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相权更迭,孙权如何平衡内部势力?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三国历史上孙权的用人艺术。

    政治说到底,玩的就是人,官场上有这么多人,又该如何分辨呢?只看一个人就行,丞相。也叫宰相,其任务是总理阴阳,融通天下。宰相者宰割天下也。说到底就是一个分蛋糕的人,官场上有许多政治势力,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按理来说应该均匀合理地给各个势力分蛋糕,可是丞相也是人啊,只要是人,他就有社会标签。

    比如说你是江东人还是外来人。你是今文学派,还是古文学派,你是文官还是武将,这些全部都是社会标签,所以丞相他是很难公平公正分配蛋糕的,作为君王的孙权,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每一个丞相人选的确定,都是他对蛋糕分配的倾向。

    三权分立

    孙权的统治核心一共有三股势力,第一个是淮泗集团,这群人大多数都来自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这一带地区,尤其是庐江跟九江两个郡。这里本来是三国时期军阀袁术的统治地盘,孙策周瑜还没有打下江东的时候,曾经在袁术的手底下过日子,所以跟他们打天下的人上基本上都来自这两个地方。

    比如周瑜他自己就是庐江人,鲁肃他是临淮人,张昭是徐州人,徐盛是山东琅琊人,蒋钦,周泰是九江人,是时宾客诸将多江西人。这里说的江西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江西,而是泛指长江以北。

    江东集团的第二股势力就是江东本土的顾陆朱张,他们都是江东本地的地方望族。这些门阀大族也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秩序,上下有别,尊卑有序,每一个群体该拿多少利益,那都是有规划的,这个标准就是你的出身门第。

    可是孙权他们家是从他爹孙坚那时候才开始发家的,他爷爷是一个卖瓜的瓜农,他老爸孙坚也只不过是一个公安局长出身,如果任由他们在江东大族头上作威作福,那么社会秩序何在。纲常伦理何在?

    所以双方一开始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比如陆家的陆康,也就是陆逊的爷爷。就死在了孙权他哥哥孙策手里,江东的周家盛家也被孙策灭了族,孙策本人也遭到了江东世家大族的反杀。

    第三股势力则是宗室。在孙权统治的早期,他们没有什么机会登上历史舞台,因为孙权是以孙策的弟弟的身份接管了江东,可是孙策的弟弟不止他一个人,还有孙瑜孙览,你能做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呢?所以,在孙权的早期都在致力于打压他们,直到孙权晚年,他的统治已经无人可以撼动,才逐渐重用这些人。

    有事用淮泗

    公元222年孙权称王,既然当王。那就应该有自己的丞相吧,要知道当时东吴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友好,蜀汉刘备磨刀霍霍,要为弟弟报仇,北方曹丕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外来淮泗集团为他们卖命,至于江东的本土势力,在孙权看来,那是靠不住的。

    当年曹操83万大军下江南的时候,这帮人就天天叫嚣着要投降,因为在他们看来,谁做皇帝都没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依然是地方上高高在上的豪门大族,所以孙权选择的第一个丞相,就是来自于淮泗集团的孙邵。

    用孙权的话来说就是,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可是这个任命引发了江东本土势力的强烈反弹。张温、暨艳奏其事,邵辞位请罪,权释,令复职。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暨艳案。

    不偏不倚的顾雍

    公元225年,孙邵死了。这个时候国内的政治势力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元223年夷陵之战东吴大获全胜,当时面对刘备大军,淮泗集团虽然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可是他们在吕蒙死了之后居然没有拿出一个能够扛把子的领军人物,领导这场战争胜利的则是出身于江东的陆逊。

    这就让孙权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权力分配的问题喽,孙邵死了之后,淮泗集团举荐张昭: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可是江东集团刚刚出了大力总不好过河拆桥吧,于是他用了顾雍。这并不代表他彻底偏向江东势力集团,而是一种平衡之术,顾雍在位,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適莫。顾雍恰恰符合孙权的要求。

    错用陆逊

    就这样顾雍当了十九年的丞相,功成身退,接替他的位置的人是陆逊,陆逊人如其名,谦逊恭谨。孙权觉得他应该可以发扬顾雍的优良作风不偏不倚,王道荡荡。可是结果让他失望了,陆逊这个人在个人道德上无可挑剔,可一旦涉及到政治利益分配他就有失公允。

    陆逊经常上书呼吁实行德政,什么是德政,你别对我们这些门阀这么狠,少交点税,犯了罪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就是有德。另外在国家战略上两个人也有着根本的分歧,陆逊主张限保江东,孙权要竟长江所极,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打仗是要兵马钱粮的,这些钱最终还不是出在江东本土大族身上。最让孙权不能够忍受的是,陆逊作为两任太子的老师,一直给他们灌输有毒的思想。这直接让孙权动了杀机。陆逊这个丞相没做两年就被孙权活活逼死了。

    重构平衡

    陆逊死了之后,淮泗集团的临淮人步骘和江东人朱据短暂接任。这个时候,由于当时东吴发生了两宫斗争,这两个人全都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可结果却截然不同步骘只是被罢免,朱据直接送命。这是孙权根据陆逊以来的权力失衡做的一次政治调整。

    可是这个时候东吴建国已经有50年,早先一代的淮泗集团只剩下步骘这只大熊猫。后代的淮泗集团是一代不如一代,斗不过江东人了。这个时候孙权就必须要给淮泗集团,增加一点政治筹码:宗室。

    权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

    这里头除了孙弘是江东人,孙峻是宗室,其他托孤大臣全是淮泗集团的人。

    纵观孙权一生,平衡手玩得是出神入化。看人的眼光也是蛮准的。可最后还是错看陆逊导致权力失衡。最后虽然亡羊补牢可是宗室跟淮泗集团毕竟不是一伙的。这也埋下了祸乱的危机。

    单字解释: 相 权 更 迭 孙 权 如 何 平 衡 内 部 势 力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