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从儒学发展看当今核酸检测乱象,才知道为什么说董仲舒是儒家之罪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我们的印象中,董仲舒是儒家当之无愧的“功臣”,他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同样是他率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且为汉武帝所采纳,此后,儒学就以“无可争议”姿态成为官方正统,独占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宝座。

    但与此同时,董仲舒的主张对儒学也带来了几乎是毁灭式的灾难,由于过分推崇儒学,在王权的保护下,只能信奉,不准怀疑,儒家经典被作为法律,诞生了一个经学化的概念。

    所谓经学化,就是人们解释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民俗,全都要从儒家的学术典籍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来进行判别和解释,只要引用其中的经典,其他人就不可以反驳。

    这种不合理的行为造成了恶劣的后果,一是儒家学者拥有朝廷最高法典的解释权和修订权,二是权力的无限制扩张让相当一部分的儒家学者罔顾事实和客观条件,滥用儒家经典牵强附会,以达到服务个人利益的目的。

    因为这种原因,儒学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很快就从神圣转变为厌恶,看起来儒学好像是兴盛了,但其实却逐渐变成了僵化的教条,成为了人们反对的对象。

    董仲舒的主张与“孔孟”的学说背道而驰,相去甚远,可以说孔子在这里除了挂着一个祖师爷的名头,其他的东西已经跟他全无关系了,而他还要为不肖徒子徒孙的错误埋单,真是冤枉至极了。

    再往后,董仲舒为了制约皇权,把儒学引进了另一个极端,将儒家经典神秘化、将儒家思想宗教化,以谶(chèn)纬迷信的形式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谶纬,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为神学说。谶是方士们造作的图录隐语,纬是相对于经学而言、即以神学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的。

    简单地说,就是用灾异现象来预示吉凶,比如说,这里出现了一只三足金乌,那里长了一朵千年灵芝,都是祥瑞的征兆,预示着当权者的德行受到了上天的肯定。

    反之,如果出现了地震、干旱、洪水泛滥等等天灾人祸,说明现行的政策不符合上天的意志,皇帝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叫谶纬学说。

    这个东西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的确是起了一点小小的作用,毕竟商朝之后都讲究个“皇权天授”,拿天象作为武器来制衡皇权,还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后来这套东西泛滥了,皇帝也学会了利用“异象”,把这个东西变成了一种斗争的手段,变得越来越糟糕,比如武则天登基之前,反对他的人搞了一个灾像“雌鸡化雄”。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母鸡不下蛋了,学着公鸡的样子开始打鸣了,这是生物变异的一种,也叫“牝鸡司晨”,在古代是一种凶祸之兆,常被用来比喻女人篡权乱政。

    《尚书.牧誓》中说:“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母鸡本来不打鸣,而母鸡打鸣,则意味着国破家亡”。

    所以心系李唐的人用“雌鸡化雄”这种异象来鼓动人们反对武则天,武则天为了争取主动,授意各地上报祥瑞,还搞了一个“天授圣图”浮于洛水,“圣图”上书“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为自己登基称帝铺平了“天论”基础,这是谶纬迷信斗争的一种典型表现。

    所以说,儒家经典的神学化,不仅没有让儒家学说获得真正的发展,反而把儒学引入了歧途,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学派,将儒家经典,尤其是用来解释《春秋》的三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变成了普通人看不懂的东西,但是只要从其中摘出一句就代表着一种天大的道理,大到可以杀人的那种。

    因为这种原因,人们不断地从字句当中寻找依据来给自己增加权威感,真正经世济人的思想逐渐消失,披着儒学外衣的教条学说逐渐兴盛,儒学面临着消亡的风险。

    直到出现了一位叫做杨雄的大学家,倡导重塑儒家精神,提出将做学问和做人合而为一,将学问的探讨与个人人格的修养融为一体,对于儒学的理解最好从常识入手,而不必人为的赋予它某种神秘的意味,才将儒学从消亡的边缘拽了回来。

    单字解释: 从 儒 学 发 展 看 当 今 核 酸 检 测 乱 象 才 知 道 为 什 么 说 董 仲 舒 是 儒 家 之 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