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懿杀曹爽,夺取曹魏大权,当时手握重兵的夏侯家族为何不救?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不能也,非不为也”。

    咱把孟老夫子的名言,给倒过来说一下,就能知道在高平陵之变前后,夏侯家对这局面有多难了。

    公元189年,曹操起兵陈留反抗董卓暴政,之前在谯县的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渊召集乡勇前来。

    这是曹操起家的家底,夏侯兄弟也因此成为曹家最忠心且最受重用的一个家族。

    到最后,两家已经到曹不离夏、夏不离曹,不分彼此的亲密,《三国志》就将两家人全写在一起。

    曹家人和夏侯家人也很多联姻,如夏侯惇的儿媳妇,就是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的妻子,就是曹操的表妹丁氏。

    两家人私交甚密,曹丕和夏侯渊堂侄夏侯尚关系很好,其子夏侯玄也因为这蒙荫,年纪轻轻就做了黄门侍郎的位子。

    可到了曹叡登基之后,对夏侯家人的待遇明显降低。

    当然,主要在于执掌军事方面。

    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虽然不像演义中那样无能,但不喜军事只愿经商,文采也不错,要不曹操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他。

    其余的如夏侯子臧、夏侯子江这些,把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家族内斗里。

    而夏侯渊的子孙里,虽不乏军事能才和孔武有力者,如夏侯称和夏侯荣,可惜一个十八岁就去世,一个十三岁随父战死汉中。

    夏侯玄长于玄学,和何晏等人关系不错,也被曹叡疏远。

    可以说,整个夏侯家二代里,军事方面能拿出手的只有夏侯渊的次子夏侯霸。

    夏侯惇退居幕后,夏侯渊战死汉中,夏侯家的军事天赋可以说后继无人了。

    当时天下三分初定,战事减少。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了曹操弟弟的女儿,很受宠幸。

    作为家族荣辱,他自然不可能亲上战场。

    而夏侯霸在曹丕继位后被认为为偏将军,可是一直没机会上战场。

    直到七年后,曹真率军进攻蜀汉的公元230年,夏侯霸才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又被闲置了快十年,到曹叡死后,才受到曹爽起用。

    公元224年,夏侯霸被曹芳(其实是曹爽主持)任命为讨蜀护军、右将军,屯兵陇西,算是稍微恢复了父辈荣光。

    夏侯玄坐镇雍凉,手底下有郭淮、费曜等军事干才,加上他提拔人才的本事,魏国关中地带虽然长年受蜀汉侵扰,但始终没给它占到大便宜。

    可惜夏侯玄遇到个好大喜功的曹爽,为了立战功,不顾实际发动骆谷之战,被王平拦阻在兴势、黄金谷,被费祎切断退路。

    曹魏大军死伤惨重,把一个好好的关中弄得民怨鼎沸,国力大损。

    此战之后,曹爽在朝中丧失了支持力量,夏侯玄也连带降职,被剥夺兵权,受司马懿压制,郁郁不得志。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兵变,趁曹爽带着少帝曹芳去高平陵拜祭曹叡时,以三千死士控制洛阳,借郭太后口谕捉捕曹爽等一众人。

    当时夏侯玄和夏侯霸皆在关中前线和蜀汉对峙,司马懿派人召两人入朝,让郭淮接替,一听到消息,两人都慌了。

    从曹操时代起,郭淮就跟着曹操、夏侯渊征战关中,历经四代,坐镇关中近三十年,远近归心。

    司马懿虽然发动兵变,但曹爽无能昏庸的情况早已人尽皆知,又有太后懿旨,郭淮自然听他的命令。

    没办法之下,夏侯霸只好率军投降蜀汉,夏侯玄成了光杆司令,硬气地回洛阳去。

    不过司马懿不但没杀夏侯玄,就连夏侯渊其他儿子,也没有因为夏侯霸投敌而受牵连,让局面迅速稳定了下来。

    到司马懿去世,司马昭接任大将军后,开始铲除异己,夏侯玄受到李丰、张缉密谋夺权被牵连,于公元254年三月被处斩,夷灭三族。

    而夏侯霸在蜀汉地位虽然颇高,随姜维多次出征关中,可惜因为身份关系,也受到不少掣肘,总归无处施展。

    虽说在司马懿兵变时,夏侯家族的夏侯玄、夏侯霸都手握大军,可这军队都不是他们的,而是朝廷的。

    司马懿站在正道上,监禁祸国殃民的曹爽,又以太后、皇帝命令召回夏侯玄和夏侯霸,派郭淮监控。

    两人靠着父辈蒙荫,在军中的威望根本比不上郭淮等老骨干,何况司马懿又有朝廷旨意。

    自古出兵讲究个名正言顺,现在太后已经站在司马懿这边,曹芳年幼,曹爽又不得民心,他们发兵回去干吗?

    名不正言不顺,只能落个失败的下场。

    等到司马懿诛杀曹爽三族时,两人一个投敌一个闲置,也兴不起什么浪花来了。

    单字解释: 司 马 懿 杀 曹 爽 夺 取 曹 魏 大 权 当 时 手 握 重 兵 的 夏 侯 家 族 为 何 不 救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