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为何诸葛亮的儿孙却是草包?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蜀军进攻曹魏。蜀军天天叫阵,魏军指挥司马懿龟缩不理。诸葛亮送了女人的衣服羞辱司马懿,司马懿竟然大喜过望。

    司马懿不敢跟诸葛亮正面交战。又考虑到蜀中道路艰险,就算有木牛流马,运输粮草也是杯水车薪。因此,他盼望着能够采用“拖”字诀,耗光蜀军的粮草,让他们自己退兵。

    这种状况持续了100多天,诸葛亮也知道如此僵持下去,对蜀汉不利。灵机一动,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头巾、首饰。

    这明显是对司马懿的侮辱,讽刺他婆婆妈妈,不像个男人。曹魏诸将,深感受辱,纷纷要出战。

    没心眼儿的使者说:“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

    司马懿听罢,大喜过望:“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活不久了。”

    果然,不久后,诸葛亮油尽灯枯,在军中去世。蜀军密不发丧,长史杨仪整顿军队后退。

    司马懿暗中得知消息后,这才敢打开城门,派兵追击蜀军。

    没想到快追上时,发现蜀军队伍前面战车中端坐着的就是诸葛亮,杨仪立即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立即要对魏军发出进攻。

    后来司马懿才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蜀军已全部退回汉中。司马懿见到的战车中的诸葛亮仅仅是木像而已,他后悔不迭。

    百姓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

    这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最后一次较量,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恐惧和佩服显而易见。

    诸葛亮以三国最弱国家之力,对抗具有4倍地盘,4倍人口,6倍兵力的曹魏,而且几乎无败绩。可见诸葛亮治军之杰出、战阵之强横。

    无论是政治、军事、人品、文化修养等方面,诸葛亮相比司马懿,都略胜一筹。

    一、儿子数量多,产生高质量儿子的概率就大

    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其中四个聪明能干,算得上文武全才:

    1、司马师:为人沉着坚强,有雄才大略。曾经策划高平陵政变诛杀权臣曹爽,也曾用计于新城之战中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在司马懿死后接管其军政势力,独揽朝廷大权。

    2、司马昭:在司马师去世后,平稳地完成了权力交接。平定了淮南三叛,派遣大军征伐蜀国,完成对汉中的占领,成功掌握了曹魏的全部权力,

    3、司马伷:治军有方,很受兵将们爱戴,带领大军灭掉吴国。

    4、司马骏:西晋建立后,镇守关中地区,施政仁义,在百姓中口碑非常好。拜征西大将军,平定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的叛乱。

    5、司马干:自幼便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人格异常分裂。不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有许多变态之举。

    《晋书》中这样记载司马干的变态行为:前后爱妾死,既敛,辄不钉棺,置后空室中,数日一发视,或行淫秽,须其尸坏乃葬之。

    6、司马亮:曾经掌控西晋朝政,大肆封官失去人心,导致西晋内乱不断。参与八王之乱,兄弟互残,混乱中被杀。

    7、司马京:死于24岁,未有建树。

    8、司马肜:无才无德,心胸狭窄。因为与建威将军周处有矛盾,趁周处出兵讨伐齐万年叛乱之时,断绝其后援,致使周处兵败战死。后来,司马肜依附于赵王司马伦。司马伦篡位称帝后,司马肜受到重用。司马伦兵败被捕之后,司马肜首先上表弹劾,导致司马伦被诛杀。

    9、司马伦:志大才疏,愚蠢阴险。他坐观皇后贾南风杀掉太子司马遹,又以此为理由杀掉贾南风,篡位为帝。但执政无方,导致朝政混乱,局势失控,整个西晋分崩离析,是“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

    诸葛亮的亲生儿子只有一个,名叫诸葛瞻,从小聪明颖慧。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了诸葛亮给自己哥哥诸葛瑾的信,其中这样说:瞻今已8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诸葛瞻与父亲诸葛亮相比,确实是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军事上,诸葛瞻的才能十分有限。

    邓艾伐蜀时,诸葛瞻负责防御绵竹,因不听下属速占险要的建议而坐失良机,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随后失守。

    可是,诸葛瞻因为受到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忠君爱民,是忠义厚德之人,绝不是庸庸碌碌的草包之辈。

    由此可见,司马懿的儿子多,由量变而产生质变的可能性就大得多。因此,有几个能干的儿子很正常。

    诸葛亮只有一个亲生子和一个养子,养子又早死。数量实在太少,可惜了诸葛亮的好基因,没有合适的载体继续传下去。

    二、从优生优育角度上来说,司马懿更胜一筹

    诸葛亮25岁的时候,与才女黄硕结婚。据说他老婆相貌不美,年纪挺大也没嫁出去,所以黄硕与诸葛亮结婚的时候,也应该在20多岁。

    两个正常而且健康的夫妻,在古代并不采取避孕技术的前提下,竟然十几年都没有所出,实在不合常理。

    最合理的一个解释就是诸葛亮的身体不好,精子质量不够高。

    诸葛亮胸有大志,为了理想兢兢业业。他的工作相当辛苦,事无巨细都得操心。

    蜀汉是三国时期国力最弱的一个国家,在魏国和吴国的夹击下,稍有不慎,就会被吞并得渣滓都不剩。

    诸葛亮对外要钻研天下大势,关注着对手、盟国的一举一动。对内也不省心,政治角斗的残酷性远胜于战场。诸葛亮必须集全身精力、智力、体力来面对内外复杂的局面。

    诸葛亮生儿子的时候,已经47岁。这在三国时期,是绝对的老来得子,错过了优生优育的年龄。

    如果诸葛瞻是黄硕亲生的,那么黄硕也已经年过40。

    夫妻俩这个年龄生孩子,危险很大,孩子的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司马懿的祖父和父亲是东汉高官,生活优渥。29岁之前,司马懿并未出仕,日子过得逍遥。后来他在国富兵强的魏国辅佐曹操,最大的忧虑是如何打消曹操对他的多疑。

