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范仲淹、包拯、王安石都是北宋名人,他们三人之间有何关系?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范仲淹、王安石、包拯,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其中,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大家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顺带认识的,而包拯是大家在影视剧或话剧中了解的。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即北宋,且三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关系。

    例如,范仲淹曾主导过“庆历新政”,其中包拯就是这次变法的反对者,他始终站在范仲淹的对立面,不过,由于宋仁宗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导致变法最终失败。

    到了宋神宗时代,范仲淹、包拯两人已经逝世,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实行了长达十七年的“王安石”变法,不过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从表面上看,王安石与范、包二人并没有什么关联,其实范仲淹肯定是经常听说王安石的,因为范仲淹的至交好友欧阳修,刚好特别欣赏王安石。

    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三位都是正派人物,但实际上,他们在很多方面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包括他们自己也认为对方阵营的人与自己是敌对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宋朝上朝剧照

    一、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先来说说我们心怀天下的大官员范仲淹,自宋仁宗即位以后,太后刘娥的党派与宰相寇准的党派一直处于对立面。刘娥恐皇帝年轻,还不足以亲政,因此一直握着政权,不肯撒手,此举定然引起朝中老臣的不满,可到最后,还是太后党派取得了胜利。

    直到刘娥去世,才将政权重新归还给仁宗,当时的北宋官员特别多,办事效率还贼低,可朝廷一直主张高薪养廉,导致老百姓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成日过着苦兮兮的日子,范仲淹十分体察民情,他主张进行一场改革,这就是后来的“庆历新政”。

    这场改革的内容一共包括十条,如厚农桑,指的是用减免赋税、提高生产技术等方式为农民创造福利,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再如明黜陟,指的是要建立公正严明的官员升职或贬黜的制度,给官员升资时,不仅仅要看资历,还要看他们在职期间的业绩。

    图片:范仲淹体察民情剧照

    还有一个制度是“均公田”,即朝廷要为每个官员发放田地,以官员的官阶大小作为发放标准,每一位地方官员都可以领到一块“职田”。

    这一制度获得了各级官员的欢迎,甚至有些官员就靠着职田富了起来然而,“庆历新政”还是以失败告终,这主要归咎于另一条制度,那就是“择官长”。

    在宋太祖时期,官员都是由皇帝来任命的,而范仲淹为了提高官员们工作的积极性,就劝说宋仁宗放权,让官员们通过层层考核和选拔才能入朝为官。此制度一施行,无形之中加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当时有许多人为了当官或者升官,用钱去贿赂地方官员,造成了浮夸造假之风。

    而地方官员的任命主要由范仲淹负责,凡是有才干的官员都不会被忽略,可若是无才的,便永远远离官场了。后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做官风”,大家都疯狂地想办法入朝为官,而在当上官后,又着急地去圈土地,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调离。

    图片:宋仁宗剧照

    官员们竭尽所有的金钱和财富对土地进行兼并,而他们付出的钱很多是来自于范仲淹主张的“高薪养廉”,范仲淹一直认为,如果想让官员一直保持贤良的品行和廉洁的工作态度,就得增加他们的工资,只有物质生活满足了,官员们才有很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百姓着想。

    因此,北宋大部分的官员都有很高的薪资,而这些官员又仗着手里有钱,买了几百上千顷的土地。这样一来,北宋就出现了大量无家可归的农民,导致了很多农民起义和兵变的发生尤其在1044年,保州的云翼军中有四千多人叛变,他们纷纷逃出军营各谋出路,甚至有人成为了流寇。

    与此同时,范仲淹也被朝中大臣的唾沫星子给淹死了,他们倒不是可怜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而是互相觉得,自己所得的财富没有其他官员多,认为这一切都是范仲淹害的。最后,为了平息大量官员的怒气,仁宗皇帝只好把范仲淹贬到边关去了。

    图片:范仲淹被贬剧照

    二、为民着想的包拯

    范仲淹被贬了,那他留下的烂摊子有谁来负责呢?此人便是包拯,比起范仲淹,包拯在百姓间的声望更高,这是为何呢?除了他本人拥有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好品质之外,他还真为百姓们做了一件实打实的好事。

    包拯上台后,他第一时间取消了“均公田”,并推行“限田令”,即所有的官员购买土地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每个人不能超过三十顷,一旦超过这个数,就得把多余的部分拿出来充公。

    不得不说,包大人的这项措施确实有为老百姓考虑,一时间,流民的数量减少了许多,官员们也不敢再肆意妄为,官场中的不良风气也慢慢淡化了。

    这也难怪包拯被民间百姓誉为包青天,因为他专治贪官污吏,自从限田令实施以后,北宋出现了“中兴”之象,当时,富弼是当朝宰相,欧阳修是翰林学士,而包拯任职御史中丞,胡瑗为太学侍讲,这四人被誉为“仁宗四真”,如果没有他们四人,就不会出现“仁宗盛治”。

    图片:包拯上台剧照

    三、王安石变法

    其实,限田令并不是包拯或是仁宗皇帝发明的,而是他俩效仿了唐玄宗时期的制度,当时,就是因为实施了限田令,老百姓才过上了安逸平和的日子,唐朝才会有“开元盛世”的景象。然而,自杨国忠上台后,又将限田令放开,导致到处爆发农民起义,以至于出现后来的安史之乱,让唐朝走上灭亡之路。

    而仁宗这一朝也如出一辙,包拯实施限田令后,让百姓们稍稍喘了一口气,可王安石又来“捣乱”了,1062年,包拯逝世,第二年,宋仁宗驾崩,宋神宗即位,而王安石也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安石变法”

    他一上台,就将包拯提出的“限田令”全部推翻,全面实施“王安石变法”,导致全国再一次掀起了土地兼并的热潮。而北宋也走上了一条灭亡之路。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图文由子皓影视制作工作室原创制作!

    单字解释: 范 仲 淹 包 拯 王 安 石 都 是 北 宋 名 人 他 们 三 人 之 间 有 何 关 系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