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大明最惨一战,50万大军灰飞烟灭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明正统十四年,瓦剌也先率领大军,兵分四路,进犯大明,21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率领大军50万北伐,在土木堡遭遇空前惨败,50万大军损失殆尽,明英宗本人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那么如此惨败,是如何酿成的呢?

    ▲土木堡之战图

    01

    明朝建立之后,元顺帝北逃,蒙古的势力依旧强大。其后,蒙古分为东边的鞑靼和西边的瓦剌两部。而到了明英宗时期,瓦剌开始强大起来。

    瓦剌和明朝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大明给也先一个封号:顺宁王。从这个封号可以看出明朝的心思,想要也先顺从和安宁。

    瓦剌对中原的物资有着天然的渴求,所以希望互市交易,当然,武力掠夺也是一种方式。

    但也有一种更好的方法。

    每次瓦剌的使团到明朝来,会献上一些礼物,大明自然也要回礼,而且按照惯例都要给予极为丰厚的礼物。这样才能显示大明王朝财力雄厚、地大物博。

    所以瓦剌的使团人数不断扩大,从开始不到五十人扩充到两千多人,而且还经常虚报人数,以获取丰厚的礼物。

    明朝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在也先使团献上马匹之后,压低了马价,赏赐的礼物也减少了。

    也先大为不满,既然不给,那就抢吧。

    也先进攻大明的想法是一直存在的,随着瓦剌实力的增长,这种想法一直在也先脑海里盘旋,而所谓的礼物不过是一个小借口而已。

    对于瓦剌的进攻,明朝边将都是很清楚的。邝埜、罗亨信、石亨的等文武大臣都一再提醒英宗,也先很可能会大举南侵。所以明英宗对于也先的入侵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02

    也先大军兵分四路,兵锋直指宣府、大同。明朝守军连战连败,大同总督宋瑛、总兵朱冕战死,损失军队达数万人之多。

    面对瓦拉咄咄逼人得气势,明英宗朱祁镇决定亲征。年轻的皇帝,自然是想要效仿先祖,御驾亲征,驰骋漠北。

    亲征的决定一出,立即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其中最激烈的是吏部尚书王直,明英宗不予理睬,也不带他出征。王直也因此逃过一劫,65岁的他如果随军出征,定会葬身于土木堡。

    明英宗的命令来得很急,明军各地的精锐仓促之间难以集结,于是从京师周边,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从下诏书到出征,竟然只用了两天时间,如此短的时间不是因为明军的效率高,而是因为指挥混乱。

    明英宗的心腹太监王振事实上成为整个战斗的决策者,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王振是在替明英宗背锅。因为明英宗此时正是年富力强,又想效仿父辈一展拳脚,怎么会把指挥权让给王振呢?最大的可能是,这一切的瞎指挥都是明英宗和王振二人商量的结果,最终明英宗修改史书,让王振背锅。

    ▲土木堡遗址

    03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明朝大军出征。

    大军出发之后,一路上混乱不堪,大军尚未到大同,就已经开始缺粮,又不时有大臣请求撤军,而也先的大军此时竟然不知所踪。

    七月二十四,大军到宣府。

    八月初一,辛苦跋涉的大军终于到达了大同。

    此时也先大军在何处,明军是一无所知,到达大同之后,王振想要继续北上寻找也先决战。王振的心腹太监郭振先前参加了阳和口之战,见识到了瓦剌骑兵的威力,力劝王振退兵。

    而此时,军中怨言逐日增多,天气不是风就是雨。

    王振决心撤退,当然,他对外的是大获全胜,班师凯旋。

    04

    大军原本的计划是走南线,经过蔚州,返回北京。蔚州是王振的故乡,这样他可以在家中招待皇帝,而皇帝的到来又会让他增光不少。但后来王振又想到大军会踩坏家乡的庄稼,所以选择原路返回。

    八月初三,明军回师。

    从地图上看,南线的确要更加远离也先大军,但此时的也先正在暗中牢牢盯着明军,即便走南线,就真的更加安全么?只怕未必,对于也先的骑兵来说,不过是多了两天路程而已。

    八月初十,明军达到宣府。

    八月十三,明军正在位于宣府和怀来之间,宣府方向传来消息,也先大军袭击了明军的后卫部队,并全歼明军后卫。后卫部队距离大队有两日行程,这意味着也先大军已经近在咫尺。

    王振派吴克忠、吴克勤兄弟带军1.5万人阻击也先。吴氏兄弟也是蒙古人,其父在成祖时期归顺明朝。二人带领的部队,很快又被也先打败,吴氏兄弟为国捐躯。

    明军此时调朱勇为统率,薛绶为副,带兵4.5万殿后。朱勇的父亲朱能是朱棣的左膀右臂,此时也是身居高位。薛绶是蒙古人,其父降明,他的名字是明仁宗所赐。

    朱能5万大军中了埋伏,也没能抵挡也先,全军覆没。

    朱能和薛绶皆战死,而他们带走的已经是明军的精锐,明英宗剩下的明军,都已经不堪大用。

    05

    八月十四午后,明英宗抵达距离怀来县城约二十里的土木堡。

    我们不知道明军为何会选择在土木堡扎营,史书的说法是,王振一定要等上千车的辎重到来,然后一起走,因为这些车里装着他的私产。

    此说法太过乖张。

    王振出征,带着自己的财产干嘛,放在京城好好的,为何要随军带着?财物若是沿途搜刮而来,明军行军经过的都是苦寒之地,哪里能搜刮几千车财物?

    再则,王振虽愚钝,但逃命的基本常识还是有的。这类小人,成事不足,逃跑都是一流好手,怎么可能在也先大军到来之时,还在等辎重。

    合理的解释是,此时的明军极力想进入怀来城,但已经走不了。

    也先作为一代枭雄,自然会派兵切断怀来和土木堡之间的联系,以完成对明军的包围。

    八月十五,中秋,阖家团圆的日子,也先发动了对明军的总攻,在旷野里,瓦剌骑兵所向无敌,明军溃不成军。

    土木堡一战,以大明的惨败而结束。

    明英宗被俘获,王振被杀,太师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在内的50名多名高官被团灭。

    而明朝50万大军被全部歼灭,仅有零星的明军漏网。

    06

    明英宗在被俘一年之后,被瓦剌送归明朝,在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

    复辟之后的英宗,思念王振,下诏为其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1457年,英宗在京城智化寺北院为王振建立旌忠祠,并题以碑文。在碑文中,明英宗称王振是“自杀而亡”。

    全文完。

    单字解释: 大 明 最 惨 一 战 万 大 军 灰 飞 烟 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