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与司马懿之比较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名人,世人也常将他们相互比较。司马懿比诸葛亮年长两岁,却比他多活十七年。一个活了53岁,一个活了72岁,在那个时代都已经不算短命了。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就是说做成一件事有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之分。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除了自身能力之外,还要和当时的历史客观条件结合。一件事成不成不是光看你自己就行,还要看老天。但正是因为这样,古人就又特别推崇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决心。因为古人知道自己只能管自己,所以自己做事只应该问是不是应该做,而不应该考虑能不能做。这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也是所谓的文人风骨。

    诸葛亮高于司马懿的地方就在于诸葛亮是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者,而司马懿是一个赤裸裸的功利主义者。

    一、能力

    从能力上来看双方应该是各有所长,相对来说诸葛亮更善治国,可以以区区之蜀征伐整个北方,要知道彼此的人口实力差距在五倍以上,由此可见诸葛之才。另一方面据说当时人形容诸葛亮是“初时不见其异,过后不见其比”,诸葛亮其实只是把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事做到了极致而已。有人说诸葛亮做事实在太事无巨细了,实在不是一个领导人的样子。然而如果不做到这个地步,如何能够最有效地发挥蜀国的国力了呢?哪里还有机会讨伐魏国?其实以蜀伐魏确实是一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因为实力差距就摆在那里。战国时期秦国仅以关中之地就可以征服巴蜀,现在诸葛亮却想以巴蜀征伐整个北方不是太难了吗?其实以诸葛亮的隆中对来说,荆州很关键,关羽一失荆州就相当于断了整个蜀汉的前路。

    司马懿相对来说更擅长作战和玩弄权术,伐孟达、征辽东、抗衡诸葛亮,他对战争的虚实变化了如指掌。最精彩的是高平陵政变,其实换一个人司马懿都不可能成功。曹爽带着皇帝、百官、军队在外,失去一座都城算得了什么?他大可以继续号令天下,以曹魏整个北方来征服那座城。但司马懿料到了曹爽心无大志,一失去都城没了主见就慌了,派一使者临之以威诱之以利就甘愿引颈待戮。只能说司马懿对人心的掌控死死的,他的两个儿子在平定淮南叛乱时也是如此。

    他们两个的能力体现在他们的的风格上,诸葛亮做什么事都堂堂正正,哪怕打仗也不讲究奇计,只是号令严明、部伍严整、器械精良,打仗要让人心服口服,比如七擒七纵孟获。而司马懿则崇尚算计,作战、弄权都讲究虚虚实实,让人摸不透自己,而自己却要摸透别人。从能力上看双方只能说各有所长,不过诸葛无论乱世治世都能发挥所长,而司马懿更适合乱世!

    二、操守

    这两个人在蜀汉和曹魏的地位和所受到的信任是不相伯仲的,诸葛亮为刘备之顾命大臣,司马懿既是曹丕的顾命大臣又是曹睿的。然而两个人最后的表现却令人唏嘘!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诸葛亮为报效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活活累死在了北伐战场上。

    司马懿却玩弄政治杀戮曹魏宗室,最后自己的子孙竟然直接取而代之。为人臣子到这个地步,真是太不忠了。虽然确实顾命大臣的位子不好坐,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但做到那个地步司马懿又何面目到地下见曹丕曹睿呢?而且以曹爽的为人,司马懿如果想善终不会很难。比起曹操毕竟是亲手打下的天下司马家族这种行为更令人不齿。难怪晋明帝听到自己的祖先这样取得天下的,都要掩面遮羞了!

    昔人已逝,在那个乱世中他们都是豪杰,我们或许没有什么资格评判他们!在这里只能表达对千古一相——诸葛亮的敬佩。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与 司 马 懿 之 比 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