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晚清老照片:这位王爷23岁担任九门提督,腰挂马刀形象威武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晚清时期,摄影术随着东渡的西方人传入中国,之后逐渐在大江南北传播开来。按说,爱新觉罗皇族具有无比优越的条件接触照相机,但事实上,他们比民间更晚接触到这一新生事物。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之际,咸丰帝匆忙跑路,命令恭亲王奕訢留京谈判。在此期间,英军摄影师菲利斯·比托为奕訢拍摄了肖像,他成为第一个留下影像的皇族成员。

    1860年的奕訢。

    那么,谁是继奕訢之后,第二个留下个人影像的皇族成员呢?不是别人,正是奕訢的弟弟奕譞。

    1863年,时为醇郡王的奕譞在南苑请人拍下了下面这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奕譞年仅23岁,横挎马刀站立,颇显威武形象。贴身侍卫分立左右,一个手持长矛、一个肩扛火铳。

    奕譞在南苑留影。

    拍照之年,奕譞深受慈禧太后信任,担任着步军统领、管理神机营事务等关键军职。

    步军统领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九门提督,负责北京内城的卫戍、警备和治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所统帅的3万兵马,皆是清军中的精锐。

    神机营于1861年组建,是一支全部装备新式武器的禁卫军,属于精锐中的精锐。其任务是驻守紫禁城和西苑三海,皇帝和皇太后出行时也随从护卫。如果不是慈禧太后极为信赖的心腹,根本没有机会统领这支部队。

    正是在南苑指挥神机营训练时,奕譞留下了这张照片。遗憾的是,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不知道他在什么情况下了解了摄影术,以及他请哪位摄影师为他拍了照。

    奕譞很珍视这张照片,把它按照画像的形式装裱了起来,蓝绫为衬,装帧考究,上方还有他本人的题诗和落款。

    奕譞在南苑留影装裱照片。

    和奕訢不同的是,奕譞后来爱迷恋上了摄影,而且找到了一位御用摄影师。

    1885年之后,晋为醇亲王的奕譞多次奉旨前往天津检阅海军建设情况。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他引荐了在天津租界开设照相馆的摄影师梁时泰。

    奕譞在天津大沽。

    梁时泰是晚清为数不多的一位本土摄影师,拍照水平高超,先后在香港、上海开设过照相馆,后来又把生意搬到了天津。

    1886年5月,奕譞巡视北洋海防,梁时泰随从拍摄。他不仅拍摄了奕譞的个人活动,还奉奕譞之谕,为各级北洋军官都拍了照。

    奕譞与李鸿章(右)、善庆在天津海光寺。

    奕譞对梁时泰拍摄的照片非常满意,当即写了一首诗《照相得句》:衣冠共是军中侣,形貌共联海上缘。朂尔同人须自勉,汉家麟阁冀他年。

    离开天津之前,奕譞赏了梁时泰四百两白银,这可是一笔非常可观的酬劳。

    奕譞家居生活照。

    不久,他又邀请梁时泰到北京,进入醇王府内拍照。梁时泰拍摄了奕譞的生活以及王府的建筑,展示了风头无两的醇王府的部分细节。

    醇王府的门。

    奕譞与侍从。

    更难得的是,奕譞把这些照片制作成高档相册,送给与自己交往密切的朝廷重臣,甚至作为特别贵重的礼品送给外国客人。这本相册记录了有关醇王府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单字解释: 晚 清 老 照 片 这 位 王 爷 岁 担 任 九 门 提 督 腰 挂 马 刀 形 象 威 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