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在朝鲜,他的地位比陈赓还高;授衔时,陈赓是大将,他却只是上将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陈赓是开国大将,而且排名第四,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开国大将之一,可是,曾经地位比他还高的搭档,却只是上将军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陈赓,湖南湘乡人,祖父是湘军将领。陈赓从小志向远大,立志从军报国,13岁就投笔从军,编进湘军鲁涤平部第6团2营当兵,参加过讨伐吴佩孚、驱逐张敬尧、赵恒惕、“护法”之役等战役。

    然而,尽管陈赓多次参加战斗,且作战勇猛,但他在鲁涤平部并不得志,当了四年兵,也不过是个上士。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

    其一,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千里马不遇伯乐,就等同于凡马,陈赓在鲁涤平部没遇到慧眼识才的伯乐。

    其二,陈赓当时太年轻,而且,又不是军事学校毕业,先天资本不足,所以难以得到上级的提拔。

    或许正因如此,在当兵的第五年,陈赓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

    第一个决定:离开鲁涤平部。1921年,部队驻扎岳阳时,陈赓选择了离开,从岳阳来到长沙。

    第二个决定:继续学习。到长沙后,首先横亘在陈赓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就是生存问题。为了生活,陈赓进入粤汉铁路湘局,成为一名办事员,同时,进入补习学校和业余中学继续学习。

    学习期间,陈赓受进步思想影响,在长沙参加“青年救国会”等群众团体,积极从事反帝爱国活动。

    1922年是陈赓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之一,这一年,陈赓遇到了自己的导师,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陈赓的人生。

    这位革命导师正是毛主席。1922年,毛主席倡导开办的自修大学,正在积极寻求进步陈赓,很快便联系上了毛主席领导下的革命团体。

    同年,在毛主席的影响下,陈赓加入共产党,正式开启传奇的革命生涯。

    1924年,陈赓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由于成绩优异、表现出色,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

    至此,陈赓声名鹊起,革命事业也一日千里。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陈赓毅然选择武装反抗,参加南昌起义。

    起义失败后,陈赓化名王庸,入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后被派往鄂豫皖红色根据地,任红4军13师318团团长。

    红军时期,陈赓历任团长、红12师师长、红1师师长、红军干部团(相当于一支干部组成的特种部队,最普通的战士也是排长级别)团长等职。

    抗战时期,陈赓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屡建奇功,是我军战功最高的将领之一。比如神头岭一战,歼日军1500余人;响堂铺伏击战,毙伤日军森木少佐以下400余人;长乐村追击战,歼日军2200余人;香城固一战,全歼日军第10师团40联队的1个加强中队,毙大队长以下200余人。

    这样的战绩不胜枚举。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历任太岳军区司令员、二野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率领部队从北打到南,战功赫赫,屡次受到中央嘉奖。

    所以,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无论从资历还是战功上看,都完全是实至名归。

    陈赓在军中资历和战功极高,这是全军上下的共识,这就无怪乎,在朝鲜战场时,邓华多次提出让位。

    邓华,湖南郴县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早年先后就读于岳云中学、南华法政学校,求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27年入党。

    红军时期,邓华历任连党代表、团政委、红2师政委等职;抗战时期,邓华曾任115师独立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四野15兵团司令员。

    纵观邓华将军建国前的资历,虽然很高,但每个时期都不如陈赓。解放战争时期,邓华虽然也是兵团司令,但陈赓很早就是兵团统帅,长期独当一面,而邓华担任15兵团司令员半年前,还不过是个军长。

    然而,在朝鲜战场,陈赓的地位却不如邓华。邓华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而陈赓却屈居第二副司令员。

    考虑到陈赓资历更高,邓华向彭老总提出,把第一副司令员的职位让给陈赓。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彭老总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有如下两大原因:

    其一,邓华入朝时间更早,对志愿军和朝鲜战场的情况更加熟悉。

    其二,彭老总知道陈赓心胸宽广,不会计较职务高低。他相信陈赓也能明白,让入朝更早、更熟悉战场的邓华担任第一副司令,是更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邓华不仅担任过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在彭老总回国后,还代理过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不过,虽然邓华在朝鲜战争的地位一度高于陈赓,但1955年授衔时,邓华只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当然是综合各时期资历做出的决定。邓华虽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功勋卓著,但建国前的资历与大将相比,稍逊一筹,只能授衔上将。但据说,在最初的授衔方案中,大将人数达22位,邓华名列其中。

    单字解释: 在 朝 鲜 他 的 地 位 比 陈 赓 还 高 ; 授 衔 时 陈 赓 是 大 将 他 却 只 是 上 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