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有多恐怖?让曹操临死前都念念不忘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风雨飘摇,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诞生了无数英雄豪杰。三国时代不仅是各方英豪逐鹿的战场,背后更暗藏着谋士们运筹帷幄的较量。

    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然而当英雄迟暮,回顾人生之时,亦不免有所感慨。

    建安二十四年,已经获封魏王、九锡加身,行天子礼仪的曹操也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丞相府里依旧威严,空气中夹杂着肃杀气息,曹操此时正躺在病榻之上,强忍着不断发作且一次比一次剧烈的头风病,向近前的心腹爱将们交待事情。

    看着这些和自己一样逐渐变老的将军们,曹操不禁回想起当年与他们一起金戈铁马的日子。

    从平定黄巾起义起家,到十八路诸侯战董卓,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路走下来,曹操看遍了当世英雄,而眼前的这些武将们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随即曹操又看向另一旁的谋臣们,与武将们比起来,谋臣们显得更加怯懦一些。看着他们,曹操又想起了自己的老友荀彧还有英年早逝的郭奉孝。

    只是可惜啊,倘若郭嘉不死、荀彧犹在,曹操必将托付其以大事。而眼前的程昱,忠心可嘉但能力不足;司马懿有雄才大略,但其心性难定,很难说是真心为了曹氏基业。

    唉~罢了罢了,后面的事再也管不着了。

    但是,每当看到谋士们时,曹操也不免会想起他的那些老对手们。能够跟他交手到现在的,孙权那边就不必多说了,主要是刘备。

    他刘备何德何能让那么多谋士为他效力?先有徐元直,被自己略施小计挖过来了,但在这里从未发一言。这样也好,总归比留在刘备那里强。走了徐元直,来了个诸葛亮,虽然自己一直称他为诸葛村夫,但其实他是比荀彧还要多才之人。

    最可惜的莫过于法正,一想到此人,曹操便不禁感叹:“我收的能人这么多,怎么就没有法正这样的人呢?”足可见曹操对法正的赏识。

    法正何许人?他又做了什么事,让曹操能如此评价他呢?

    在三国各谋士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卧龙凤雏,即诸葛亮和庞统,在《三国演义》这本古典名著之中,作者罗贯中对二人进行了丝丝入扣的描述。

    尤其是对诸葛亮,大量的笔墨用于描写他的诸多奇计,表现出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

    但是在正史之中,诸葛亮虽也多有奇谋,不过更多的则是表现他在处理政事上的功绩。而在刘备身边,入主西川之后真正的谋士则是法正。

    法正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祖父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法真。

    因为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法正从小就聪明伶俐惹人喜爱,尤其是他的祖父法真,更是对这个孙子寄予厚望,不仅亲自教法正读书,还连带着琴棋书画也一并教授。

    法正也非常好学,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才学之士。只是法真并没有等到这一天就去世了。

    在东汉末年这一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很多有才学之人都立下投靠明主、匡扶社稷的宏图大志,法正自然也不例外,可是要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主公呢?

    当时的法正认为,中原地区是群雄征战的主战场,各大诸侯此消彼长征伐不断,实在很难看清谁才是真正的雄才之主。

    而反观川蜀地区,由于地形闭塞,反而很少发生大战,而蜀主刘璋似乎也正缺名士辅佐,故而在天下局势并不明朗的时期,入蜀明显是个极为明智的做法。

    于是法正与同乡孟达收拾行装,直接从小路前往成都投奔刘璋而去。清风得意,马蹄酣急,而等待着法正的又将是何等遭遇呢?

    当时名士投奔,大多为诸侯心腹介绍,或者该名士本身就久负盛名,但是这两个条件跟法正都没有关系。

    蜀地自古与世隔绝,在这里也没有法正的亲友,而法正的名气也只能影响到关中地区,蜀地自然也就没人听过他的大名。

    不过当法正和孟达求见刘璋时,刘璋还是接见了他们。法正和孟达大步走进了州牧府,两旁的黑甲武士手执长矛分列左右,气氛异常肃杀。

    此时法正笑道:“看来这刘季玉是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啊!”

