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蒙古杭爱山重大发现,“燕然石刻“现世,证实了汉匈之战结局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从军行七首》有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我国古代边塞地区与中原内陆一般有三个关系,一是边塞强,中原弱;二是边塞弱,中原强;三是双方和平共处。大部分时候,两方的关系都处在一二之间。双方和平共处的机会一般是在交战之后双方休养生息或者签订协议,出现的时间是比较短的。那么人们一般会将一些重大的战事记录下来,写在史书上或者就地立碑,流传后世。当今发现的"燕然石刻"就证明了曾经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场战争。

    历史上有不少外族入侵我中原大地,直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控制。但中原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很长时间。秦朝灭亡以后,战乱再起,而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再次强大起来。经过长久的战乱之后,汉国家又统一起来,并开启了长达几百年的统治历史。但在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采取休养生息的大方针。而且在国家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兵力比较弱,而边境的游牧民族又比较猖獗,所以汉朝通常会采取和亲的方式,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就是发生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的,尽管昭君出塞给汉朝赢得了一定的和平生存时间,但和亲并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几代的积累,国库已经相对充足,而且皇帝还派人多次打探匈奴方面的情况,为打败匈奴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这一时期汉朝的有名的大将军似乎也比较多,比如霍去病等人,在攻打游牧民族时做了突出的贡献。当时的汉朝实力非常强盛,几乎名扬海外,许多少数民族都前来称臣,有这样一个说法:虽远必诛,就是在汉朝流传出来的,这侧面说明了汉朝的强大。汉朝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那就是东汉和西汉。尽管同称为一个朝代,但东汉和西汉中间还夹杂着一个王莽,由于王莽的朝代政策不符合当时人民与国家的利益,很快就被推翻,推翻之后建立起的朝代就叫东汉。在今天杭爱山发现的这个石刻就是在东汉元年所发生的战争。当时东汉将外戚势力拔除干净之后,国家治理得到很大提升,同时,东汉朝又开始对外征服,平定边塞的策略。

    匈奴分裂为南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环境所逼迫。当时匈奴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匈奴人民缺衣少食。二是统治者内部发生内讧,两方势力斗争的不停,于是有一部分匈奴人表示要归顺汉朝,他们的主要领导人是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这部分匈奴人叫南匈奴,与汉朝一直交好。剩下的那部分匈奴人则被称为北匈奴,他们保持着与汉朝对峙的状态,不断骚扰边境。又过了些时日,东汉的国力再次强盛起来,开始打击北匈奴人。史书上曾有记载,东汉派出大将军窦宪远征北匈奴,战争胜利之后窦宪命令随军的文人班固在当时的燕然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蒙古国境内,写下一块碑来记录当时的战事。后世称为"燕然石刻"。为了找到这块碑,国内外考古学家和史学家在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到处寻找。

    2017年7月份,中国的内蒙古大学和蒙古的成吉思汗大学合作研究发现的这个石刻,初步判定这就是汉朝与匈奴战争之后,窦宪命人写下的燕然石刻。那么这个时刻具体的讲了什么内容?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窦宪当时千里迢迢地跑到匈奴地区,打败了北匈奴人。这场战争直接让北匈奴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儿,后来匈奴人就跑到了西边的欧洲国家。这也意味着,汉朝的版图在此时达到了最大,甚至今天蒙古国的部分曾经也属于汉朝。尽管在元朝,少数民族成为中原的霸主,后来明朝又把元朝打趴下,于是,这群元朝的少数民族又回到了蒙古大草原,再次成为游牧民族。清朝建立以后,把蒙古也纳入了版图之内。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清朝的版图几乎是古代最盛,在近代史里,中国并没有一个好的开端,列强纷纷侵略我中华大地,1921年,在别的国家控制下,遥远的蒙古又脱离了我国的控制,成为了一个独立国。

    结语

    我国古代边境冲突数不胜数,中原地区也有众多割据王朝,这些国家都有着不言而喻的一个目标,那就是统一中国。最终,秦始皇完成了这个历史大命题,给后世留下许多佳话。在汉朝时期,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为了断绝边塞地区,同时也有扩大版图的意思,汉王朝不断派出将士远征匈奴,为此,汉王朝的各代帝王都做出不懈努力,终于在永元年间,彻底击溃了匈奴人,汉王朝的和平大一统梦想也就此实现。

    参考文献

    《封燕然山铭》

    《后汉传》

    《从军行七首》

    单字解释: 蒙 古 杭 爱 山 重 大 发 现 燕 然 石 刻 现 世 证 实 了 汉 匈 之 战 结 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