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除开项羽,英布,谁是楚汉争霸时期的第三员虎将?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楚汉战争不过几年,却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在这些将领中,有以谋略见长的,以韩信为代表;有以英勇见长的,以霸王为代表。霸王于九里山一役,功亏一篑,输给韩信,预示着勇战派的凋落和谋战派的崛起。

    项羽只是英雄,却不是谋略家和政治家,在政治见解上,他就像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而刘邦在政治见解上,却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

    项羽是理想主义者,一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看不清楚世道的险恶和人性的丑陋,项羽的失败用易中天老师的话说,是一股子小家子气在作祟。火烧阿房宫,泄一己之愤,宠爱一女子,而放弃一片森林,这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放弃回江东的最后机会,偏要以死铭志,这是典型的意气用事,将头颅送给吕马童,只是为了成全对方的功勋,因为对方曾是自己的朋友,这是年轻人的一厢情愿,人家吕马童可曾当你是朋友?

    从上述战例题可知,项羽作为一代英雄,绰绰有余,要想成为一代霸王,谈何容易,首先在气质这块,就不像是一个皇帝,你又如何称王称霸?

    小编以为,像项羽这种理想主义的战神是只适合明刀明枪的战场拼杀的,离开了战场,他啥也不是。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项羽还是死在了他熟悉又热爱的战场之上,虽遭千刀万剐,也算死得其所了,总比死在病榻上更强一点吧?

    项羽虽死,却留给我们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文学作品里,演绎出更大的魅力,就艺术感染力和民间影响力而言,项羽的成就是远超刘邦等人的,这也是项羽唯一能够击败刘邦的地方。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唯一能与项羽抗衡的,要数九江王英布,英布的性格与吕布差不多,见利忘义,轻于去就。但就武勇而言,除开霸王,没人是他的对手。霸王与英布在《西汉演义》里曾有数次交锋,最长的一次两人斗了五十余合,还是不分胜负,可见英布那恐怖的战斗能力,除开霸王,真的无人可敌了。举凡楚汉名将,能在项羽马前走出五个回合的都不多见。

    由此可见,如果要排楚汉时期的猛将的前三甲,“一羽二布”雷打不动,比起“一吕二赵三典韦”带来的争议性,这种说法更为靠谱,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都不会否定小编这种“一羽二布”的说法吧?当然项羽帐下还有一个叫季布的大将,但与英布相比的话,无论武勇还是地位,都差着一截呢。

    那么除开项羽,英布,谁是楚汉时期的第三员猛将?刘邦帐下唯一有资格的就是樊哙,其次是灌婴,这两人在演义里曾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武力相若,但与项羽、英布相比,还是有点不够看。龙且不错,光论武勇的话,略微逊色于英布,但差距不大。

    龙且的气势和忠心,都让英布惭愧,可惜龙且最后碰到的对手是韩信,失败也是意料中事了。那么龙且有没有资格排进楚汉武将的前三甲,仅屈居项羽和英布之下呢?小编想起了项羽的宿敌——章邯大将。

    章邯是秦末一等一的大将,曾一阵斩杀项梁,威名所向,令各路起义军闻风丧胆,若不是项羽神勇,巨鹿会战,破釜沉舟打败章邯,章邯的威风至少还可以持续多年。章邯与项羽在演义中也有多次交锋的记录,最长的一次两人与乱军中交战,枪来枪王,乱喊乱叫,斗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负,章邯力怯,又见势头不好,拨回马走,项羽追赶,路遇秦朝援兵到来,救了章邯一命。

    通观《西汉演义》全书,能在项羽的霸王枪下走出二十回合的,只有英布和章邯两人,章邯也曾先后与项羽、英布交战,虽落下风,却能全身而退,足以彰显其武勇了。

    龙且也是一等一的楚国猛将,只可惜有效战例不多,缺乏章邯这种硬碰硬的虎将单挑记录,因此只能将铜牌拱手相让于章邯了。

    章邯一直是常胜将军,只可惜碰到了硬茬项羽,最后兵败投降,令人扼腕叹息,项羽就不用说了,要不是韩信,刘邦想赢他,简直比登天还难。章邯输给项羽,主要输在气势上,彼时的秦朝政权已经风雨飘摇了,而楚国蓄力多时,厚积薄发,这是项羽能取胜的关键因素。而项羽输给韩信,主要输在谋略上,韩信是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兵不厌诈,计谋百出,真的令项羽防不胜防了啊。

    但就武勇而言,韩信绝非项羽对手,实打实不玩阴谋诡计的话,胯下小儿到底能否在项羽手底下走出五个回合呢?

    小编一直存疑,那么您怎么看呢?

    单字解释: 除 开 项 羽 英 布 谁 是 楚 汉 争 霸 时 期 的 第 三 员 虎 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