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演义》被忽略的小将,历史上却大破高句丽被刻石纪功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使我们对三国魏晋时期的历史大感兴趣。由于《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历史中的名将,其能力被严重弱化。所以,我们细找之下,总会发现一些在《三国演义》中籍籍无名,只有一两句对白的小角色,在历史上都相当厉害,今天讲的这名小将毋丘俭(guanqiūjiǎn),曾大破高句丽并刻石纪功。

    毋丘俭,毋丘为复姓,「毋」为「贯」的本字。他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毋丘兴官至武威太守。毋丘俭以父荫入仕,后来侍奉储君曹睿,与曹睿关系密切。曹睿登基为帝,毋丘俭作为亲信获得提拔,初任尚书郎、羽林监,不久便出任洛阳典农中郎将。

    魏明帝曹睿在位时大兴土木,导致财政紧张和民怨四起。毋丘俭于是上书进谏,可是曹睿没有停止营建宫室。不久,明帝任命毋丘俭为荆州刺史,名义上提拔,实际将他赶出朝廷。当时荆州边境形势稳定,毋丘俭并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从太和七年(公元233年)开始,割据辽东的公孙渊频频与东吴暗通,又对曹魏的不敬,明帝为解决这多年隐患,调毋丘俭任幽州做刺史,命他解决公孙渊。到了青龙五年/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明帝见公孙渊谋反迹象明显,便派毋丘俭携带书信印章召公孙渊入朝。

    然而,毋丘俭刚率军进入辽东便遭公孙渊痛击,被迫撤走。事后公孙渊正式僭号为燕王,勾结东吴为援,意图共同进犯曹魏。明帝又派司马懿率军出征,与毋丘俭一起讨伐公孙渊。司马懿、毋丘俭苦战一年多,终于擒杀公孙渊父子,彻底平定辽东。

    公孙渊败死,先前受其压制的东北亚强国高句丽就频频入侵辽东。幽州刺史毋丘俭并没有立刻打击,反而养精蓄锐,暗地收集高句丽情报,当时机成熟作致命一击。毋丘俭单在准备,就花了近6年。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毋丘俭正式讨伐高句丽,两度大败其国王高位宫,并攻占都城丸都(位于今吉林集安)。毋丘俭下令屠城以示惩罚。毋丘俭攻陷丸都前,高位宫逃窜至东沃沮(今朝鲜的咸镜道),毋丘俭为了彻底消灭他,在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再度征讨高句丽。这次,毋丘俭亲自坐镇丸都,一面派人追击高位宫,一面派人攻打依附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部落,两路魏军进展顺利,将东汉初年废弃的临屯郡(今韩国东北部)故地,再度纳入中原版图。

    据《三国志》载,当年五月,毋丘俭在丸都刻石纪功,然后回师凯旋。毋丘俭讨伐高句丽之战取得完胜,助曹魏拓地千里,震慑削弱高句丽。此后四十余年,高句丽再不敢入侵辽东,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

    毋丘俭征伐高句丽之际,正为魏帝曹芳在位、大将军曹爽执政之时,毋丘俭能取得佳绩,跟曹爽鼎力支持有关。高句丽战事结束后,毋丘俭陆续晋升为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等职务。

    然而,当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的专政时期,毋丘俭处境还算过得去。但去到司马师代父执政,并擅自废黜魏帝曹芳后,毋丘俭的两位密友夏侯玄、李丰因反对司马师被灭三族,不由得让他有「兔死狐悲」之感。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一起在寿春举兵,号召天下讨逆。

    司马师闻讯,即刻率军前往淮南镇压,毋丘俭交战不利,仓皇逃往慎县,结果被当地村民张属射杀。事后,司马师又下令诛灭毋丘俭三族,时在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曾立下盖世奇功的魏朝忠臣毋丘俭,下场凄惨令人唏嘘。

    单字解释: 三 国 演 义 被 忽 略 的 小 将 历 史 上 却 大 破 高 句 丽 被 刻 石 纪 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