    大殿之上,刘璋正襟危坐,两侧文臣武将也都面色凝重,而法正却和孟达有说有笑地走了进来。刘璋率先发问:“先生不远千里前来蜀地,不知欲领受何职?”

    法正倒也不避讳:“惟愿做一谋臣尔,出入军机,执掌军务。”

    两旁文武众臣闻听此言,顿时大笑不止,就连刘璋也被这话逗得掩面轻笑。法正见状,反倒是站的更加笔直。最终,刘璋以法正、孟达初入蜀地,对这里的情况暂时不了解为由,暂时任命法正为新都县令。

    法正对这一安排非常不满,以他的才能,至少得是一名偏将军才对,而刘璋无识人之明,令法正感到十分苦闷。

    虽然后来法正由于处理政务得当,又被提升议军校尉,但对颇有才学的法正而言依然难以满足。

    在蜀中百官之中,法正与张松最为要好。二人志趣相投又同为怀才不遇之人,故而惺惺相惜,情谊更格外深重,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都对刘璋的软弱与识人不明感到愤慨。

    刘璋并非明主,使他们两个早已达成的共识,但真正的明主又在哪里呢?

    此时的中原北方已经在曹操的控制之下,他也是所有诸侯中地盘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支。为了与曹操交好,刘璋便派遣张松出使许昌,而张松便想趁机了解一下曹操。

    不过蜀地在中原诸侯的眼里始终是块贫弱之地,从这里出来的使臣自然也难入曹操的眼,故而曹操对张松的态度极为傲慢。

    张松一气之下离开许昌,准备返回蜀地。但行在路上偶然路过荆州时,却意外得到了刘备的盛情款待,这让遭遇不公待遇的张松感到格外的欣喜。回到蜀地之后,张松便极力劝刘璋与刘备结盟。

    与此同时,张松也在法正面前也不断说刘备的好话,认为刘备才是真正值得他们二人效忠的明主。久而久之,法正也对刘备心向往之。

    一边是现实中的庸弱之主,一边是好友口中的圣明之主,法正又将何去何从呢?

    法正对于刘备虽然早有耳闻,他的仁义之名早已传遍九州,但是法正毕竟没有与刘备接触过,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主君,法正也没有下定结论。

    很快,奠定三国格局的赤壁之战开始,除了刘备、孙权、曹操三方之外,全天下的诸侯都在关注着这场大战的动向。

    此战曹操若胜,则可一统中原,天下诸侯莫能与之相敌;曹操若败,则诸侯们也会乘势而起,动摇曹操在北方的统治根基。

    最终,强大的曹操却被孙刘联军所击败,一时间震动诸方诸侯。刘璋想要派遣使臣向刘备祝贺,而这一任务则最终落在了法正的身上。

    法正率领使团向荆州走去,他一路上不断思考: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倘若他真的是一位明主,那我又当如何?

    然而事情的走向却让法正感到非常意外。当蜀中使团到达荆州城外时,刘备率领关张赵及诸葛亮等荆州文武群臣已经久候多时,刘备亲自上前接他下马,给与他规格极高的礼遇。

    在荆州城内,刘备不断跟法正说自己感念刘璋的恩情,并表示如果益州有难,则必当倾力相助。

    虽然法正也觉得这说的都是客套话,但还是觉得心里非常舒服。

    在荆州停留的这段时间里,法正发现刘备军中军纪严明,且多有猛将,尤其是关张赵三人更是万夫不当之勇。

    同时在江夏城中,社会秩序井然,与外面诸侯混战的局面截然不同。如此,法正更认为刘备是一位真正值得追随的明主。

    回到益州之后,法正与张松私下联系,讲述了他在荆州的所见所闻,二人畅聊正酣之际,便相约共同迎刘备入川,并且奉为新主。

    不久之后,张鲁率军入侵益州,刘璋手下虽然兵多将广,但多是酒囊饭袋,对于张鲁入侵根本抵挡不住。

    当此之时,张松和法正便联名上书,力劝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帮忙平定战事,走投无路之下,刘璋也只能应允,并派遣法正进入刘备军营,担任刘璋与刘备之间的联络官。

