能被称之为“鬼子”呢?

    再说了“鬼子”也并非特指日本人。

    清代的《燕下乡脞录》曾经写道:“若鬼使,则出使外洋之员;以西人初入中国 ,人皆呼为鬼子也。”

    由此可见,中国对于那些侵略中华的外国人做到了一视同仁。

    大家都不要争啦!你们都是“鬼子”!

    “日本鬼子”确实是一个满含憎恶之情的词语,但是它的身上也蕴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反抗与坚贞不屈。

    更何况,禁止使用“日本鬼子”这个词语,就能对如今尴尬的中日关系进行改善吗?

    21世纪20年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也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罢,都讲究尊重与平等。

    自家社交平台上,有人充当“理中客”劝别人不要叫日本人“日本鬼子”,怎么没人到外网,劝那些日本人不要叫中国“支那”呢?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传统美德不应该放在爱国情怀上。

    警惕文化大入侵,瓦解意识形态才是最恐怖的!此次事件中,最令人吃惊的并不是社交平台禁止使用“日本鬼子”这一件事,而是竟然有不少网友都觉得“平台做得对”!

    这不禁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难道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东莞应试教育确实存在着或这或那的不足,但是“勿忘国耻、牢记使命”这些话,即使是中小学生也应该记得。

    所以说问题的根源,可能还是要追究到“文化入侵”上。

    有些朋友一谈到“文化入侵”,就想到了日本动漫。不得不说,日本动漫作为一种成功的商品,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代名词,但是真正的入侵,却不是从动漫本身开始的。

    早期的动漫有青春,有热血,有奋发向上的价值观,这些积极正向的情感价值,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

    但是近些年来,对于动漫的认同逐渐扩大到了对于日本文化的认同,再加之不良媒体刻意混淆视听,出现了一系列的荒唐事,比如说在南京举办“夏日祭”这种日本传统活动,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

    “731”这个数字有何意义,大家真的不知道吗?

    南京曾经发生过什么,大家难道忘记了吗?

    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干涉,那场夏日祭就这样将错就错地举办了。

    除此之外,我国的影视作品还出现了一系列“以倭代华”的文化入侵景象。

    中国与日本在历史上文化交流相当频繁,所以说两国的文化、建筑、传统服饰,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

    但是,只要稍加了解就会发现,两国文化在本质上其实是不同的。

    日本文化元素出现在以中国为背景的古装影视剧中,着实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国将士殉国时可以自刎,可以悬梁,如果战斗到最后一刻,可以战死沙场,但是绝对不能切腹自尽。

    这场文化战争,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打响了。保护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

    单字解释: 日 本 鬼 子 一 词 究 竟 触 碰 了 谁 的 神 经 ? 为 何 引 起 了 如 此 大 争 议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