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盘点历史上10位独掌大权的太后,解读那些站在皇帝身后的女人们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历史属于男性。

    诚然,在封建帝制时代,传统礼法的束缚之下,女人似乎永远无法进入历史。

    因为在古代,女人要讲三从四德,要恪守妇道,也从来不能抛头露面。

    作为女性,她们这一生似乎太过沉重了。

    她们上有父母公婆,下有丈夫儿女,她们的一生似乎只能严尊夫教,敢于奉献,乃至于在史书上都无法留下一个名讳。

    但历史漫长,总是会充满意外。

    在这条蜿蜒的历史河流之中,总还是有那么一群不甘寂寞,不甘平庸的女人,以各种机缘巧合的方式,由幕后走到了台前,乃至于成为了那个时代中盖过男性的存在。

    而这群女人,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角,即,中国历史上十大独掌大权的太后。

    她们是谁?她们有什么样的故事?

    她们又缔造了怎样的传奇?

    今天,作者即将为您揭晓答案。

    10.大秦帝国宣太后

    别的先不说,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实现垂帘听政的太后,便是惊人之举。

    公元前306年,秦国国君秦武王闲着没事儿非要作死,高高举起一支大鼎,本想炫耀自己气力过人,结果脚下一不留神,大鼎脱落,活活把自己给砸死了。

    秦武王一死,年幼的秦昭襄王即位,皇帝年幼,主少国疑,面对庞大的秦帝国根本无从治理,于是,宣太后临危受命,成为了秦帝国的实际掌控者。

    宣太后实际掌权的时间,长达四十一年。

    而在这四十多年里,宣太后最大的功绩,无疑是诛灭义渠。

    义渠,这是一支从东周时期就长期活跃在河套地区的游牧民族,时常滋扰秦地,一直是秦帝国的大患。

    有读者可能会说,大秦赳赳,灭六国不都是分分钟的事儿,收拾个小小的义渠还不是手到擒来。

    朋友们,您说的那个横扫六国的秦国,是在不远之后的将来,而此时秦昭襄王治下的秦国,混的其实还真不咋地。

    硬打,恐怕伤亡太大。

    求和,人家义渠又不愿意坐下来和谈。

    投降,又不是素来尚武的秦人们的脾气。

    但义渠人时刻滋扰,如果不处理,日后必然会酿成更大的祸端。

    于是,我们的宣太后做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决定。

    她以牺牲自己的色相为代价,和义渠部落的首领义渠王私通,并且还为义渠王诞下了两个儿子。

    由此,宣太后获得了义渠王的信任,从而在之后设计杀死了义渠王,义渠由此覆灭,收归秦地。

    在作者来看,宣太后以秦国太后之尊的地位,忍辱负重,和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义渠覆灭的行为,实在是那个时代的惊人举动。

    义渠收复,宣太后解决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从此,秦帝国的铁骑便可以一心东进,再无后顾之忧,这份功劳,堪比张仪和司马错攻取巴蜀的成就。

    9.西汉吕后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妻子,吕后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王的女人”。

    不过吕后虽然是原配,又是皇后,但却并不得到刘邦的宠爱。

    刘邦最喜欢的妻妾,是戚夫人。

    皇帝爱屋及乌,不仅十分宠爱戚夫人,对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更是多有青睐,乃至于想把刘如意立为太子。

    吕后这个恨呐,简直可以说是把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戚夫人不仅夺走了夫君对他的宠爱,乃至他的儿子刘如意甚至一度威胁到了自己的儿子,即刘盈的太子之位。

    不过,最终在吕后的精妙安排之下,刘盈还是成功守擂,顺利成为了新帝。

    汉惠帝刘盈其人,性格懦弱,不善理政,所以朝政大权自然全盘落到了吕后的手里。

    于是,吕后同志的复仇之路开始了。

    他记恨先帝刘邦,但刘邦已死,总不能拉出来再打一顿,于是,吕后把这份仇恨撒到了曾经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身上。

    吕后手起刀落,一干名牌大臣纷纷落马,死的死,伤的伤,辞退的辞退,开除的开除,而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

