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专家说,秦始皇陵下面有上万吨水银的大海,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秦始皇陵墓里面如果真有水银大海,关中平原的人和生物早就全被毒死了!

    司马迁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确牛逼,但是相当一部分牛逼是吹出来的。

    秦始皇陵就是如此。尤其是史记中煞有介事介绍秦始皇陵墓使用水银制作山川湖泊的记载,纯属信口开河的文学创作。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墓内“以水银为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司马迁没见过,就在那胡说八道。现代科技这样发达,咱说话可是要拿出切实依据来的。

    秦始皇陵墓到底有没有水银?

    1981年和1982年,陕西一些考古工作者通过地下土壤的汞含量探测技术,查出秦始皇陵墓附近的存在汞含量异常的情况。1983年他们的研究成果《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终于发表,我专门在知网上面下载了这篇论文。这篇文章中显示,秦始皇陵墓周围的封土堆900个分析点的汞含量是35ppb。同时期的苏联学者报道苏联各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汞含量的背景系在27一88ppb之间变动,而美国内华达与德克萨斯的土壤中汞含量变化是在20一40ppb之间。

    论文中,还提到,汞含量最强的一个区域,有12000平方米。这个区域的汞含量高于平均值达到了205ppb,峰值达到了1500ppb。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陵墓中,一定有大量的水银或者类似矿物使用。为什么不一定是水银呢?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古墓中,都会使用朱砂。朱砂就是硫化汞,在汞含量检测过程中,也会检测到。

    如果,秦始皇陵墓中使用了水银,他会使用多少水银呢?答案恐怕让人失望,只能是微小的一点点。

    众所周知,水银是唯一的液态金属,也是最容易挥发成气体的金属。常温下,水银会不断发生挥发,并且形成有毒害性的气体。然后以气体形式在岩石中、空气中进行快速扩散,只有遇到土壤,才会被土壤颗粒所吸附,形成土壤汞污染。

    汞污染是极其可怕的。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就发生过汞污染的水俣病。这种病,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而水俣病的罪魁祸首,就是水银的化合物——甲基汞(CH3Hg)。

    难以想象,如果秦始皇陵墓中有一立方米的水银,就是14吨,会给整个关中平原造成多名可怕的地质灾害!前文提到的汞含量单位是ppb是十亿分之一。这十几吨的水银,足以污染整个关中平原,让关中人患上可怕的公害疾病。

    不过,考古学家还是大开脑洞,用地底的汞含量去推测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表了一篇《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及其来源》的论文,这篇论文应该可以完美回答这个问题。

    论文中讲到,1994年出版《秦始皇陵研究》中,给出了100吨水银的推测。这个推测其实来自于简单的数学计算。那就是以12000平方米的强汞含量面积,乘以1厘米的水银深度,从而得出了12亿立方厘米的数字,并且还推测出制造这些水银的朱砂,可能接近了120吨!

    姑且信了你的邪!秦始皇陵里里外外铺满了1厘米深的水银!可是,这些水银到底哪里来的呢?

    当然是用朱砂提炼!秦代火法炼汞用的是低温焙烧法,即用简单的设备,对汞矿石焙烧到450度到8000度时,把分离出来的气态汞使之冷凝,就成了液态汞。

    这里面有两个技术难题,一个是加热不易,一加热水银就挥发没有了,二是秦朝很难找到密闭的器材搜集气化的水银。这些水银泄露了,不知道要毒死多少人!

    后来有的学者又发表了《巴寡妇怀清的矿业与秦始皇陵水银之需》的论文,硬是把秦始皇陵的水银来源扣到了秦朝首富巴寡妇清头上。

    在《史记》中,这样讲水银的来源: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警。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耶?”

    咱先把水银到底是不是巴寡妇清提供的这件事放下,来看看古代到现代的水银的生产能力能不能满足100吨的水银需求量。

    史书记载,在四川,以出产水银著称的涪陵汞矿,一直到明清两代,进贡朝廷的汞每年只有300多斤。就算是从秦朝到明清2000年生产能力停滞不前,要提供100吨的水银,也需要涪陵汞矿连续生产600年才行!

    秦始皇的建造,最多用了30多年,这么长时间,绝无可能生产出那么多的水银来。如果秦始皇陵真的用了水银,估计最多也就一二百斤,不可能更多了。这点水银,能做点啥?估计就是秦始皇的脑袋那么大的一块!

    现代中国的水银产量有多少?恐怕让你很失望,1950年全国的水银总产量只有3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怎么说也比人口不到1000万土地只有300万的秦帝国生茶能力强吧?但是,秦始皇陵的100吨水银,真做不到!

    最近十年,中国每年的水银产量都能达到1000吨以上,但没有超过2000吨。想要造一个水银的江河湖海,还是极其奢侈的愿望。

    35米深的水银?逗我呢?哪怕这是一个只有10平方米的深井,也是350立方米,就是5000吨水银。放到现在都需要用光我们三年的水银产量!

    睁大眼睛看世界,不要再被历史发明家给骗了!!!

    单字解释: 专 家 说 秦 始 皇 陵 下 面 有 上 万 吨 水 银 的 大 海 你 信 吗 ? 反 正 我 不 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