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定鼎三国之势的“定军山之战”,曹操为何不派兵营救夏侯渊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文|四季文史

    定军山之战发生在汉中之战的后半段,此战堪称定鼎三国之战。

    此战中,蜀汉老将黄忠斩杀了曹魏集团的大将夏侯渊,彻底震撼了曹军。这一战于刘备而言,是押上了自己的老本,是针对汉中地区的一场全面战争。好在有惊无险,最后完胜曹操。

    汉中之地,北接雍凉,南通巴蜀,占据秦岭,是一处战略要地。此地被曹魏占领,如同遏住了蜀汉的咽喉,这让刘备惶惶不可终日,攻取汉中变得刻不容缓。

    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蜀汉并无很大的胜算,他们也不敢主动出击,毕竟曹魏的实力在当时还是呈碾压之势的。不过,随着定军山一战,夏侯渊一死,刘备迅速占据上风,最终夺取汉中。汉中的丢失,不仅仅让曹操骑虎难下,更影响到了曹魏的后期的走势。

    曹操乃当世之奸雄,他岂能不知汉中的重要性,既如此,他为何不发兵增援夏侯渊?夏侯渊武力值超群,他又是怎么失败的呢?

    夏侯渊的本事让曹操产生了幻觉

    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夏侯渊素有“白地将军”之称,这主要还是因为定军山之战全线溃败,而且自己也被黄忠斩于马下。所以,曹操在战后以《军策令》导诫全军,并说出了上面的话。

    夏侯渊真的如曹操所说那样,只会逞匹夫之勇的莽夫吗?若说不会打仗,曹操为何又让他镇守汉中,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曹操对夏侯渊充满了信心。

    曹氏出自夏侯氏,论起来,夏侯渊跟曹操还是同族兄弟。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事实上,夏侯渊、夏侯惇兄弟二人一早就跟着曹操东征西讨,两兄弟的威名也早已传遍三国沙场。两人不但带兵打仗有一套,而且作战十分勇猛。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两人的配合下,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在关中与凉州的诸多战场,可以看到两人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等诸多外部势力,可谓“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曹操语)。

    不难看出,两人早已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

    建安二十年(215)七月,曹操率军征讨张鲁,张鲁欲投降,其弟张卫极力阻止,并率大军坚守不出。曹操久攻不下损失惨重,欲撤军北还。返程时,夏侯渊误入张卫军营,营中溃不成军。曹军顺势攻占平关。张鲁以为曹操是神兵天降,不久后便倒戈投降。

    汉中一战,曹操认为夏侯渊居功至伟,封其为征西大将军,留守汉中。同时,曹操留张郃等人协助夏侯渊,守住蒙头岩等隘口。曹操认为这样的布局会让汉中固若金汤,自己可高枕无忧。

    曹操到了南郑后,亲自写了一封手书,他想考一考夏侯渊的智谋。

    使命持节到渊营,渊接入。使者出书,渊拆视之。略曰: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曹操很开心,认为自己将夏侯渊留在汉中是正确的决定,于是又对夏侯渊说:吾今屯大军于南郑,欲观卿之“妙才”,勿辱二字可也。夏侯渊字“妙才”,此二字被曹操夸得神乎其神。

    刘备的实力让曹操觉得不足为患

    公元218年刘备开始攻打汉中,不过这一战就是两年,刘备没有占据任何优势。在一次次大小战役中,夏侯渊率张郃、徐晃等人轻松御敌。曹操觉得刘备并没有江湖传言说的那样厉害,因此对其放松了警惕。

    但曹操忽略了人性的弱点,夏侯渊此人比较高傲自大,尤其是非常轻敌。最终,定军山一战,夏侯渊遭到蜀汉老将黄忠和法正的算计,最终命丧定军山。

    作为自己的心腹重臣,曹操本以为夏侯渊可以在汉中发光发热,替自己守住大后方,为自己解除后顾之忧,未曾想,夏侯渊败得如此迅速。

    还有,当初曹操平定汉中时,本可以率领大军对刘备集团奋起直追,那时刘备虽然刚刚占领西川,可西川彼时哀鸿遍野,根本不具备战事需要,非常羸弱,曹操倘若一鼓作气剑指刘备,那么刘备只能自顾逃亡。

