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雷军: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01

    经常会有这种情况,一个公司里面,来了一批新人,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干着干着,差距就拉开了。

    渐渐地,有的人成长很快,差不多一两年的时候,就成为公司的骨干,三五年左右就有可能晋升为领导层。

    但是有的人,可能干不到三个月,就淘汰出局了,还有的,是留在公司,但却最终成为公司中不上不下的存在。

    这能够体现出人和人的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的确是不同的。

    但是,超强学习力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为什么这么拼?为什么这么努力想要上进。

    答案是驱动力。

    就是说这一批特别优秀的人,往往是不需要领导或公司去督促激励的,他自己就想要进步。、

    说到这里,想起知名自媒体人粥左罗的经历。

    粥左罗跟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一样,毕业即失业,漂在北京,没什么背景,所以第一份工作是在专卖店里做服装销售的店员。

    后来他经朋友介绍,得到进入自媒体行业的机会,成为一名文字编辑。

    刚转行自媒体那一两年,身边同事都是以打工的心态,上班工作,下班走人,周末休息。但是粥左罗,除了上班时间,下班、周末也在拼命写稿,就是因为他有出人头地的欲望。

    后来,他凭借写公众号文章,在业内打出了名气,被一家知名培训公司挖走,薪水呈指数级增长。再后来,他辞职出来自己创业,他的账号现在已经是职场领域非常知名的头部账号。

    粥左罗之所以这么拼命,就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能否最终取得成就,自我驱动力实在非常重要。

    02

    而我们一般知道的自我驱动力,许多都是欲望,出人头地的欲望。比如说粥左罗,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以及前两天刚刚卸任的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记者有一次采访黄峥,问他:“在你做拼多多之前,就已经财富自由了,这次创业的驱动力是什么?”

    黄峥回答说:“用通俗的话来说,做这个公司更多是为了刷存在感。你做了一个东西别人觉得还有点牛逼,有点不一样,还能尊敬你一下。”

    然后黄峥又说:“乔布斯在苹果复出的时候曾拍过一个广告,里面说,你可以赞扬他,你可以侮辱他,你说他什么都行,但有一点你不能做到,就是你不能忽视他。”

    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峥和乔布斯有点类似,都是不能容忍被人忽视,想要做出点成就的那种人。

    但实际上,不论是出人头地的欲望,还是无法容忍被人忽视,背后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个东西,才是驱动大多数人有所成就的真正根源,这个东西叫痛苦。

    想想看,无论是乔布斯还是黄峥,不能忍受被人忽视,一旦被人忽视,就会感到痛苦,痛苦到无法忍受,这是这一点,驱动他们不断向前,探寻更好的自己。

    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例子,也很能说明痛苦对一个人的驱动力有多大。

    记得雷军有一次接受采访,说起自己当初从金山出来,做天使投资人那段时间,别人都觉得他都这么成功了,可以了,但是他自己却非常痛苦,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做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程度,所以就觉得非常痛苦。

    于是他总想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要不然那种痛苦让他寝食难安,无法忍受。

    所以他最终创办了小米,并因此获得了巨大成功。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痛苦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

    的确,很多时候痛苦反而会逼迫一个人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03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朋友的故事。

    那还是朋友上小学时的事。那时,他刚从幼儿园升到一年级,因为年龄小,对学习完全没有概念,所以毫不意外的,他第一次期中考试考得很糟糕。

    然后,公布成绩那一天,班主任,也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坐在讲台上跟他们闲扯。扯着扯着,估计说到了一个好笑的点,周围同学都笑起来了,他也跟着笑了起来。

    谁知道,班主任看到他也在笑,忽然用嘲讽的语气说:“某某某,你笑啥?有啥好笑的,你成绩考得那么差,还有脸笑?”

    那一刻,当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过来的时候,他羞耻得无地自容,不是因为成绩,而是班主任的话。

    从那以后,他的话变少了,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在发狠地刻苦学习。

    等到期末的时候,成绩出来,他考了全班总分第一,语文第一。而班主任也忽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对着他眉开眼笑,不但在全班同学面前把他夸上天,还让他做了学习委员。从那以后,整个小学乃至初中阶段,他的成绩都是稳稳地全班第一,从来没有掉下来过。

    那个时候他就朦朦胧胧意识到,最能驱动自己的,原来是痛苦。因为没有这些外在刺激的情况下,平时的他多半是比较懒散佛系,没啥大追求的。

    而类似这样的情景,在以后的人生中又发生了几次,比如刚工作时主管当着全部门的面说他业绩差,他也是人忽然变得沉默,然后接下来那几个月,打了鸡血似的玩命工作,而玩命工作的结果是,年底总结的时候,他坐上了公司销售冠军的位置。

    而现在,他已经是个标准的成功人士,开了两家公司,生活过得富足且洒脱。

    现在聊起来,他还常常说,我要感谢痛苦,如果不是痛苦,我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就像湖畔大学梁宁说的:

    “成就最高的那批人,他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天分——痛苦。”

    有人受不了平庸生活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自己不是焦点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被上司当众责骂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自己的成就太微不足道的痛苦。

    于是他们寝食难安,昼思夜想,努力拼搏,殚精竭虑,日复一日地辛苦付出。

    内心的煎熬,让他们无法停下来。

    而最后,这批人,做出了比其它人高得多的成就。

    你呢?你是属于哪一种人?真正驱动你成长的,是哪一种驱动力?

    除了出人头地的欲望,不能忍受被人忽视,以及痛苦,你认为还有哪些内在的自我驱动力,驱动我们不断去向更高阶段迈进?

    欢迎留言讨论!

    单字解释: 雷 军 绝 大 多 数 成 功 者 都 有 一 个 共 同 特 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