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最阴狠武将,背信弃义专杀救命恩人,现在却被后世当英雄供奉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说起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最为狠毒的人和最为忘恩负义的人,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吕布。毕竟,《三国演义》当中给吕布一个“三姓家奴”的美名,已经足够让人对他鄙视几千年了。不过,事实上吕布在当时其实也算不上啥彻头彻尾的坏人,乱世大家都是这样。而“辕门射戟”的故事反而说明他还是有点儿良心的:

    乃回顾纪灵、玄德曰:“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营,安排厮杀。有不从吾言者,并力拒之。”

    吕布天生勇力,善于射箭,在这里以“辕门射戟”的方式来决定双反战与不战,其实是向着比较弱小的刘备一方的。之所以会这样,大约也是对自己夺了刘备的城池有些羞愧吧!只不过他的这种“善举”颇有“妇人之仁”的味道,刘备并不会感激他。但他确实也算不上三国第一恶人。三国最阴狠武将,背信弃义专杀救命恩人,现在却被后世当英雄供奉。

    这个人的名字可能大家都没听过,他叫笮融。虽然现在我们对这个人几乎没啥印象,可是在当时却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但这并不是什么好的名声,而是非常坏的名声:他是个以残杀救命恩人而著称的人。不过他在后世却被一些人洗白,变成了一位正面人物而被人祭拜。

    笮融在东汉末年的陶谦手下任职,掌管下邳。而笮融在历史上的一出场就是不光荣的:193年,曹操进攻徐州,还没有打到笮融这里,笮融就吓得带着一群人跑路了。不过一开始笮融名声还是比较好的,因为他信奉“慈悲为怀”的佛教,而且花费重金来修建佛教寺庙,《后汉书》记载到:

    “遂断三郡委输,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

    不过,当时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他却“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其治下老百姓的日子可见一斑了。虽然他的这种信仰在当时不为人所认同,但是大多数人觉得这么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应该还是可以信任的。所以等到他从徐州逃跑来到广陵太守赵昱这里的时候,广陵太守赵昱很热情的接待了他。

    赵昱给他置办了丰盛的酒宴,来欢迎他的到来。这时候的人其实还是很好客的,曹操还曾经写诗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赵昱也是鼓瑟吹笙,送上好酒好菜款待急急如丧家之犬的笮融。酒菜都很可口,不一会儿广陵太守自己都喝醉了。然后赵昱被笮融杀死了,他纵兵在广陵抢劫,又渡过长江,来到豫章郡。

    王勃所言“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就是这个地方,也是很富裕的。此时的豫章归属扬州刺史刘繇管辖,他的手下许邵善于相面,看了豫章郡郡守朱皓的面相和笮融的面相之后,他劝阻刘繇不要放笮融前往豫章郡。不然老实巴交的朱皓一定会被心狠手辣而又无耻的笮融给害死。

    当时天下还没有完全大乱,而且一个人的人脉圈子和名声也很重要,刘繇不希望自己背上不接纳人才的名声,所以拒绝了这个建议。然后笮融就去了豫章,朱皓果然热情的招待了他,笮融又趁他不注意杀死了朱皓,并且占领了豫章郡。这下把刘繇惹毛了,他直接派兵攻打豫章郡。

    干坏事第一名的笮融知道自己打仗就是个战五渣,所以他又跑路了,跑到山上去跟刘繇打起了游击战。不过,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笮融的行为不仅仅受到了当时的绝大多数贵族、军阀的厌恶,连老百姓也被他搞得苦不堪言。最终他被愤怒的老百姓杀死了。

    不过,笮融特别崇拜佛教,大力在中国弘扬佛教,对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汉传佛教对他的评价很高。有些地方甚至还专门编造神话,把他化身为神仙来祭拜他。佛教还专门编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佛祖统纪》,里面对笮融专门进行了描写。笮融在这套佛教的历史当中是这么描写的:

    “汉世人间建佛祠行佛事者。始见之笮氏。尝与一儒老共观此文。笑之曰。为士夫而使后世书为学佛。岂不耻哉。磐应之曰。学佛者岂不是为善之人乎。为士夫而使作史者指为奸佞贪酷甚至于不忠不孝者。斯可为耻。学佛为善尚何耻哉。儒老笑颔之。”

    意思是,笮融向一个老儒生宣传佛教,遭到老儒生的耻笑:“为士夫而使后世书为学佛。岂不耻哉”,而笮融则讥讽儒生们虚伪:“当士大夫而被史官骂作奸佞小人,这才是可耻的!学佛是慈悲为怀,有什么好可耻的呢?”

    单字解释: 三 国 最 阴 狠 武 将 背 信 弃 义 专 杀 救 命 恩 人 现 在 却 被 后 世 当 英 雄 供 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