    事实上,在刘备率军入川之前,法正就已经到达刘备军营,也正是此时,法正向刘备投诚,并相约在平定张鲁之后,由张松里应外合夺取蜀地的计划。

    但是,正当刘备准备夺益州时,张松却因密谋投靠刘备而被杀,刘璋和刘备的关系也随即破裂。

    益州大军兵锋直指刘备,而刘备却远在益州汉中交界地带,兵马、粮草都没有补给,一旦被益州大军拖住,形势将万分危急。

    当时刘备最担心的就是刘璋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而法正却告诉刘备不用担心,更直言道:“刘璋虽然庸弱,但还算爱民,他不会将城外百姓都驱走的。”

    而事实也果真如法正料想一般,刘备率军连番作战,最终夺取了益州。

    在大封群臣的时候,刘备接连赏赐了诸葛亮、关羽、张飞和法正,且四人所得赏赐一样,而法正也成为益州旧臣之中得赏最丰厚的一个。

    法正至此终于实现了跟随明主的愿望,而他又将如何施展自己的才学为刘备出谋划策呢?

    刘备取得益州之后,法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迁,但法正毕竟是谋士,处理政事是诸葛亮的特长,故而法正极力想要在一场大战中证明自己。

    很快,曹操征伐张鲁,张鲁不敌,汉中便落在了曹操的手里。

    自古以来,能够直达蜀地的要道就在汉中,法正觉得曹操攻占汉中立足未稳,而汉中战略位置又极为重要,所以就力劝刘备出征汉中。

    刘备听了法正的观点深以为然,同时诸葛亮也对法正的看法大加赞赏,所以刘备就准备亲率大军攻打汉中。

    当时曹操这里驻守在汉中的主要是大将夏侯渊和张郃,二人各领一路大军分别驻扎,互为犄角。刘备引军杀到时,一时间也不知道该首先向谁进攻。

    这时法正说道:“夏侯渊为曹操肱骨,有勇有谋,不可擅动。主公可分兵十路,攻打张郃,不在歼其人夺其城,而在引出夏侯渊尔。”

    刘备一听果然妙计,就按照法正的建议分兵轮番攻打张郃。张郃也是曹操手下一员虎将,他指挥曹军固收城池,但连续的车轮战让他疲累不堪。

    于是张郃便派人请夏侯渊增援,然而刘备却早已在援兵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并趁夏侯渊离开之际奇袭夏侯渊据点。

    此时夏侯渊腹背受敌,法正便命人对夏侯渊猛攻,最终一代名将夏侯渊被黄忠斩落马下。而张郃得知夏侯渊已死,随即率领残部逃出汉中。

    这一战不仅让刘备取得了汉中,更让法正在三军之中扬名,就连事后诸葛亮看了法正的行军部署都暗暗称奇。

    随后曹操引兵进犯汉中,并在两军对峙之际看到了身在刘备身旁的法正,当他得知夏侯渊是被此人用计斩杀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他起了爱才之心。

    以至于后来说出那句:“我收揽谋臣无数,却没有像法正这样的人啊!”

    不过,仅仅一年之后,法正便因病去世。法正去世后刘备悲痛不已,竟一连痛哭多日,足可见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法正一生大多数时间皆为怀才不遇,其后期得遇明主,但却天不假年,其传奇的遭遇令人顿感唏嘘。

    刘备率军攻打东吴时,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还,诸葛亮得到败报之后无不惋惜地说道:“如果法正还在,一定可以拦住陛下!也不至于如此大败!”

    也正因如此,后人在评价法正时也每每叹息道:“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单字解释: 法 正 不 死 便 无 三 国 法 正 有 多 恐 怖 ? 让 曹 操 临 死 前 都 念 念 不 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