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武帝的推恩令,真的无解吗?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真知新坐标

    在我国古代治国方略中

    那些“宽猛相济”的领导艺术是屡见不鲜的

    而被誉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

    运用得最为成功

    尤其是他的推恩令

    彻底解决了诸侯王势力的问题

    “推恩令”也被誉为无解的阳谋

    难道推恩令是真的无解吗

    要想了解清楚这个问题

    那还要从郡县制说起

    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首次把郡县制推广到了全国

    他的目的是把权利集权到中央

    集权到自己手里

    也可以这么说

    打天下时,大家出力

    坐天下时,只能是秦始皇一个人

    除了秦始皇和李斯等少数人之外

    大部分人肯定是不愿意实行郡县制

    也许是秦始皇的眼光太过于超前

    实行郡县制以后

    那些六国贵族就没有地方来安置了

    当秦末发生农民起义时

    那些贵族也亲自领导了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

    当时的君权,还没有神圣到不可侵犯

    所以才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大丈夫当如是”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没有分封自己的儿子

    当秦朝危险之时,也就没有人来挽救危局

    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

    也实行了分封制,自称“霸主”

    也许是因为从夏朝开始

    分封制历经千年,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项羽实行分封制以后

    矛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

    项羽成了那个时代的“救火队长”

    天天带着军队东征西讨

    更没有想到的是,三秦封锁刘邦不到4个月

    刘邦就出关了,开始了四年的楚汉相争

    最终,项羽自刎乌江

    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

    刘邦建立西汉以后

    他充分吸取了秦朝和项羽灭亡的教训

    采用了一种奇怪的制度

    就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方式

    在中央管辖的地区实行郡县制

    在其它地方实行分封制

    楚汉相争时,刘邦的实力比较弱

    为了能够打败项羽

    就必须要联合其他诸侯王

    这也是无奈之举

    打下天下以后,自然就要分封给有功之人

    当时他分封的异姓王有

    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韩信、

    长沙王吴芮

    当刘邦建立西汉以后

    就开始整合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

    他用了七年的时间,平定了异姓诸侯王

    此时,他完全可以废除分封制

    但是刘邦并没有这样做

    原因也不复杂

    刘邦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就是因为秦始皇没有分封自己的儿子

    全部集中在咸阳城内

    最终被胡亥给团灭了

    所以刘邦就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

    希望有朝一日,同姓王能够起兵护卫大汉

    西汉立国22年后,吕氏企图夺权

    以刘襄、刘章为首的诸侯王势力

    联合功臣势力

    最终铲除吕氏作乱

    维护了刘家的天下

    这也是刘邦早早就预料到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

    不得不佩服刘邦的眼光

    分封同姓诸侯王的高明

    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

    也因此引来了后来的“七国之乱”

    这是刘邦所不能预料到的事情

    好在是,汉景帝打败了诸侯王

    直到汉武帝刘彻发布推恩令

    才算彻底地解决了诸侯王隐患的问题

    推恩令

    汉武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从他16岁即位以后,就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他也想着打击诸侯王的势力

    可是一直寻找不到一个好的办法

    如果像以前一样,实行强制手段

    可能又要出现“七国之乱”的局面

    可是这个问题又迫在眉睫

    当时大一点的诸侯,已经是地方千里

    不听命令,甚至公然抗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主父偃

    献计“推恩令”,彻底解决了这个隐患

    推恩令的大致内容是

    诸侯王的侯位,还是由嫡长子继承的

    原来是不能分封的庶子

    现在可以在本国原有的封地内封侯了

    并且,分封的土地不再属于原来的诸侯王

    直接归郡县管理,相当于归朝廷管理

    实行这一办法有两个好处

    一是分而治之

    相当于把诸侯进行了拆解

    瓦解对手的实力

    权利分解后,自然就有权利的纷争

    诸侯就慢慢变成一盘散沙

    无法对抗中央集权了

    二是转移矛盾

    以前是皇权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

    现在变成诸侯王内部父子、子孙之间的矛盾

    那些庶子能够分到土地,得到利益

    自然非常拥护推恩令

    诸侯王纵然万般不愿意

    也只能陷入矛盾的漩涡

    这样一来,不仅削弱诸侯势力

    而且矛头也不在指向皇帝

    推恩令无解吗

    怎样才能破解推恩令呢?办法还是有的

    一种办法是,只要一个孩子

    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当然就没有人来争了

    诸侯王的土地也就不用分掉了

    这个办法的弊端也很明显

    古代的医疗水平不发达

    孩子夭折的事情比较多

    如果孩子夭折了,没有人继承

    诸侯王的封号就会被皇帝拿走,封地也没有了

    这个办法太险了

    当时的中山靖王就有120多个孩子

    这土地分封下去,到刘备那里

    只能依靠卖鞋为生了

    第二种办法就是加强孩子的教育

    不分家,一直坚持“家长制”

    可是,这个办法也是比较极端

    剥夺儿子们的利益,儿子们肯定不愿意

    除非孩子们真被老爹洗脑了

    第三种办法比较靠谱一些

    汉武帝能够推行这个政策

    很重要的一个支撑是

    汉武帝占据着主导地位

    虽然有些诸侯王的势力比较大

    但相对于皇权,还是处于劣势地位

    如果所有的诸侯王联名上书

    也要求对皇权进行拆分

    什么意思呢?

    当我变弱的时候,让你皇权分拆,也变弱

    相对来说,双方还是没有变化

    只不过,在强势的汉武帝面前

    各个诸侯王有没有胆量来跟皇帝讨价还价呢

    当然有了

    推恩令颁布以后

    以刘安、刘赐为首的大诸侯

    相互勾结,准备谋反

    只是最终被汉武帝给粉碎了

    以上三种方法,是小编胡乱揣摩

    古人的智慧是我等无法望其项背的

    推恩令一出,各诸侯王陆续上疏分封

    他们明知道皇帝的目的,可是却没有办法破解

    哪怕杀掉计谋的提出者主父偃

    他们也没有逃出这个阳谋的棋局

    单字解释: 汉 武 帝 的 推 恩 令 真 的 无 解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