    收拾完大臣,吕后又把矛头对准了曾经的情敌,戚夫人。

    而吕后对付戚夫人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人彘,这是古代历史上非常残酷,血腥,且十分变态的刑罚,在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但神奇的是,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也就算了,吕后还脑洞大开的把儿子,即惠帝刘盈拉过来欣赏,结果刘盈看过吕后的“杰作”之后,当时就吓尿了,之后更是一病不起,没多久就驾崩了。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虽然吕后为人处世的手段十分残忍,但并不妨碍她是一把治国的好刷子。

    吕后奉行黄老哲学,实行休养生息的治国方针,西汉让她治理的不说是国富民强,也算是有模有样。

    但,吕后同样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频繁重用自己的兄弟姐妹,由此开始了自汉朝以来,外戚专权的先河。

    8.西汉孝文窦太后

    窦太后可以说是西汉王朝老顽固。

    不仅是老顽固,还是老资格。

    作为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奶奶,窦太后在西汉王朝可以说是一言九鼎,说话非常算数。

    汉武帝登基的时候,只有十六岁。

    帝王年纪虽小,但却有推陈出新,改革朝政的雄心壮志。

    皇帝想要改革,最大的阻力就是仍旧牢牢把持着朝政大权的窦太后。

    窦太后奉行无为而治,养尊处优的黄老学说,而汉武帝则对儒学文化多有青睐。

    汉武帝十分有魄力,顶着窦太后的巨大压力推行新政,但窦太后老谋深算,不久之后就把施行不久的新政给全都废黜了。

    汉武帝很愤怒,但愤怒也没用。

    面对这位三朝国母,强如汉武帝也只能忍让。

    窦太后当皇帝的家,做皇帝的主,就差替皇帝坐在龙椅上指挥了。

    尽管汉武帝一声不响地默默承受,但皇帝把这一切全都记在了心里。

    朋友们,这个被架空,被夺走权力的人,不是别人,是汉武帝啊。

    武帝是什么皇帝,雄才大略,封狼居胥,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之一。

    而就是这样一个帝王,在窦太后在世期间,却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夺回自己的权力。

    直到窦太后薨逝,汉武帝才算亲政。

    可怜的汉武帝少年时代被窦太后擅权,恐怕都留下了阴影,导致皇帝晚年,为了确保皇权不被外戚干政,直接把太子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给弄死了。

    7.东晋褚太后

    而如果人们对朝代有差评值排行的话,那么东晋则会是榜上的佼佼者。

    很多人都认为,东晋地狭民寡,又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统一政权,并且帝王大都昏庸无能,时常被外敌欺凌,历史上的东晋,是妥妥的乱世,十分没有存在感。

    但在这个一直备受人们批评和轻视的朝代,却诞生了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东晋褚太后。

    东晋都没什么存在感,东晋的太后能有什么本事?

    事实证明,褚太后的本事还真不是盖的。

    这位太后在世六十一年,三次临朝称制,先后辅佐了六位皇帝。

    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这些皇帝,全都是褚皇后一手带出来的。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在如此艰难的乱世之中,褚太后用自己的一生,盘活了东晋王朝的六朝国运。

    中国历史最强“带皇太后”,非褚太后莫属。

    6.北魏冯太后

    和东晋相比,北魏似乎更加冷门。

    这个由鲜卑族建立的游牧民族王朝一直不被中原正统所承认。

    但实际上,北魏一朝,并不逊色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

    北魏是游牧民族政权不假,但北魏的汉化进程,是古往今来所有的游牧民族政权都遥不可及,望其项背的。

    而北魏之汉化,主要归功于两个人。

    头一个,是文明冯太后。

    后一个,是北魏孝文帝元宏。

    由于北魏施行十分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即如果皇子被确立为太子,那么诞下太子的生母就要被处死,所以冯太后并非当时的皇帝,献文帝拓跋弘的亲生母亲,他们只不过是名义上的母子。