    司马懿第一个儿子司马师出生时,他29岁,正是身体强健的时候。他的妻妾众多,更为年轻。

    这样的父母正是最适合生孩子的年龄段,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孩子都能够得到最好的遗传。

    诸葛亮死去时,诸葛瞻只有七岁。且不说七岁的孩童能够在父亲那里学到多少东西。就说在这短暂的七年里,正是诸葛亮为了蜀汉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的时候,哪里能够分出那么多的精力来教育儿子呢?

    公元266年,诸葛亮开始准备北伐,次年三月,率军进驻汉中。也正是这一年,公元227年,诸葛瞻出生。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大军出兵伐魏,攻祁山,同年冬,诸葛亮出兵散关围陈仓。

    公元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二郡。

    公元230年秋,诸葛亮驻军于城固、赤坂抵御进攻的魏军。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迎战魏军。

    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与司马懿交锋,展开卤城之战。同年五月,大败司马懿。

    公元232年,诸葛亮在黄沙休兵劝农,制作木牛流马等,并且练兵讲武,准备再次北伐。

    公元233年冬,诸葛亮派遣诸军运米,集结大军于斜谷口。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进攻曹魏。司马懿龟缩不出,诸葛亮死于五丈原。

    从诸葛亮的行动时间表来看,在诸葛瞻出生到七岁的这个时间段。诸葛亮几乎每年都要率军出战,没有战事的时候,也在发明军械,操练谋划。能够留给诸葛瞻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出生于公元208年,司马昭出生于公元211年。在青少年时期,司马懿有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完整的教育,将他的谋略和智计传授给自己的儿子们。

    四、从道德水准来说,诸葛亮的儿子碾压司马懿的儿子

    司马懿的四个儿子虽然颇有建树,在历史上留下文武全才的名声。可是名气最大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因为行为超出当时人们的道德底线,在后世留下的骂名远多过美名。

    公元249年,司马懿和司马师共同谋划了高平陵政变。将曹氏宗室在曹魏朝中的势力一网打尽,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曹魏的权力。

    司马父子趁年少的魏国皇帝曹芳外出拜谒先帝陵墓之际,以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洛阳各个城门,不顾曹芳的安危,起兵控制了都城。

    当时陪伴曹芳的是权臣曹爽,他如果挟曹芳以令天下,未必没有胜算。

    司马父子当时许以曹爽身家生命无虞,可永享富贵。于是,曹爽便扔下军刀,投降了,心想自己还可以做个逍遥富贵翁。

    没想到曹爽回家后,司马父子就出尔反尔,将他软禁起来。并捏造了曹爽要造反的罪名,将曹爽以及一干亲信全部诛灭三族,所牵连者达五千余人。

    司马昭和父亲司马懿一样,表面上惯会假模假样,道貌岸然。其实他觊觎皇位的心已经无法掩饰。

    公元258年,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因大权旁落司马昭,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

    没想到事情败露,曹髦迫于无奈,只好带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早已收买了曹髦的亲信成济,成济趁曹髦不备,从背后用利刃刺死曹髦。

    司马昭闻讯大惊,假惺惺地伏在地上说:“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随后,他又将所有罪名归于成济,将他斩杀。成济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破口大骂,被军士射杀。

    作为皇帝的近臣,弑君以夺取权力,完全违背了有史以来正统教育中宣传的“忠君”思想。为天下之大不讳,实在是突破了当时人的底线,令人不齿。

    司马昭弑君后,立曹氏子弟曹璜为傀儡天子。当然实际的大权全部掌握在司马昭手中。

    司马师、司马昭秉承司马懿的行事手段,所作所为十分狡诈暗黑,不守信义,不重恩情,为了权势无所不用其极,违背了正统思想,因此一直为人所诟病。

    而他们造成的礼崩乐坏,导致司马家族所建立的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黑暗的朝代。

    诸葛瞻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不投降,则会丢了性命。投降,则一定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高官厚禄也不在话下。

    可是他却毫不为所动,宁死也不愿背叛蜀汉。他领兵与邓艾死战,最终与长子诸葛尚一起以身殉国。以自己的行为维护了诸葛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之心。

    这样比较起来,司马之子有才干却道德败坏,他们的行为对司马子孙的影响非常恶劣,也带来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

    司马家建立西晋王朝后,“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相继产生,为天下苍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翻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凄惨黑暗的一幕。这样“祸害天下”的才干要来有何用呢?

    诸葛之子虽然才能谋略普通,却品行高洁,绝不是草包,也非碌碌无为之辈。

    有才无德和有德少才,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单字解释: 司 马 懿 的 儿 子 个 个 龙 虎 为 何 诸 葛 亮 的 儿 孙 却 是 草 包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