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给孩子起名很犯难么?看看四字姓名的五种形式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作者:谭汝为

    汉族人取名基本就是两种形式,一是单名,即一个字的名字;二是双名,即两个字的名字。

    由于汉族姓氏绝大多数为单姓,所以汉族姓名以两字和三字为主。

    此外,还有四字姓名,尽管数量远不及前者为多,但其格局历史悠久、形式纷纭,且在当代呈现出发展变化的新趋向。

    下面,我们聊聊四字姓名有以下五种形式。

    1、复姓+双名

    汉族两字姓称为复姓,例如欧阳、司马、诸葛、上官、淳于、公孙、西门、皇甫、司徒、东方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传统姓氏。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相处和交往中,姓氏也出现了同化和融合,如汉族姓氏里就保存了历史上少数民族的一些古姓,如呼延、綦毋等源自匈奴族古姓;贺兰、宇文、慕容、拓跋等源自鲜卑族古姓;耶律、石抹等源自契丹族古姓;哥舒、仆固等源自突厥族古姓等等。

    复姓加双名是四字姓名的基本形式,例如:欧阳山尊、马相如">司马相如、诸葛文森、上官云珠、淳于缇萦、公孙景茂、西门惠君、皇甫惟明、司徒美堂、东方既白、呼延夜泊、綦毋怀文、贺兰进明、宇文化及、慕容延钊、拓跋思恭、耶律仁先、石抹宜孙、哥舒云汉、仆固久安等。

    2、双姓+双名

    复姓是以两字为姓,而双姓却是两个单姓的组合。

    所谓“双姓”,就是在我国东南沿海某一个地域范围内,源于两家通婚或过继,把两个不同的单性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双字的新姓氏,并子孙后裔一脉相承,旨在同时继承两家的烟火。

    如浙江的陆费、广东的刘胡、福建及香港的钱王、台湾的张简和范姜等双姓,均有上百年或几百年的历史。如清道光年间湖南巡抚陆费恩洪(后改名为“瑔”)、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字伯鸿)等都是浙江桐乡“陆费”双姓的后人。

    3、夫姓+父姓+双名

    在港台地区,已婚妇女往往在自己的姓名前冠以丈夫的姓,形成“夫姓+父姓+双名”的格式,如陈方安生、范徐丽泰等。

    早在上古时期,中国的贵族女子婚后就有以“夫姓”加上“父姓”为姓名的传统规约。如姬姓女子嫁给孔姓男子为妻,就称为“孔姬”;姜姓女子嫁给赵姓男子为妻,就称为“赵姜”等。

    后来,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大多没有正式的名字,婚后的正式称谓格式就是“夫姓+父姓+氏”。

    港台地区已婚妇女以“夫姓”加上“父姓”的姓名格式,与中国古老的姓名规约是一脉相承的。

    4、父姓+母姓+双名

    近年来,内地的一些思想开放的年轻夫妇,为了强调男女平等,在为新生儿取名时采用“父姓+母姓+双名”的格式。

    这种命名格式使人口普查中四字姓名大量出现,如张杨舒仪、唐林婉儿、郑赫莲子、马陆辞玉、杨柳娉婷、周袁亚雄、何华德龙、金碧辉煌、陈于落雁、李程俊玉等。

    这种新颖的取名格式可以极大地减少重名现象,同时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理念。

    但是这种姓名格式存在一个问题,它与港台地区已婚妇女“夫姓+父姓+双名”的姓名格式很难加以区分,极易产生误解。

    例如港台人士看到张杨舒仪小姐、杨柳娉婷小姐之名,容易产生名花有主的误会;内地人士看到姚林秀琼、郑黎佩珊之类姓名,可能误认此人父亲姓姚、母亲姓林或父亲姓郑、母亲姓黎等等。

    5、单姓+三字名

    改革开放以来,为新生儿取四字姓名的逐渐增多,在一些大城市的人口普查中出现了,如张聪颖子、方永正则、张百真铭、齐家若楠、杨鸾珍倩、王宸欣慰等。

    其中既有含义深婉的精品,也有效颦洋名,失却中国特色的败笔。

    这种良莠不齐、优劣杂陈的命名现实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或杞人忧天。

    【作者简介】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单字解释: 给 孩 子 起 名 很 犯 难 么 ? 看 看 四 字 姓 名 的 五 种 形 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