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浅析秦汉时期侠士文化及其对传统武侠精神的影响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流行侠士文化,“义字当先”,“士为知己者死”。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思想方面就比较保守禁锢,侠士文化中潇洒恣意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就受到大家广泛的推崇。

    即使是时至今日,武侠的思想依然十分受欢迎。近半个世纪以来,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深入人心,即使已经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依旧广受关注。

    无论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还是冲破世俗的杨过,或者是机智又爱多管闲事的陆小凤,都让大家在世俗的生活中体会到轻松恣意。

    不过,我国的侠士文化绝对不是自近代的武侠小说开始的,早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侠士文化就已经在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生根发芽了。

    1.侠士发展初始

    我国的“侠”最早来源于先秦时期。在东周末年,周天子对于各诸侯国的统治力越来越弱,各诸侯混战,各自称王,时局混乱。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都明里暗里培养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就形成了当时的一个特殊群体“士”,这些“士”大多出身不高,但身强体壮武艺高强,被当时的诸侯看重,用金银养在家中,同时给予他们高于平民的社会地位。

    这些人武艺高强,同时会感念自己的主君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就会愿意为自己的主君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即使危害到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最开始的“士为知己者死”。刺秦的荆轲就是这样,为了自己的主君,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这就是最开始的“侠”。

    但是,先秦时期,各地动乱,有很多的诸侯小国在混战中产生又覆灭。而这些诸侯小国麾下的“士”就会脱离原来的主君,成为了游历四方的“侠客”。

    2.侠士被秦打压

    果然如韩非子">韩非子所料,秦朝灭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后,各国之前的侠士开始对秦朝和秦始皇进行报复。西汉名臣张良就曾经为报韩国国仇组织刺杀秦始皇嬴政。在效忠刘邦前,张良也是一位国破家亡的游侠。

    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之家,韩国灭国后,张良家中亦是家破人亡。在这样的国仇家恨之下,张良便谋划着行刺秦始皇。打听到秦始皇嬴政将要外出巡游的消息后,张良散尽家财为自己结识的一位大力士打造了一把重锤。

    张良和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嬴政出巡路线的博浪沙处,博浪沙位置优越,周围芦苇遍布,便于成事后逃跑。但最终严密的刺秦计划仍然失败了,他们攻击的是秦始皇用于掩饰踪迹的假马车,真正的秦始皇的车驾则是走了别的路。

    3.侠士的反叛

    但是,这些游侠们本来就是不服国家制度管教的性格,同时又对秦国的统治积怨颇深。因此,秦朝压制侠士的制度一出来,不仅没能达到震慑反叛者的作用,还让这些反叛的游侠们更加不满。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起义行动此起彼伏。

    面对秦国严苛的律法,天下民众十分不满,当时起义之风兴起,大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终是汉高祖刘邦带领着一众崇尚“侠士”精神的平民豪士一举击溃秦朝统治,取得天下建立汉朝。

    汉朝的统治者大多是由平民刚刚跃迁至权贵位置的新兴权贵,权力和根基大多不深,这些新兴权贵为了尽快发展自己的势力,大多选择拉拢结交社会上有名气的一些侠士为自己所用。因此,汉朝建立初始,侠士之风兴起。

    看到有剧孟在洛阳稳定大局,周亚夫便放下心来。果然,不出三个月,叛乱就被平定了。而剧孟经此一事威望更深了,各地诸侯豪杰都与他来往密切。

    剧孟死后,送丧的车驾有上千辆,但剧孟家中留下的财产却不到十金,由此可见剧孟的仗义疏财。

    因此,侠士文化发展到了汉朝时,就逐渐开始与朝局紧密结合在一起,尽管侠士们并不愿被国家制度和公序良俗所约束,但他们也大多为朝中所用。

    1.其言必行,其行必果

    “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己诺必成”。

    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的“侠”的特点。重诺守信是“侠士”最被看重的品质,即使兑现诺言需要违抗国家的法律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在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的典故中,游侠荆轲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恩情冒险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更为了保住燕太子丹,宁可刺杀后自尽血溅三尺,也绝不泄露出刺秦王的事情与燕太子丹有关。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秦汉时期侠士重诺轻己的特点。

    2.极重名声

    在秦汉时期,这些“侠士”说好听些是侠义之士,如果放到现代社会,就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这些人大多没有务农或者经商这样的谋生手段,那么这些人想要解决生存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出名。

    而对于这些社会上的侠士来说,权贵的笼络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还可以供自己去惩恶扬善接济贫民,保证自己的名声和威望。因此,这些侠士在成名之前会极重自己的名声,待到他们声名远播之时,就会有权贵前来笼络。

    这样,不仅他们自己的生存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追随在他身边的侠士们也都可以一朝安定。为此,当时很多侠士为追求仁义之名甚至做到了现在看来有些病态的程度。

    郭解是西汉时期一位十分知名的侠客,他年长之后乐善好施广结良缘,因此声名远播,无论平民还是权贵,对他都十分敬重。他晚年时,外甥被人所杀,抓到行凶者后,他竟然觉得行凶者杀人的辩解之词十分有理,就当堂释放了。

    3.既依赖权贵又对抗权贵

    尽管侠士的生存依赖于权贵的豢养,但这并不会让侠士们认为自己比那些权贵低人一等,在侠士的逻辑中,这些是权贵对自己的赏识和欣赏,并不是主仆的关系,而是知己之间惺惺相惜的关系。

    在侠士心中,权贵愿意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是权贵对自己的欣赏和珍惜,而自己愿意为权贵出生入死也是为了报答权贵对自己的赏识之情。

    因此,秦汉时期,侠客对于权贵并不是仰仗依赖之心,而是属于侠客的纯粹的知己之情。这就让秦汉时期的侠客们虽然养于权贵之家,却并不惧怕权贵。

    三、侠士文化对武侠文化的影响

    在这样深厚的历史背景的熏陶之下,中华民族对于“侠”始终都是心怀敬佩之心的。因此逐渐萌生了武侠文化,通过一些具有武侠元素的文学作品来表达普通人对于桀骜不驯的大侠的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国历史上武侠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莫过于施耐庵的《水浒传》,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于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起对抗朝廷的压迫。

    到了现代后,知名作家金庸、古龙等人发表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受到全国人民的争相阅读。即使距离发表已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等依旧十分流行。

    总结

    凡事都有两面性,武侠亦不例外,在武侠世界中动辄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绝对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但是,武侠世界中的侠肝义胆却值得我们一直传承。

    单字解释: 浅 析 秦 汉 时 期 侠 士 文 化 及 其 对 传 统 武 侠 精 神 的 影 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