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秦始皇活着时,发生叛乱不足为惧,死后叛军却势如破竹?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秦始皇和秦二世之间的差别就是“人和”。

    秦始皇虽然看似残暴,实际上只是比较注重规则,少了点人情味罢了。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没有在霸业成功之后,大肆屠杀功臣的皇帝。诸如王翦、王贲、杨端和等开国将领,秦始皇都给予了善待,杨端和甚至还和蒙恬一起驱逐过匈奴。而李斯等文臣,更是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帮助秦始皇开创了很多新制度。

    同时,秦始皇还注意人才梯队的培养,在统一六国之前就开始重用李信、蒙武等年轻将领。在称帝之后,秦始皇更是重用了蒙恬、王离(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等年轻将领。而在朝廷内部也重用了蒙毅等较年轻的文职人才,还将长子扶苏派到边境卫戍历练。

    更何况,秦始皇通过制度改革,畅通交通,以及巡游,加强了秦朝廷对全国的统治力。而且,当时秦始皇的个人威望,也是空前的。就连项羽、刘邦等人见到巡游的秦始皇,都不由自主的羡慕、赞叹。

    可以说,秦始皇时期,秦朝廷的官僚体系、政治制度,甚至是人才储备,都是非常稳定而且强大的。平定六国的功臣还在,年轻的将领也在快速成长,而且政令畅通,交通发达,兵强马壮,秦朝此时发生叛乱,秦始皇自然可以轻松平定。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秦朝廷开始陷入混乱。

    秦二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杀尽了兄弟姐妹。他先是赐死了公子扶苏。然后,又处死、赐死了至少二十一个兄弟和十个姐妹。仅有公子高为了家人安全,主动请求为秦始皇殉葬,才免于被胡亥所杀。不过,这还是被胡亥逼迫的。

    胡亥此举,已经足以让秦朝廷,秦皇室人心震动了。可是,胡亥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同时还在诛杀大臣。蒙恬、蒙毅兄弟先被赐死。接着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冯劫也相继被诛杀或者被迫自尽。

    胡亥贪图享乐,盲目信任赵高,秦朝廷逐渐被赵高所控制。赵高的权势甚至到了可以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而无人敢纠正的地步。秦朝的律令、制度,也开始遭到破坏,相较秦始皇时期而言,是更加的残酷、严苛。这也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一个原因。

    其实,此时秦朝的基础还在,秦军还是有机会击败起义军的,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就被秦军镇压了。只是,因为赵高的存在,胡亥的不明,导致秦军的将领也是个个离心离德,心中惴惴不安,恐怕遭到赵高的陷害,战斗力自然会大打折扣。

    巨鹿之战,章邯麾下有二十万秦军,王离还从长城带回了二十万左右的秦边军。如果两人能够精诚合作,项羽再破釜沉舟,恐怕也很难全歼王离大军。可是,章邯在王离被起义军围攻时,他却在观望,等到王离战败被俘后,因为怕被赵高迫害,竟然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

    这种情况下,起义军自然会越打越顺,而秦军则会越来越被动。甚至到最后,秦二世都被赵高所谋杀。由此也可见,秦二世的才能相较秦始皇相差的也不是一点半点,秦朝的灭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并非到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而是取得人心,凝聚人心的方法,毕竟这个社会的核心是“人”。只有通过各种制度、方法,畅通信息渠道,让自己变得耳聪目明,才能有效的识别、使用人才,让政令畅通的同时,避免出现重大错误。

    而人,只有得到了相对公平的对待,才会有最大的能动性,发挥最大的效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巨大的破坏。

    秦始皇和秦二世相较而言,差别非常的明显。秦始皇可以做到耳聪目明,知人善用,虽然无情,却知道使用另外一个更有效的东西“利”,自然就可以得到“人和”。而秦二世却被蒙蔽了视听,造成了秦朝廷的分崩离析,支离破碎。那么,他们所能获得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会相同了。

    单字解释: 为 什 么 秦 始 皇 活 着 时 发 生 叛 乱 不 足 为 惧 死 后 叛 军 却 势 如 破 竹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