    作者估计,北魏皇室之所以搞出这套制度,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了当年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的启发。

    年轻的献文帝拓跋弘不能独自治理国家,朝政被权臣掌握,而站出来击溃权臣的,正是文明冯太后。

    而献文帝驾崩后,年幼登基的孝文帝元宏更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朋友。

    汉武帝刘彻登基的时候只有十六岁,而孝文帝元宏登基的时候更小,只有五岁。

    五岁,别说治国,恐怕上炕都费劲。

    于是,我们的冯太后站了出来。

    冯太后临朝称治,总揽大权,稳定时局,为北魏之后的全面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底子。

    并且,冯太后实在是一个十分贤良的女人。

    中国历史上那些古往今来掌握过权力的太后,在操控朝政的同时,往往会架空皇帝,将帝王视为傀儡。

    但冯太后却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冯太后在北魏撑起一片天的同时,没有忘记小皇帝的教育工作,她悉心地培养魏孝文帝元宏,对他寄予厚望,希望皇帝可以在长大之后成为一代明君。

    太后掌权而不擅权,持国而不窃国,主政而不独政,实在是女中尧舜,太后典范。

    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联手缔造了北魏汉化改革的辉煌,更铸就了北魏王朝最为巅峰的时代。

    5.大唐女皇武则天

    作为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的母亲,武则天的一生实在是太过传奇了。

    年轻时,她曾经步入冰冷的深宫,多年不得唐太宗的宠幸,在悠悠宫闱中孤单寂寞,没有一丝一毫的希望。

    中年时,她和唐高宗有了一段不伦之恋,受千夫所指,百官唾骂,历尽千辛万苦,才成为了高宗的皇后。

    老年时,自己的两个儿子庸弱无能,激发了武则天再进一步的想法,于是,她改天换日,取李唐皇室而代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她的成皇之路,不用作者细说,因为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武则天恨过大唐,这个恢弘的王朝让她迷失,让她跌入深谷,也曾经让她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武则天也爱过大唐,她在这个王朝里,品尝到了爱情的滋味,品尝到了拥有权力的快乐。

    而事实则证明,武则天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只会祸乱国家的女流之辈。

    她是女人,但她同样是一个优秀的女皇。

    武则天在位期间,明察善断,重视人才,开创殿试,开设武举,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实在不失为一代优秀帝王。

    武则天的一生都和大唐帝国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大唐曾经毁灭过她,大唐也曾经成就过她。

    而最后,千帆过尽,历尽劫波,武则天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唐皇室。

    无字碑今天仍然存在,而武则天一生的是非功过,就要各位观众老爷来评说了。

    4.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主流史学界对刘娥的评价基本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即:“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刘娥同志有吕后和武则天那样的才能,但却没有吕后的恶行。

    这位出身蜀地的孤女被宋真宗赵恒在人群中看了一眼,自此就再也没有忘记她的容颜。

    刘娥成了宋真宗赵恒的皇后,而在真宗皇帝驾崩后,刘娥更是一步登天,成为了南宋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临朝称制,天下独尊。

    刘娥的辉煌,即代表了新皇帝宋仁宗赵祯的落幕。

    这位大权独揽的女人至死也没有把权力还给新皇帝,牢牢的走完了自己权欲熏心的一生。

    但奇怪的是,已经掌握了绝对权力的刘娥,在面对百官劝进,让她依照唐时的武则天一样登基称帝时,刘娥却表示,自己只想老老实实当她的太后,绝无篡权之心。

    这实在是一个复杂的女人。

    她有过大权独揽,排斥异己的时刻,也有过定国安邦,抚恤黎民的行为。

    面对权力,她不肯放松,但面对更大的权力,她却选择了退缩。

    这一切意欲何为?

