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2024届备考】高中语文新高考 I 卷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3)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2.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过秦论》中“,”两句就是对这一事件效果的概括。

    3.《礼运》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

    4.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

    5.《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6.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

    8.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0.《六国论》中作者借“,”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1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12.《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13.《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1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16.《荀子·劝学》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17.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8.关于朝代盛衰,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提出了“,”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19.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是“,”。

    20.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

    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5.既自以心为形役

    6.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7.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8.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9.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0.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1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5.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1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7朝闻道夕死可矣

    18.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单字解释: 届 备 考 高 中 语 文 新 高 考 卷 理 解 性 默 写 专 题 训 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