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蜀汉的“庲降都督”是什么职位,六任都督中谁是最称职的?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建安十九年(214)夏,在对雒城进行接近一年的围困终于破城后,刘备继续南下围困成都长达数十日,这才终于成功逼迫刘璋投降。成为了川蜀之地的新主人后,刘备一边大肆封赏诸葛亮、法正、张飞等有功之臣,一边以恩威并施的手段争取来自益州本土士人、豪族的支持。与此同时,刘备还将目光放到了益州的南方——南中。

    所谓南中,指的是如今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的广大地区,这些地方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毫无疑问堪称蛮荒之地,因此也被称为“南蛮”。为了加强对于南中的掌控,充分利用当地物产、人力资源,刘备特意设置了虽名称奇怪却至关重要的“庲降都督”一职总摄南中事务。直至蜀汉灭亡,庲降都督一共有过六任,那么,其中谁是最称职的一任呢?

    刘备任命的首任庲降都督是出身荆州南郡,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荆州市一带的邓方。建安十六年(211),邓方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蜀地平定后他先是被任命为犍为属国都尉,后来犍为属国被改为朱提郡,他便成为了首任朱提太守。紧接着,刘备又提拔邓方为庲降都督,授予他总摄南中事务的巨大权限。

    据《华阳国志》记载,邓方为人果断坚毅、轻财仗义,因此收获了治下各民族百姓的共同敬服。章武元年(221),邓方卒于任上,本就是刘备心目中人选的李恢毛遂自荐,于是顺利成为了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生于建宁郡俞元县,也就是今天的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一带,可以说本就是南中当地人,从这点看显然是极为适合的人选。

    李恢早年间曾在益州郡,即后来的建宁郡担任督邮,后来得到益州郡太守董和的推荐得以进入州府任职。刘备入蜀后,李恢主动前去拜见,并从此跟随其左右,后来更是作为使者前往汉中联络马超,为刘备最终入主成都做出了贡献。刘备平定蜀地后,李恢官拜益州功曹书佐、主簿,后升迁为益州别驾从事。

    邓方去世后,刘备任命李恢为新任庲降都督,又封其为交州刺史。随着刘备病逝,南中各地豪强开始有所动作,一时间越巂郡高定、益州郡雍闿、牂牁郡郡丞朱褒纷纷作乱。建兴三年(225),蜀汉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李恢奉命进攻益州郡,并在敌军数倍于己的不利情况下用计大胜叛军,战后因功被封汉兴亭侯,加拜安汉将军。

    建兴九年(231),李恢去世,张翼成为了第三任庲降都督。张翼生于犍为郡武阳县,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眉山市彭山区一带,其先祖乃是大名鼎鼎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而他的高祖父张皓则于汉顺帝在位期间官至司空。刘备入主益州后,张翼先是被任命为书佐,后来出任江阳县县长。建安二十三年(218),张翼参加汉中争夺战,因跟随赵云作战立功而升任涪陵县令、梓潼太守,后又在广汉、蜀郡担任太守。

    李恢去世后,张翼前往南中接任,但他执法严厉,招致了南中夷族的反抗。建兴十一年(233),夷族首领刘胄起兵叛乱,蜀汉朝廷当即下令召回张翼,以丞相参军、益州治中从事马忠接替。当时,张翼身边的人都劝他尽快回成都请罪,但他却表示马忠尚未到达,此时自己应该囤积粮草,为前来平叛的军队提供后勤保障,而非擅离职守。

    马忠到任后,得益于张翼的提前准备才顺利平叛,诸葛亮得知此事后对张翼大加赞赏。张翼卸任庲降都督后多次随军北伐,一度官至左车骑将军,蜀汉灭亡后死于乱军之中。说回第四任庲降都督马忠,他生于巴西郡阆中县,早年曾在汉昌县担任县长。诸葛亮南征时,原本担任门下督的马忠被其封为牂牁郡太守,受命平定牂牁郡丞朱褒叛乱。

    临危受命出任庲降都督后,马忠很快平定了刘胄的叛乱,并因功升迁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在这之后,除了延熙五年(242)曾回到成都两年外,马忠一直镇守南中,并多次平定叛乱。他注重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得到了南中人民的敬爱。延熙十二年(249),马忠卒于任上,张表接替其位,后来张表改任后将军,阎宇成为末代庲降都督。

    张表是当年迎奉刘备入蜀的张松之子,此前官至尚书,史书形容他“有威仪风观”,而阎宇则态度勤勉、处事认真。然而,他们二人不管威信还是政绩都难以与马忠相比。综上所述,蜀汉政权有据可查的庲降都督共有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张表、阎宇这六任,其中马忠在任时间最久,且威望最高、政绩最佳,因此无疑是最称职的一任。

    单字解释: 蜀 汉 的 庲 降 都 督 是 什 么 职 位 六 任 都 督 中 谁 是 最 称 职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