    红尘倥偬,也许有些历史的谜团,将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3.大辽萧太后

    想要了解萧太后,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这位女中豪杰的一生之功绩。

    辽景宗时代,以及辽圣宗时代,萧太后积极参与军国大事,给予了这两代帝王很多的帮助。

    萧太后曾经数次击败北宋军队,帮助辽朝取得对峙时期的军事优势权。

    萧太后推行汉化改革,重用各族大臣,尤其对汉臣极为敬重,从而使辽朝国力达到了巅峰。

    大辽契丹族由游牧化到汉化改革的进程,基本上都是萧燕燕完成的。

    辽王朝从奴隶化到封建化的推进,也基本上都是由萧太后主导的。

    应天逝去有承天,力挫南军息战烟。弟坐燕云兄纳币,干戈玉帛化澶渊。

    介绍别的太后,作者或许可能还会掺杂一些意识形态的描写,但关于萧太后,作者只能说,满满都是干货。

    这是一个身在其位,办实事儿,办正事儿的皇帝。

    这更是一个手段强硬,雷厉风行的摄政太后。

    她不仅是辽王朝历史上著名的太后,更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女政治家。

    2.明孝定皇太后李氏

    中华历史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似乎历朝历代都曾经出现过独揽大权的皇后或太后,乃至于像东汉王朝,更是擅权的太后一窝蜂,东汉四朵金花(邓太后,阎太后,窦太后,梁太后)更是把东汉皇帝们的风头都给抢走了。

    反观明朝,其长达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中,却几乎连一位掌权的太后也找不出来。

    当然,找不来,不代表没有。

    明穆宗的嫔妃李氏,就是一个大明王朝十分罕见的大权独揽型太后。

    穆宗朱载坖一死,神宗朱翊钧即位,而作为朱翊钧生母的太后李氏,自然就升级成了太后。

    小朱同志登基的时候,只有十岁。

    我们知道,从皇帝十岁到二十岁这十年里,国家的朝政大权一直掌握在首辅张居正的手里。

    张居正同志把这十年,变成了一场自己的个人表演秀。

    张居正即为帝王少师,上可教育帝王,又为内阁首辅,下可统领大臣,实在是实至名归的大明第一文臣。

    但实际上,主要负责万历皇帝教育工作的,其实是李太后。

    并且,李太后其人性情严明,既然临朝称制,身为国母,就必然要对王朝负责到底。

    所以,我们要明白的一个事实是,万历初年的政务,虽然表面上都委任于张居正,但综核名实,国家强盛,李太后之功居多,并不亚于张居正。

    这位深藏功与名的明朝太后在大明历史上并不显眼,相比之文章中的其它太后,似乎也并不出色。

    但历史会记得每一个熠熠发光的人,鞠躬尽瘁的李太后,同样不会被遗忘。

    孝庄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庄,是皇太极的妻子。

    在皇太极的眼里,孝庄是一位聪明伶俐,贤良淑德的女人,在自己攻略中原,建立伟业的过程中,孝庄一直是自己强而有力的后盾。

    孝庄,是顺治帝的母亲。

    在顺帝皇帝的眼里,自己的母亲孝庄则是一个残忍无情,歹毒至极的仇人,她干涉了自己的爱情,架空了自己的权力,她是皇帝最记恨的人。

    孝庄,是康熙皇帝的祖母。

    在康熙皇帝的眼里,孝庄则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她稳重慈爱,具有高绝的政治才能,是自己十分钦佩的人。

    而在孝庄的政治对手们眼里,孝庄太后简直是大清王朝战神级别的人物。

    是的,这一点我们不置可否。

    辅佐三代君王,成就了孝庄太后的神话。

    筹谋策划三朝,铸就了大清后宫的辉煌。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孝庄并非是一个垂帘听政式的人物,从始至终,她一直处在幕后。

    这是一个甘于奉献的女人。

    她是大清奇女子,又或者,她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数不尽风流人物,说不尽传奇故事。

    中国历史上优秀的皇后,太后还有很多,作者寥寥几千字,说不尽爱恨情仇,但求抛砖引玉,为历史增光添色。

    读者朋友们还知道哪些优秀的王朝太后,欢迎交流讨论。

    单字解释: 盘 点 历 史 上 位 独 掌 大 权 的 太 后 解 读 那 些 站 在 皇 帝 身 后 的 女 人 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