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前有三家分晋,后有三国归晋,这真的只是历史的巧合吗?

    2024.04.06 | lishimi | 次围观

    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司马光《资治通鉴》以此为起点。晋国灭亡,韩、赵、魏三国的出现标志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三国鼎立后归于西晋,三国归晋的进程是一个漫长过程,司马昭灭蜀,司马炎伐吴统一全国。

    三家分晋,战国开启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 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QQ截图20240406173509.png

    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始。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记载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结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这篇讲解。《春秋霸主崩塌,战国序幕拉开,一代霸主晋国竟是这样被瓜分?》
    三国鼎立,归于西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豪杰蜂拥。为了抢地盘,各路军阀四处开战,东汉朝廷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赤壁之战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自立,建立曹魏帝国,定都洛阳。早已名存实亡的东汉正式灭亡,三国历史正式开始。不久,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孙权在建邺称帝,建立东吴政权。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三个政权:魏、蜀、吴。

    QQ截图20240406173500.png
    三国归晋的进程其实也是一个漫长的过错,从263年灭蜀汉到280年灭吴用了17年的时间才使得华夏统一。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主刘禅投降,蜀被魏所灭。及后姜维诈降,其意劝钟会叛魏,意图复兴蜀汉,最终失败被杀,据三国志记载,“魏将士奋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并未引起大乱,司马昭快速平定。

    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279年,司马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QQ截图20240406173453.png

    伐吴之战的胜利,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开始长达九十年的战乱和三国鼎立的混乱局面,使得中国再次回归统一,尽管西晋作为大一统王朝,存续时间不长,甚至后来还造成了更大的战乱。但就当时而言,三国归晋的形势远比三足鼎立的强得多,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对推动历史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历史如车轮,周转复而回
    从三家分晋到三家归晋,这看上去就像佛教中所说的轮回。

    晋国在历经磨难后,涅槃重生。而且司马家的晋国还一改春秋时期姬家的晋国大杀公族之错误,追求大量培植亲王,这让司马家成为历史上战斗力能排前面的一个大家族。

    然而你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么?

    没有,好戏还在后头。司马家的亲王们因为太能打,找不到对手,于是就自家人打了起来。

    天昏地暗,各自为营,明争暗斗,战火不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而司马家就这样在自残中倒下了,就像当初的春秋霸主晋国无人能敌一样,往往最强大的敌人往都是出自内部。

    这也正如《三国演义》开卷所说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纵观这两段历史,不禁让人感慨:历史的车轮总是如此的巧合,它周而复转,又生生不息,看似毫无规律,实则有迹可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