    刘备如若不逃走,那么曹操数十万大军肯定将其碾压。

    却说西川百姓,听知曹操已取东川,料必来取西川,一日之间,数遍惊恐。——《三国演义》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感觉这不像是曹操的一贯作风,按理说曹操占据汉中后他会乘胜追击,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司马懿、刘晔等人的计划,给了刘备喘息的机会。

    曹操着实大意了,他本以为刘备自身难保,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汉中有所觊觎,因此彻底放松了警惕。曹操觉得留下夏侯渊、张郃等人把守汉中,量他刘备也不敢来进犯。

    大战爆发后一切为时已晚,虽然曹操回邺城后曾增派曹洪驰援汉中,奈何夏侯渊还没等到援军到来,就被黄忠一刀给劈了。所以,我们也不能说曹操没有驰援夏侯渊,只能说形势发展太快了,等到曹操反应过来时夏侯渊已经命丧疆场。

    前文有述,汉中地理位置特殊,对成都形成一种自然屏障,如果此地失守,那么成都必被别人取之。当刘备拿下汉中后,虽然兵力不及曹魏,但却占据了地理优势,就可以保证曹魏无法逼近成都,这一点对于蜀汉后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人算不如天算,曹操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心腹大将会让刘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收拾了,如果刘备稍有迟疑,或者曹操能早做判断,那么刘备也不能成气候,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难以形成。

    东吴孙权的掣肘让曹操无暇全顾

    曹操在三国时期属于一家独大,不过,他除了要防刘备,还要留心另外一支力量,那就是东吴。

    曹操占领汉中后,刘备一方面静观其变,等待反击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跟诸葛丞相积极谋划,想通过第三方力量来分散曹操的注意力。

    诸葛亮是三国奇才,刘备能成就一番事业,不夸张地说有诸葛亮一半的功劳。诸葛亮针对汉中被占这一劣势,他积极建言献策刘备,通过挑唆江东孙权和曹操之间的矛盾,来分散曹操在汉中的注意力。

    诸葛亮劝孙权趁曹操远在汉中,不如去攻打东线重地合肥。孙权知道这是诸葛亮借力发力的计策,但孙权觉得此时确实是攻占合肥的最佳时机,这对东吴是百利无一害的。

    孙权果断命吕蒙、甘宁等人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合肥。此时的合肥只有张辽、李典,乐进三将,可谓兵微将寡。针对这种局面,曹操立即手书张辽:“如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张辽以七千大军迎战东吴十万大军,并取得逍遥津大捷。此后,曹操已经无暇顾及刘备,积极派员去东线支援张辽等人防守合肥。

    公元219年,又逢蜀汉大将关羽猛攻襄樊地区,结果襄阳被占,樊城被围,于禁被生擒,庞德被斩杀。千钧一发之间,蜀军剑指许昌,曹军腹地眼看就要被占,所以曹操分身无术,汉中失守也成了必然。

    不过史学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曹操生性多疑,而夏侯渊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他自成一家之实已初见端倪,虽然对曹操没有生异心,不过他的实力已经功高震主,这也是他死的原罪。

    犹记得曹操曾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所以曹操根本不允许这样的人留在自己身边。曹操心想,自己已经到了迟暮之年,即便夏侯渊忠于自己,难保对曹丕不会有二心。既如此,让夏侯渊镇守汉中,他曹操静观其变即可。

    只是有些事却没有按照曹操所料想的结局去走,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曹军士气锐减,而蜀军士气反而大增,曹操对此无可奈何。僵持数月后,曹军“积月不拔,亡者日多”,无奈的曹操只能宣布退兵。至此,汉中这一重要的军事基地,完全让给了刘备,刘备据守于此,受益良多。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单字解释: 定 鼎 三 国 之 势 的 定 军 山 之 战 曹 操 为 何 不 派 兵 营 救 夏 侯 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