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要逃回老家谯郡,起兵反董,不想途经中牟,被抓,县令陈宫不仅把他放了,还弃官跟他一起干反董大事。谁知在成皋又遇到故人吕伯奢,因误会杀了吕全家,还把恩人吕伯奢本人也给杀了。

    这件事是引起巨大争议事件之一。

    当然,这也主要是小说的事件,与史实差异是相当大的。

    矛盾重重的杀人事件

    史书记载是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与宾客一起劫杀曹操,结果反被曹操杀了数人。

    然后,就有各种片版本了,与小说所载大致相似,大多都是因为误会,曹操杀了人。但是都没有杀吕伯奢的事。

    所以这件事是小说虚构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贬损曹操。

    这样的事情确实是个两难之事,要么杀人,要么被杀,逃亡之人本身就是惊弓之鸟,产生各种误会往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小说中曹操的选择有相当的合理性,而且不止是曹操,是所有处于类似处境中的人都自然会有的选择,只是曹操的这个处理是相当果断的,这反倒说明了他的洒脱、豪爽的一面,而不是相反。因此把不仁不义的帽子扣在曹操头上也是非常勉强的。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有杂记上说曹操误杀人之后,凄怆地说了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才是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的自然表现,悲怆自然是由于无奈,心理是悲愤而矛盾的,而这句话的意思也只是宁可让我负人,也不要让人负我。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而在小说里,曹操一句凄怆的话,竟然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直接上升到了曹操与天下人之间的矛盾,它的性质当然差了十万八千里,也把曹操直接放在了世人的对立面。成了曹操成心与天下人为敌了。即使如此,此中也仍然包含了一份豁达,需要我们仔细体会!

    注: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我要上头条#

    #在头条看见彼此#

    #头条创作挑战赛#

    单字解释: 宁 我 负 人 毋 人 负 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