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秦始皇陵到底灌溉了多少水银?专家:看看附近的石榴树,就知道了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如果说古人最爱的两件事情,那第一件是修史,另一件就是造墓了。

    中国人对于身后事的在乎,几乎贯穿了人的一生,从古代君王刚继位就给自己造陵园就能看出人们对这个事情的重视。

    如果是军事强人,会在墓里放军队车马。

    没错,我说的就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从开挖到现在,出土过无数令人震惊的稀世珍宝,随着秦始皇陵的挖掘保护,之前流传很久的一个故事也甚嚣尘上:秦始皇为了保持生前的状态,在自己的陵墓中修了一条水银河!

    这是不是真的?这水银河又有什么作用呢?

    纵观古今、中外,古人,尤其是有钱有势的古人,对自己身后事,尤其是自己肉体的“保鲜”都非常在意。

    古埃及人会利用自己地区的高温干燥环境做木乃伊,一般这种木乃伊都会用特制的香油进行防腐处理,之后会把死者的脑子以及内脏拿出来专门放在小罐子里,一起埋入地下。

    相较于埃及又干又热的环境,我们就没有这个条件了,这个时候,先人的智慧就体现了出来。

    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女尸出土的时候,全世界都为之震惊,毕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这种“鲜尸”出土过。

    日本方面还曾经想要过辛追夫人的头发,不过被我们拒绝了。

    相比于以上两位,秦始皇作为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他能享受的防腐措施自然是最顶级的。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召集工匠万余人,棺椁不用木的用铜的,还有已经失传的古籍珍宝在里面。

    秦始皇为了保持生前的状态,按照黄河和渤海的位置设计了水银河,将美好的国家重现在地下。

    史料记载在最后封墓盖土的时候灌水银进去,并且有庞大的机器机关模拟江河百川流动来运转水银动向,古人的智慧也是高超,秦二世怕懂这些技术的工匠会泄露出去,直接下墓的机关把一部分工匠和修墓的人活埋在里面。

    所以那些奇奇怪怪的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只是我们的以讹传讹?

    考古之后的一系列调查能告诉我们答案。

    秦始皇陵中放水银,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防腐。

    我们都知道,水银有毒,尤其是在加热之后会形成有毒气体,这个气体对活着的人的确有毒,但是对死人来说,可以隔绝空气,保证尸体不腐败。

    水银河受到温度影响之后会蒸发成汞,之后就会渗入土地当中,导致当地的土壤有毒,无法种植作物。

    考察队员登上骊山之后,发现北侧和南侧植被生长情况差异巨大,北侧靠近秦始皇陵。

    考察队员发现北侧的石榴树在冬天都正常生长,温度已经很低了还在风雪中开花,这一现象引起了考察队员的好奇,第二年他们去调查的时候特意带回了两个石榴研究。

    最后的研究证明,这颗石榴里含有汞元素,而且含量还巨高,北侧的石榴树之所以能在严寒环境下生存,就是因为在土壤中的汞起到了保温作用,这样石榴树才会在寒冬也能开花。

    至此,秦始皇陵中水银确定存在。

    如果后面真的要开秦始皇陵,估计里面出土的文章典籍会颠覆中国的历史,应该有很多绝版的文物和文献,非常珍贵。

    但是什么保存条件能比的上陵墓自身呢?在地下只要不坍塌永远比在博物馆里保存的更好。相亲大家都非常反对挖这种保存完好的大型陵墓,如果是破损的,或是又小又孤单的没有多少保护价值的陵墓,保护行挖掘其实对墓葬自身更有利。

    有人说为了考古,说实在的,咱们国家的历史还不至于因为一座皇陵而产生巨变。

    秦始皇陪葬品铜车马,兵马俑,还有坟堆都是举世无双的存在,后世那些皇帝天下再怎么繁盛,国力再怎么强大,都不敢像他这样这样搞,秦朝二世而亡不奇怪。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秦始皇陵中一定有很多珍宝,之前焚书坑儒之后存下的古书可异能存在在他自己的陵墓中,但是我觉得,保护好皇陵,最好永远不要打开。

    恐怕不是的,它们更可能只是文史研究者手里的参考资料,产生一批研究成果,对两千年前的纷纷扰扰做一个裁判。但只要皇陵留着,那它就是全中国人的精神财富。至于皇陵里的珠宝金玉之类,恐怕是不值一提的

    你觉得秦始皇陵是否应该挖掘呢?欢迎留下你的见解吧。

    单字解释: 秦 始 皇 陵 到 底 灌 溉 了 多 少 水 银 ? 专 家 看 看 附 近 的 石 榴 树 就 知 道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